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钰丨《商风俗韵:<金瓶梅>中的女人们》评介(明清文学论著推介之一)

引言

说起《金瓶梅》,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淫”字,故事发生在一个大家庭里,里面的女人围着一个叫西门庆的男人转,他们之间不是肉体的交合就是女人间的争风吃醋,说《金瓶梅》是天下第一奇书也好,说天下第一淫书也罢,总之,谈起这本书就少不得谈讲谈讲男女之欢。

而今天要谈的是曾庆雨写的《商风俗韵:<金瓶梅>中的女人们》,这本书用现在的一个流行词来说简直就是《金瓶梅》女子图鉴,上至活了半辈子的王婆,下至西门府里的小丫鬟,不论年长年少相貌丑俊,值得写的已一一纳入其中,活似传记。

《商风俗韵:<金瓶梅>中的女人们》,曾庆雨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破题

在正文解读开始前我们先从书名开始,书名中的“商风俗韵”,是什么意思?我在读的时候也有疑惑。

作者给出的解释是:

以明代商品经济发展为背景,故事中的女人们大多是来自市井或者大多深谙市井生活,在这种生活环境下,一方面是女性自立意识的显现,想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她们敢于冲破封建道统礼教的束缚,例如孟玉楼的两次自主婚姻,夫死改嫁。她既不是为了财,也不是为了势,都只为是自己喜欢的人而嫁。这样的婚恋现,当然是值得肯定的。或许,正是有了这一小小的选择性,女性也首次体现出生存的意义与价值。

而另一方面,物欲的恶性膨胀,使女性被一己的为所欲为所驱使,完全丧失了道德价值的评判能力,从而走向了罪恶的深渊。潘金莲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一群被市井生活所浸染的女人,一群有着大胆思想的女人,原来并非是当时的个例,而是一个普遍现象。

走进文本

该书共有二十三节,其中六到二十三节都是以个例分析为主来展现这些西门府中的女人们。

部分目录

首先出场的是在西门府里势头最盛的女人——潘金莲。

潘金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金瓶梅》中大概是这样描写的,和张大户通奸后被送给武大当媳妇,向武松示爱不成反被羞辱,一竿子打来了情人西门庆,与情郎合伙杀夫后嫁入西门府,在西门府有恃无恐与西门庆夜夜笙歌,对西门庆占有欲极其强烈上演“府”斗剧,欲火烧心让西门庆精尽人亡,私通小厮和女婿上演乱伦大戏。

“荡妇”、“淫女”、“不守妇道”是潘金莲身上最多的标签,不否认潘金莲在生理方面近乎变态性的行为,但我们不光要知道她极端的欲望,更应知道她欲望的发源。

马小娟绘潘金莲与西门庆

那个雪天,武松踏着乱琼碎玉回家,嫂嫂潘金莲准备了酒菜,等着他。金莲端起酒杯,说起了“情话”。这一情节,在常人看来,似是潘金莲风流勾引武松的佐证,是她不贞洁形象的刻画。

然而,曾庆雨却这样评价:

“潘金莲在遇见武松之前,对男女之事已是十分了然,但对男女之爱却是无知茫然。在潘金莲的认知领域里,两性间的关系就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

潘金莲学习过诸般取悦男性的技能,却没人教会她如何去爱人。她以为凭她的热烈似火,凭她的貌美如仙……她定能赢得武松的心,武松的情,她一定能给自己做一次命运的主人,改变现有的委屈,取得自己想要的生活和幸福。”

2011年版《新水浒传》中甘婷婷饰潘金莲,陈龙饰武松

从当今读者的上帝视角来看,潘金莲的这番努力,带着一丝微妙的纯真色彩,但同时也拙劣而可怜,像一只卑微的“癞皮狗”。潘金莲不知道,和自己完全不处在同一频道上的武松,是根本不会理解自己这颗珍贵而易碎的心的。

人们多关注的是武松泼酒怒怼潘金莲劝她自重,很少关注后文武松临行前对潘金莲再一次告诫后潘金莲看似“狡辩”的措辞——

“我是个不戴头巾的男子汉,叮叮国挡响的婆娘。拳头上也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人面上行得人。不是那脓脓血,搞不出来鳖。老婆自从嫁了武大,鞍蚁不敢人屋里来,有什么筒笆不牢,犬儿钻的进来?你休胡言乱语,一句句都要下落。丢下块砖儿,一个个也要着地。”

曾庆雨这样评价潘金莲的这番狡辩:

“这些话说得真是铿锵有力,透着极为强烈的自尊心被侮辱后的反击。……虽有在武松面前着实尽力地表现了一把她的自尊、自信和自爱的事件,但她并不高兴。在潘金莲貌似强烈自尊的言辞里,透着的是同样强烈的自卑。如果不是对武松认了真,就没有必要为了本就没有了的面子,斥责武松‘胡言乱语’。”

2011年版《新水浒传》 中甘婷婷饰潘金莲

有了这段对于细节的挖掘,我们可以意识到,潘金莲并不是那个坊间津津乐道的 “荡妇”,也不是被武松推向深渊的那个情窦初开的世俗女人,更不是所谓的被晚明社会堕落腐化风气浸淫的符号般的角色。

