扒皮醒思录(九十八)
转:家长百事答
读书就像爬梯子,让人翻过自我界限的墙走到新的视野里。而且,这是我们能够靠自己就得到突破的最容易的翻墙梯。
自由有两重含义:如果是别人给的自由,意味着自己一定会用于逃避;如果是自己给自己的自由,说明自己一定已经拥有能力。
弱者,其实是在享受那种弱。慈悲弱者是帮助,不是蒙蔽。所以,慈悲弱者有前提:同理心、真实意、帮下去。
是否专注,只需看速度。没速度,仍是假功夫,没到当处。
“玩物丧志”和“一心不可二用”说的是一个事。人心怕散,不管什么理由,只要分心,志向就玩完。这是成就自我必须过的一关:止关。不知止就别谈志向,散土难聚成砖,又何谈大厦耸云天?
不管多难的事,只要真实,就有最恰当的做法;如果虚假,不必琢磨,怎么做都是犯傻。
对“幸福”定义错误,导致很多家庭出现见解危机。何为幸福?幸福是因为获得智慧而拥有快乐,这快乐有三个要素:自强、自信、自律。在这个定义下,孩子会接纳:要自律。而很多家长自己对幸福的理解也只是“随心所欲”,于是一面告诉孩子:我希望你幸福;一面要求孩子:别玩去学习。结果叉劈,因为孩子已经认定:我要幸福,我就随心所欲,我的随心所欲是天经地义。
世界上有数种善,做不到时,可以遥望赞叹;世界上亦有数种恶,止不得时,可以默而摒弃。
道德的根基是什么?是慈悲?不。道德的根基是真实、公正。行使道德时如果没有真实、公正,道德一定变成恶的助手;义理的根基是什么?是无情?不。义理的根基是仁爱、平等。运用义理时如果没有仁爱、平等,义理一定成为恶的帮凶。奇怪吧。仁的根基是义,义的根基是仁。这就是太极。
我们常说视野决定思维,那么这视野指的是什么?仅仅是广阔远方吗?不,仅仅看得远还不够,还要如实。很多人看得到远方,但是却放大了近处烦恼而缩小了远方希望,于是虽看到全貌却视若不见,明知焦虑无用却依旧焦虑,明知践行有用却用“远水不解近渴”的理由放弃。学会如实平视,赋予视野该有的意义,否则,只是瞎子看望远镜,浪费生机。
珍惜时间就是自爱,消磨时间就是自残,所以,当时光飞逝,自爱者神采飞扬,自残者枯槁颓垣,皆自选。
很多家长想找到孩子的兴趣点,于是问孩子:你最喜欢什么?孩子答:玩游戏。这哭笑不得的对话里缺失了一个要素:创造!人的热情并不在喜欢上,而是在:喜欢创造上。多跟孩子谈“创造”、实践“创造”、享受“创造”,一段时间后,就能发现孩子的兴趣了。
道的妙用,就是个好的氛围。有信仰,有方向,有真实,有纪律,有团结,有凝聚的氛围。风也好、范儿也好,品也好、派也好,核心都是道。
所有的好,都因为恪守大的原则;
所有的坏,都因为纵容小的动作。
亲子关系最怕的是“较劲”,然而很多家长一旦和孩子出现不一致就不知怎么办,好像除了顺从就是较劲,再不就甩出两个字“不管”,有多远逃多远。其实不是亲子关系难,是接纳观念难。要接纳:亲子关系是“协作”,不是“管理”。出现不一致时,就想:这是必须合作的客户,必须尊重而和谐的求同存异。保准解决问题。
确定的人都简单,迷失的人都复杂。而生命里最害人的就是迷失,一面痛苦不堪,一面浪费时间,等到惊醒时,时光已成憾。一旦迷失了怎么办?一种方式是靠自己,通过“苦、惧、真、止、行”,找到确定;一种方式是靠善缘,跟随确定的正念正行让自己跟着队伍的气氛笃行。
从广义因果上看问题简单:不管什么原因,只要人有仇恨、愤怒、嫉妒、指责、抱怨,就是嗔心,就是恶,就痛苦,就不得度。也就是说我们不需要管这嗔怎么来的,只要能修没这“嗔”,人就得度,就幸福。就像考试,不管你什么理由,分不够就是考不上。只要你考得上,又何须向任何人诉说任何理由呢?
人喜欢的事会有很多,但能作为使命的只有一个。所以,试图让一个未历世事的人知道自己一生要什么是荒唐的,因为没经历过喜悦和苦痛,没比较和验证,人只会看到什么就要什么。我们给不了他人见解,只能帮他人创造体验。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正心正念,设置底线,善护人心,放手让人体验。
以前,觉得敬畏天地的人都是迷信的;现在才明白,真心敬畏天地是智者的专利,愚钝的人想让自己真心纯粹的去敬畏一下天地也是做不到的,因为没那个高度,根本看不到那个真义。
我们要给孩子的,不是忍受起憋屈来很习惯的经验,而是追求起合理来很妥善的经验。这世界最出色的能力是沟通,最高级的智慧是协作。不会就和孩子一起学,不熟就和孩子一起练,家之所以叫做家,就因为这是我们成就自我的第一站。千万别因为自己只会咆哮和逃跑,就让孩子也成为熊包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