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190条
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见《论》.第190条)
作者:蒋远东
阳明经是六经的叫法,在十二经络中阳明经又分为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互为表里,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互为表里。这里的阳明病实际上是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合病的统称,其实也包括手太阴肺经和足太阴脾经引起的病。
前面讲过热病是从上焦传来的,寒病的从下焦出来的。热能消谷善饥,寒不能消谷(见少阴下利)。能食是热,热叠加在足阳明胃经上面了,所以能食;不能食是寒,寒叠加在足阳明胃经上面了,所以不能食。
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是说阳明病,若能食名阳明中风;不能食名阳明中寒。
凡病都是从太阳传来的。《太阳篇》讲:太阳主表,为一身之藩篱,总六经而统荣卫。由此可见,阳明中风是从足太阳膀胱经传到手太阴肺经后到的足阳明胃经(见叶天士的《温病学》)。所以,《太阴篇》讲: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因为,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互为表里。阳明中寒是从太阳伤寒来的,在《太阴篇》讲过,足太阴脾经与足少阴肾经同属下焦。在治疗阳明中寒的时候还是根据治疗太阴伤寒的方法来治疗。《太阴篇》第272条讲: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以服四逆辈。
本条把伤寒叫中寒的目的是说病有表里之分。伤寒伤的太阳之表,伤寒是表证,中寒中的是阳明之里,中寒是里证;伤寒和中寒的性质是一样的,只是病的深浅程度不同罢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