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了人生边际效益递减规律,也就明白了为什么会活得这么累

有人常说我们啥时候才能过上西欧人那种有钱又有闲的生活呢?微博上早已经把运气好喊做“欧气”,老欧洲虽然有点落寞了,但这种悠闲惯了的气质,还是能吸引不少人。

观察我们中国社会,除了少部分特别有钱的,以及体制内退休人员,大部分人都忙忙碌碌,像工蚁一样,活得特别累,缺乏一个喘气的时间和空间。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个现象呢?转眼看隔壁的韩国和日本,社会生产水平还不错,国民收入尚可,但他们社会压力也很大,气氛压抑,说明悠闲生活跟收入的高低,没有必然的联系,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今天这篇文章,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1、做题家思维

做题家,指的是那些从小就比较会考试,能够吃透各种考点,能够进行“高效率”的学习,在各种标准化考试中脱颖而出的人。

这样一群人,不仅在中高考占优势,能够考取好学校,参加工作之后,不管是公务员考试还是考研、考证,都能击败各种对手,笑傲考场。

所以“做题家”这个词,是个妥妥的褒义词,不管是在哪个国家,会做题、会考试都是一项突出的能力,能够给你的人生带来各种优势。

什么是“做题家思维”呢?就是对于考试,入戏太深,最后将人生也当成了一种考试,进而用各种硬性标准要求自己,达到了就是一个及格的、成功的人生,没达到就是一个不及格的、失败的人生,从而陷入各种自怨自艾或者自我膨胀中。

做题家思维,貌似带点贬义。

在网络上经常能看到很多人的倾诉式吐槽,内容无外乎下面这些样子:

“今年XX岁了,每个月的收入却还是XXX,没车、没房、没女朋友,还有混得比我更惨的吗?”

“今年XX岁了,终于有了人生的第一套房,每个月房贷XXX,压力大到快要喘不过气来了……”

“今年XX岁,靠自己的奋斗,买了人生中第一辆车,希望没被同龄人抛太远。”

“今年XX岁了,却还是个小职员,再过X年就三十五岁了,职场无望啊,焦心……”

还有很多,就不一一举例了,但我相信,就上面这4个例子,就已经很有代表性了,能够覆盖当前社会超过70%人的自我评价思维。

其实这就是一种标准的做题家思维,做题家思维就是一种将人生看成一种考试,给自己的生活状态定下硬性标准的思维。

而这种思维,会让大多数的人活得很累。

有一种说法,现在中国人的追求全都变成了三个东西——房子、车子、票子,这三个维度成了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准绳。

除此之外,还有工作、婚姻、生育等各方面的评价条件,围绕着全社会的每一个人。

你工资多少?五险一金交多少?年终奖有多少?啥时候升职加薪呀?

房子买了没?买在哪里呀?月供多少啊?装修花了多少钱?

今年结婚了吗?啥时候生孩子呀?男孩女孩?

哎哟买车子了呀?啥牌子的车啊?落地多少钱?车位买了吗?

孩子在哪个学校上学呀?学习成绩怎么样?有学习啥特长没?

……

相信这一连串的问题下来,没一个人扛得住,每一个问题都深入你的灵魂、你的内心,让你的心肝颤抖、嘴角抽搐。

为什么会问这些呢?因为主流价值观默认了,这些问题的答案,是衡量一个人“过得成功与否”的标准,如果人生是一场考试的话,这些问题就是考卷上的必答题,你的答案决定了你的分数,最后决定了你是优秀还是一般,还是不及格。

在这种标准驱动下,全社会的每个人几乎都在奋力向前奔跑,买房买车、结婚生娃、升职加薪,生怕慢了一步自己就被落下了。

有了一套房,还想买第二套房,或者更大的房,或者学区房。

有了一辆代步车,还想换更好的车,“有面子”的豪华车,1.3T的7座奔驰GLB能够卖爆,还各种彩虹屁,“动力完全够用了”。

生娃了那更是一个军备竞赛,特长班、辅导班、学区房,“我就要给孩子最好的,怎么能比孩子差?”

