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伦艺LCC交互到交互设计教学,与新生代交流是件踏实且值得高兴的事情

导师

Venturi

UAL伦敦艺术大学

Interaction Design Communication

某人工智能公司创业团队成员

交互领域全栈设计师

UXD金牌导师🏅️

交互领域全栈设计师。Venturi的专业技能丰富,擅长利用软硬件将设计原型实现。同时对交互设计有着独到见解,关注社会议题,致力于拓宽交互设计的边界。曾参展伦敦设计博物馆(Design Museum)设计节(Histories and Myths of the 21st Century Home Festival)、伦敦设计协会(Design Council)Aging Well服务设计项目,交互作品 Rotal 荣获 2018 A’Design Award 。

- 关于留学
    Study abroad

·留学动机

出国留学的念头在我大学刚入学的时候就有过,真正下定决心是在大四那年,我当时仔细思考了留学的好处、坏处和支出,最后认为伦艺的交互设计专业是最适合我,性价比最高的最优解。当然,最主要的动机还是对知识的渴求,对现状的不满足。

·留学改变了对设计的认知

留学对我的认知改变非常大。我在本科阶段学习的设计大多是实用主义,为了解决问题的设计,而我在英国所学习的设计,更多是为了提出问题、引发关注和思考的设计。前者偏向于工业价值,或者说商业价值,后者更追求社会价值。

Creative Technology Lab

留学以后我才发现,设计原来不仅仅可以解决现在的问题,甚至还可以解决一些未来可能发生、但现在还没发生的问题,比如全球变暖引发的问题等。我认为国外的环境对设计的看法更加成熟、更加包容,也一直在尝试拓宽设计的边界。

·海外学习体验

第一个让我印象很深的片段,是我们的Study Trip。当时Course Leader带着我们去了摩洛哥,在靠近撒哈拉沙漠的地区去研究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一路上都非常荒芜和炎热,让我看到了气候对地区破坏性的影响,和人类对抗气候的无力,这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有深刻的领悟。

第二个让我印象很深的片段就是,我与班里同学组成的Studio的作品在design museum参展,我们的作品是媒体、装置和表演结合的叙事性作品。展览期间我和组员轮流穿着costume和面具在场馆里走来走去,非常有趣和难忘。

·UAL的教育特点

我觉得UAL的教育特点就是,在非常的开放、包容的同时,又会在细节上给你尽可能详细的指导。如果你用心去发现,用心去利用的话,你可以找到非常非常多有用的资源,甚至会觉得待在学校的时候远远不够学。

比如UAL有Academic Support教你更好地去表述语句,写好一篇专业的论文,甚至能帮你找符合你研究方向的图书。但是你如果有自己特别想做的课外的事,也不会受到太多限制,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UAL就像一个大海,里面鱼可以尽情自由地遨游。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感触

我认为留学最大的意义就在于此。它本身是一种长期的、细致的文化观察活动,不是简单的旅游可以比较的。像之前说国外的设计在思考社会价值,其实就是英国国情的体现,一定程度上也是全球化的体现。

比如说,英国的互联网产业其实不发达,因为英国所有互联网产业都直接跟美国企业竞争,容易被限制,基础的互联网设施也不是很好,伦敦地铁都没有信号,导致英国设计学院的交互设计很少专攻用户界面设计这块,也就是UI设计这块。

而国内则刚好相反,因为互联网的蓬勃发展,UI/UX设计、用户心理学等都慢慢变成了大热专业。英国已经是非常发达的国家了,所以人们会去更多地思考,如何让社会更加平等、如何可持续地发展等问题。总体来说,留学可以让你从更高的层次去思考问题。

- 关于专业
    about major

·对专业的理解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的专业全称是Interaction Design Communication,交互设计传达。它是指广义上的交互设计,主要围绕交互,即信息的输入和输出的行为进行设计,并传递给受众。它其实描述的是一个过程,即交互、设计、传达的三个步骤。

这个专业不仅仅是做软件上的交互,也会做人机交互、音画交互等,这都取决于你掌握的技能和你想传达的理念,这就给人非常多的发展空间和想象空间。未来,我认为这个专业的发展趋势,会往Mix-Reality这种沉浸式的交互体验研究发展,做更多前卫的、批判的、辩证的未来设计。