她的悲剧是多方面造成的,而她的性格同样也是极为复杂的。你可以从中读到风流和纯真的共存,也可以体会到自尊与自卑的交织

作者在每一小节里都为我们从头到尾梳理这个小节的主人,从女主人公自己的角度、从西门庆的角度、从她常年所处的生活环境去解释她的言行举止和她的命运。

对话作者

该书是对《金瓶梅》的女性人物进行研究解读的一本著作。过去对待《金瓶梅》中的女性,多是片面化的扁平解读,以一“淫”字便概括尽一些女性的人物特点。该书则认为,《金瓶梅》中对女性的情感、婚姻与性问题事实上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拿“庞春梅”、“如意儿”、“宋惠莲”这三个人来举例,作者分别给她们分配了关键词。庞春梅是“早孤”、“生存驱使”、“表面与内心深处”、“成长经历”;如意儿的是“被别人设置生活”、“没有理想、勇气”、“现实利益至上”、“缺乏对生活的兴趣”、“人生没有色彩”;宋惠莲则是“对自我人生的否定”、“出卖人格与尊严”、“找回自尊”、“抗争与悲剧”。

基于此,作者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以成书时代的社会状况与思想背景为起点,通过行为、话语等描写对金瓶梅里的女性人物进行剖析,探究他们的心态,关注《金瓶梅》中女性人物的社会心理特质。作者认为,《金瓶梅》反映了对人性本质的追问。

所以,该书的分析探讨更多从人性出发,认为《金瓶梅》中女性的性格与心态都是合乎人性的。

作者希望通过这种分析书写,能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唤起读者对女性解放的更多关注。可能作者也是女性的缘故,有些心理分析就显得贴切而不是造作。

戴敦邦绘《金瓶梅》插图

这本书学术性较弱,赏析性较强。语言表达朴素,不从语言或叙事节奏等学术角度探讨《金瓶梅》,而是从分析女性形象角度出发,深入浅出地将《金瓶梅》中的女人们一个个拎出来进行研究,有为每个女人作传的意味。

在具体分析的过程中,剥开性的外衣,探寻性背后是否有爱的存在,从心理学角度上去还原女人们内心的想法从而去解释他们的所作所为。

曾庆雨用对女性角色的评价缀连起整本书,与其他同样关注金瓶梅女性的书籍相比,她的文字,体现了对于女性角色建构手法的更深入挖掘。

从研究的角度可以看出作者先从整体入手,本书的第二、三、四、五章写《金瓶梅》出现的背景,并概括性地写“裙钗队里的人情世理”。

而后作者用十八个章节分别对十八个身世个性各异的女人进行分析,用一个短语概括每个人物,将一个个体放在她所处的环境中,从故事中分析她们性格形成的原因与背景,又从性格推出其命运走向的必然,撕下以往被贴的固化标签,但是每个人物之间的分析又并不是完全割裂的,每个人物身上都能侧面反映出其他任务的性格个特性又或者是对其他人物性格的形成起到了影响作用。

戴敦邦绘《金瓶梅》插图

作者试图“能使人们透过《金瓶梅》中形形色色的女人,看到这些被称为‘第二性’者所走过的心路历程,了解女性在东方文明大国的发展史中身心曾经历的‘炼狱’通过女人们的人情事理揭示社会的人情事理。

作者从女性文学的角度鼓励人们重新理解《金瓶梅》,从文学作品对女性形象的塑造, 我们可以观照那个时代妇女的历史命运以及时代演进的历史轨迹。

反思借鉴

该书试图解码传统《金瓶梅》女性形象符号背后的人性,以及人性中更为本质的欲望诉求。比如对潘金莲的理解没有停留在“水性杨花”性格的定势思维里,也没有局限于“红颜祸水”的陈旧观念中, 通过完备其身世,给予人物情感的充沛性与心理内涵的丰富性和延展性思考。

对于小说中人物的理解也并非简单下一个判断或做一份鉴定,而是从社会背景、成长经历等角度深入人物本身,努力去还原真实的人,让我们走进人心。

这部作品让我们看到《金瓶梅》中各种女性不同形式的生命,高贵的、卑贱的、残酷的、富有的、贫穷的、美的、丑的,更重要的是,我们以平常人的心贴近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知道他们为什么“爱”,为什么“恨”,为什么“惧”,为什么“妒”。这种悲悯的、专注于人尤其是女性的阅读方法和切入角度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人们都说《金瓶梅》是第一淫书,很少有人说《金瓶梅》是第一情书,因为性不等同于爱

张竹坡评《金瓶梅》

在商潮中浸润、市井里存身的女性,她们不但具有很多悖离传统的价值观,而且还具有身体力行新价值理念的勇气。从她们身上隐约可见女性在争取自身的社会价值承认上曾历经的艰难行程,曾付出的身心代价。

这一点,同样值得现在的我们深思。

编者按

暑假不消停,小妖齐出动。这是中国文学史明清部分的第三次课程报告,题目是推介一部研究明清文学的专著,介绍其主要观点,归纳其特点,分析其得失。

布置这次作业的动机很简单,学习明清文学,不仅要看大量的作品、资料,同样要读专业学者的研究著作,了解其主要观点,借鉴其研究方法。老师固然可以开参考书目,但同学们也可以和大家分享自己认为值得一读的好书,这样效果会更好。顺便说一句,本课程没有指定教材。

这里推荐的八部专书都是由八个小组的同学自己讨论决定的,我没有进行任何干预,对他们的观点也予以尊重。也许有些稚嫩,表达也不够学术化,但所说的都是他们此刻真实的、鲜活的感受。

其中有几部论著的作者是我的学界师友,同学们的意见有褒有贬,限于学养,他们肯定也说得有不到位、不好听乃至误读的地方,还请各位多多海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