做题家的思维,其根源就来源于比较。

将人生当成了一场考试,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是考生,也就都成了竞争对手,只有考出好成绩,才能将这些对手甩到身后,自己才能喘口气。

2、人生的边际效益递减规律

经济学里面有一个规律叫“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投入量,会相应增加产出量,但是市场的规模决定了一个峰值,过了峰值之后,再继续增加投入,产出量会越来越少,直到获得的产出不能覆盖支出的成本,投入产出比成为负数,整个经济活动进入亏损状态。

边际效益递减曲线

就比如一个商品刚推出市场,还蛮受欢迎,商家就去打了个广告,一下子来了好多人,商家更受鼓舞,大规模投放广告,因为产品受众是有限的,引来的顾客没有想象中多,得到的收益还不够广告费,商家一下子亏了。

一个特定的产品,在特定的市场里面,有一批固定的受众人群,刚开始可以用很低的成本触达到这些用户,整个商业闭环是正向的,净利润持续增长。

但以较低成本方式能够触达的用户有一个临界值,过了这个临界值,触达成本节节攀升,导致利润率持续降低,最后到零甚至是负数,这个点也就是商品扩张的极限。

这个规律不仅仅在经济中适用,放到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方面,它也是适用的。

比如你搬东西,从地上拿一个一斤重的东西到桌子上,感觉轻轻松松,再加把力,也能把一个5斤重的东西拎起来放到桌子上,最后你深憋一口气,扎稳马步,还能搬个20斤的东西到桌上,但你无论如何也搬不动50斤重的东西了,不仅搬不动,强行去搬的话还会让你腰肌劳损,实在是得不偿失,所以你不会傻到去搬50斤重的东西。

这就是生活中的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刚开始加点力气,可以让自己搬的东西成倍增加,过了一个临界点之后,搬东西越来越费劲了,加一斤重量得加12分力气,直到最后再也搬不动(边际效益递减为零)或者把腰搞伤了(边际效益递减到负数)。

在学习上更是如此,一门课程,满分100分,一个学生不好好学习,平时只能考三四十分,后来他好好努力了,只需要把课后习题都弄懂,仔细一点不马虎,就能考个七八十分了,提升非常巨大,但如果想要更进一步,考到90多分,就得好好花一番精力了,还不一定肯定能够考到90多分(这个规律对于初中、高中、大学比较适用,小学知识很简单,考九十、一百分的情况比较普遍)。

放到人生上则也是如此,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这个浪子就像不好好学习只能考三四十分的学生一样,浪子回头,他准备好好生活了,把基本的做好,就能考个六七十分,提升巨大,左邻右舍一看,哎呀这人真是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

但一般浪子回头,回到这个地步也就到头了,少人有能够谱写浪子回头最后取得巨大成就的传奇。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把基本的做好,就能过一个大差不差的生活,再努努力,也还能过得比周边的人好一点点,但再要往上的话,可就非常困难了,要么得有机缘运气、要么得自己能够有吃大苦的付出,需要牺牲掉很多东西。

总结下来,人生的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就是,一个人的努力,能够给自己带来的提升,也是有临界值的,大部分人,都只能是普通人,单纯靠努力能够改变的命运是有限的

3、为什么会活得累?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做题家思维,虽然当前的价值观给每个人套上了条条框框的评价标准,但是我们还是得立足自身,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放平心态,做到跟自己以前的状况比有进步就行了,没必要把人生当成一个考场,强行逼自己一定要达到某个标准,不然就会活得很累很累,心态还不好。

常常有人问,为什么欧洲国家的人能过得那么舒适自在,说不加班就不加班,四处旅游,浪里个浪,人生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

曾经以为是因为欧洲有钱,福利高,所以他们的国民能够过得比较自在,没什么压力。

但后来我却发现,事实并不是如此,因为欧洲也不是所有国家都有钱,比如东欧国家,都比较一般,个别国家也还挺穷,社会福利欠缺,但东欧人,他们的生活状态也很闲适,那个状态就有点像以前的成都、重庆人,比较好耍。

反观亚洲,日本、韩国还有香港地区,都算是发达地域,社会经济水平、福利水平,都维持在很高的平线。

但无论是日本社会、韩国社会还是香港社会,人们都活得比较累,压力大,还不愿意生孩子,跟那种闲散自如的氛围基本绝缘。

日本社会压抑,自杀率高

我曾一度反复思考这个问题,找来找去最后发现原因也只能是文化。

整个东亚地区,受儒家文化的影响都很重,儒家文化的本质,其实就是成功学,而且是面向全社会人群的成功学。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要求皇帝要做一个好皇帝、明君、圣君,让天下太平、海晏河清、百姓安居乐业;它要求臣子要鞠躬尽瘁,忠心辅佐帝王,为万世开太平。对于普通人,它要求男人要修身齐家,做君子;要求女人要温柔贤淑,相夫教子,做贤内助。

