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脾,一切疾病调理的关键,可惜知道的人太少了

写给粉丝的话:

补脾,一切疾病调理的关键

自古以来,吃在人们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你吃了吗”四个字人人耳熟能详。

这既是人们相互之间实实在在的关切,也反映了吃与大众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联系。

俗语说病从口入,其实病也能从口治,因为吃的核心在于脾,脾虚,哪怕吃仙丹也没用,吃什么都出问题。

脾好,那五谷杂粮就是最好的营养,可以弥补气血,生发阳气,就是治病最好的良药。

所以中医很早就有“脾胃虚,百病生,诸病从脾胃论治”的观点。生病的人胃口多半是不好的,补脾被看作是一切疾病调理的关键。

脾虚非小事

殃及其余五脏

中医有句话,“养脾胃就是养元气,养元气就是养生命”,脾胃健康是决定人寿命长短的重要因素,脾胃出了问题,还会连累五脏。

1、脾虚最先影响肺

肺像个“宰相”,专门辅佐心脏这个“君主”,肺通过管理体内的气,协助心脏治理全身。

然而肺气的盛衰要取决于脾的强弱,脾虚的人往往肺气虚,容易感冒患上呼吸系统疾病。

2、心与脾就像一对母子

心脏病要从脾胃治,因为脾负责统筹人的气血,供养心脏。脾虚便难以益气生血,导致人心血失调,引发心脏疾患。

3、肝与脾互相影响

经常有人有这样的感觉,吃完饭还饿,肚子却是鼓鼓的,吃胃肠药也不管用。其实这和工作压力太大或情绪不好导致的肝郁气滞有关,必须先养好肝才能解决脾的问题。

反过来脾也会影响肝脏,脂肪肝就是因为脾胃不能好好地消化食物,使得垃圾处理困难,堆积在肝脏里影响肝的供血和其他功能。

4、脾虚往往肾也虚

肾气足的人精力就足,而肾的气强弱,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脾是否健康,能否提供充足的营养滋养肾脏。长期脾虚会导致肾虚,表现为心里烦热、容易盗汗,或者畏寒怕冷、手足冰凉。

所以脾虚真的不是小事,时间长了五脏都跟着遭殃,发现自己脾虚的人应该及时调理。

看一看

你有没有脾虚

脾不好的人,从外表上可以看出来,比如面色苍白,舌头有齿痕;过于消瘦或是过于虚胖;说话有气无力,精神不振,未老先衰等等,今天就分享几个具体辨认脾虚的方法:

1、望嘴唇

一般来说,脾好的人嘴唇是红润的,干湿适度,润滑有光。脾虚的人嘴唇发白、没有血色,干燥容易爆皮、裂口子。口臭、牙龈肿痛等症状大多和脾胃消化能力不足有关。睡觉时流口水也是脾气不足的表现。

2、望鼻子

脾胃经脉与鼻子相连,鼻腔干燥、嗅觉失灵、流清鼻涕、鼻子出血,大多是脾虚所致。鼻翼发红,鼻头发青伴有腹痛,说明脾胃功能不好。

3、望双目

脾虚容易气血不足,进而影响到肝,肝开窍于目,眼睛容易疲劳酸胀,看东西模糊。如果常出现眼睛红肿、脸肿等现象,也可能是脾的问题。

4、望耳朵

脾虚会导致肾气不足,常常表现为耳鸣甚至耳聋,手脚怕冷。

◆补脾,重在消食通腑、健脾益气

《临证指南医案》说:“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现代人吃的多,动的少,工作压力大,心情又经常郁闷,很容易导致脾虚,痰湿内滞。

这种情况下补脾,用补法不如用通法,通降阳明,泄去浊毒,最利于脾的健康。

所以现代人脾虚者多以消食通腑,健脾益气为主,不论脾胃虚弱,腹胀便秘的中老年人,还是容易积食,食欲不振,大便不通的婴幼孩童,都可用消食通腑、健脾益气之法。

千万别滥吃什么补药,营养品、保健品,否则反而加重脾的负担,壅滞气机。

只要脾胃畅通了,日常饮食充足,身体气化功能正常,就能很好地将其转化为精气,化生为血而濡养于神,使人神气充沛,生气勃勃。

《本草纲目》说

它能补脾

什么东西可以补脾?

《本草纲目》早有记载:“凡脾弱,食物不化,胸腹胀闷者,饭后食山楂二三枚,绝佳。”

山楂性味酸甘,微温,归属胃和肝经,适量食用可以促进消化、活血化瘀,降低血压和胆固醇、软化血管。

中医有味药叫大山楂丸,由山楂、麦芽、神曲三种药味组成;山楂在方剂中是主药,具有消食、除积、助消化的功能;神曲和麦芽也是消积化食的良药;山楂善于消导肉食积滞;而麦芽、神曲善于消导淀粉类食物积滞。

可以说助消化消食积的良方莫过于山楂丸,当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山楂丸:

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山楂含糖较高的食物之一,糖尿病患者要谨慎食用。

孕妇不宜多食:除了容易引起孕期高血糖症状外,山楂还有活血化瘀的功效,食用过多会刺激血液循环管、加速子宫收缩。

高龄老人,大病初愈者不宜多食:山楂有收缩和刺激胃黏膜的作用,老人与大病初愈的患者,脾胃功能较弱,过多食用反倒会耗伤胃气,另外不宜空腹食用。

脾虚的人,灸这里!

艾灸也是补脾的一把好手,它既可以通畅脾经,也能健脾益气,而且脾脏最怕的2样东西,艾灸恰恰都能克制。

1、脾怕湿:脾脏属土,恶湿气,它更喜欢待在喜欢干燥的环境里,而湿气重的人,水湿困脾,一般都会脾虚。艾灸祛湿能力是一流的,它的能量渗透力强,甚至可以进入筋骨关节,将里面藏纳的湿气驱赶出来,艾灸过的人大多有灸出水珠的经历,那也是排湿。

2、脾怕寒:人的五脏六腑里面,脾胃是最怕寒的,很多人稍微吃点寒,或是晚上吹了肚子吹了冷风,用不了多久就会肚子疼,甚至是腹泻拉肚子。艾灸的热力集中,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补充阳气,可有效将脾胃内的寒气驱散,为身体提供一个温暖的环境。

脾里多余的湿气寒气没了,脾脏的消化吸收等功能强大,身体有足够的气血输送到全身各处,人体的衰老速度也会放慢,青春常驻。所以女人一旦发现自己有了脾虚的信号,可别忘了艾灸!
补脾必灸5大穴位!

中脘: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气海: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三阴交:用骨度同身寸的方法在内踝尖上直上3吋,自己的手指,4指幅宽,按压有一骨头为胫骨,此穴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

太白:取定穴位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势,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艾灸方法:用艾条手持悬灸。躯干每穴30-40分钟,肢体每穴15-20分钟,一个礼拜内休息1-3天(最好连续)。

注意:笑也是给脾胃很好的礼物,愤怒会让脾胃和脸一样充血,忧郁会减少胃液分泌。而笑有利于通畅气机,增强脾胃功能,笑口常开的人胃口都不会差。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