儒家思想从上到下,几乎给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设置了一个“成功的标准”。

东亚地区受儒家文化影响有两千年了,这些东西已经像红细胞一样浸润到了我们血液里,虽然时代变了,但努力向上、越来越好,“达到某一个标准”的核心价值观没变。

有目标努力当然是好事情,但一个人的努力是有边际递减效应的,个人努努力,能够达到当前时代的均值水平,或者过得稍微好一点,再往前,难度就是呈指数级增加了。

在那种价值观的驱动下,我们很多时候都成了无意识的“做题家”,努力往前拱。能够比较轻松地在老家县城买房生活,想了想,咬咬牙去省城买吧;能够全款买个10万级的代步车,想了想咬咬牙全款变首付,入了辆BBA……

这个咬咬牙,那个咬咬牙,不断地踮脚,只为在人生的考卷上写下能够得更多分数的答案,结果就是压力越来越大,头越来越秃。

其实有时候想一想,功名利禄、社稷庙堂,真的如此重要吗,我们需要的,可能就只是一个小桥流水、和融一家的生活。

(0)

相关推荐

  • 边际效益递减:投入与付出未必成正比

    管会菌为大家挑了3本500强CFO联袂推荐的财务书籍,免费送给大家,全国包邮哦!书籍数量有限,手慢无~ 公司不会死于饥饿,只会死于消化不良."与追求大而全的增长模式不同,企业在出现增长边际效 ...

  • 经济学之基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Cardinal Utility Theory)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 西方经济学效用理论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以边沁和密尔为代表的英国功利主义哲学,但其直接奠基却是产生于19世纪50 ...

  • 人性十过,读懂,人生从此无大过

    人最难的莫过于战胜自己. 但是,对于如何战胜自己,从哪些方面入手战胜自己,却很少有人真正深入的思考过. 一提到自省,我想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曾子讲的"吾日三省吾身",也就是:为人谋而 ...

  • 小时候背过的诗词,长大了才读懂是人生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年少懵懂,只知诗美,不解其意,囫囵吞枣,一通乱背. 然而,当岁月轮转,青丝成白发,才恍然惊觉 年少时那些耳熟能详的诗词,竟有着催人泪下的力量. 小时候学过的诗词,长大后才读懂是 ...

  • 【悦读】读懂曾国藩人生“六戒”,成就一生

    曾国藩"六戒" 自古圣贤可佩但不可学,唯有曾国藩可佩亦可学.   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l ...

  • 读懂,人生便可猛然开悟主客观循环链:心念...

    读懂,人生便可猛然开悟 主客观循环链: 心念决定行动→行动作用事物→事物 改变环境→环境影响心念→心念决定 行动(重复) 心念和行动是主观因素,事物和环境 是客观因素. 主客观因素相对于我们而言,相互 ...

  • 宋词里最苍凉的一场雨,读懂了它,便读懂了人生

    人生这趟单程旅行,每个人都很努力的披荆斩棘,为自己开辟一条更为明亮通透的道路. 纵然戴月披星,风霜雨雪又奈我何?纵然前路茫茫,只求问心无愧. 内心坚定的人注定在人生道路上不畏险阻.蒋捷就是这样一个人. ...

  • 回不去的小时候,中年才读懂是人生

    解读:云晞| 朗诵:一凡 原著:林海音 巴尔扎克在<于絮尔·弥罗埃>这本书里写过一段话: "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懵懵懂懂的聪明,一种 ...

  • 史上最“有用”的一首诗,句句闪光,读懂后人生少吃亏!

    我国的诗词文化,是众多国学文化当中非常耀眼的"明星",我们的一生当中,也总是熟记那么几首唐诗宋词,可以说诗词文化已经完全融入了中华儿女的血液当中,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有的人可 ...

  • 神雕侠侣:读懂了杨过,才真正读懂了人生

    人到中年才读懂杨过. 杨过可以说是金庸小说里最复杂的主角,他最没有底线,犯过最多的错, 但又最终成长为一代大侠. 杨过的童年是比较坎坷的,父亲早亡,十一岁那年母亲穆念慈也去世了. 之后杨过就四处漂泊, ...

  • 有趣实用的边际效应和边际效益递减效应

    边际效应又被称为边际贡献,是指消费者在每增加一个单位消费品的时候,其产生的效用成递减速趋势.其他投入固定不变时,连续地增加某一种投入,所新增的产出或收益反而会逐渐减少.也就是说,当增加的投入超过某一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