·设计作品

Neotribe

我比较喜欢的第一个项目就是Neotribe,我调研了伦敦的狼人杀小组,最后我的产出是Liar Mask撒谎面具。面具可以改变穿戴者的声线,甚至是变成另外一个人的声音,让他们放心大胆的撒谎,从而让菜鸟也可以畅所欲言,更好地参与到游戏中,慢慢提升自己的推理和游戏能力。

Neotribe的概念是法国社会学家Maffesoli提出的。Neotribe,可以翻译成新部落,与Tribe部落的区别就在于:它没有血缘关系、它持续存在、它的人员流动性高、成员共享某种精神纽带或价值观,他们是这个社会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们身边就充满了各种各样的Neotribe,比如Cosplay群体,素食主义者群体等。我们也都处在多个Neotribe之中。我这个课题的导师就是研究这个方向的,他要求我们找到一个感兴趣的Neotribe,找到其中的Gatekeeper,运用设计调研方法如Aeiou,去深入研究。

在第二学期时,就要把我们的研究转变成为设计产出,可以是共情设计,也可以是协作设计。我做的是协作设计,即为这个团体的人的需求设计。我遇到的挑战主要是在调研过程中。我在不熟悉内部环境的情况下,需要与当地的人深入对话,挖掘有用的关键信息,这个还是非常难的。

还有一点挑战就是我使用3d打印面具的过程中,模型有些打坏了,因为时间有限只能手工修复。最后代码的实现也是比较曲折的部分,花了我不少的精力去研究树莓派的使用。

21世纪居住的迷思

我喜欢的第二个项目是跟Design Museum的合作项目,叫做“21世纪居住的迷思”,是偏生活方式的思辨设计主题。展览当天是Festival的形式,有很多领域大牛来做Lecture,所以会吸引非常多的观众。

关于项目背景,首先老师要求我们分组成立Studio,然后去研究一位建筑师或者流派的设计理念,并思考未来居住相关的可能性。我们Studio选择的主题是密斯凡德罗的设计理念:“less is more”。同时我们设想未来的人类可能会居住在海面上,因为沿海地区会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调研后我们发现,其实建筑师们已经开始这么做了,甚至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所以我们认为这个方向是非常值得探索的。最终项目结果是我们产出了一个建筑沙盘、一个描绘未来世界的Video、AR海报和Costume表演,是非常丰富的内容。

关于辅导教学
    About coaching

·申请方面建议

我的申请经验就是:尽量留充裕的时间去准备。这样一来,你挑选更多的学校,有更高的拿offer的几率,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同时,你可以充分地润色你的申请材料。

然后,也许有些同学还没想好要不要留学,其实没关系,雅思可以照样考,作品集可以照样准备,这两个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对于作品,平时你在学校的时候就要注重积累,每做完一个项目记得把材料都记录整理,有条理的归纳在文件夹里,这样的话你以后做作品集就不会为找不到材料而发愁。

有些人会因为某个过程缺少了,然后回去再重新做,凭空补充那个过程,这其实是本末倒置的,所以平时对待学业就尽量以严谨的态度去面对。对于雅思的话,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自学刷题后去考,艺术院校对雅思的要求还是不太高的。

·作品集制作技巧与心得

作品集方面,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思路清晰,也就是说你要合理、完整地把你的项目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所以从这点上说,易读性大于美观性,不要像做海报一样排版,尽量像杂志一样排版,并适当留白。

之后能可视化的部分就做可视化,这样可以加快阅读速度,减少阅读负担,加入icon、插画说明等都是加分项目。同时项目的流程之间要做明显的区分,就像章节一样。

作品集的排版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尽可能少的去套用模板,这能帮助你脱颖而出。最后,有些学院在上传作品集时对页数和尺寸和大小有限制,可以先看清楚申请要求,再有针对性的设计作品集,有时候还需要准备多种Size的作品集。

·辅导教学的体验

我在辅导设计时,很像两个人在一起合作做项目,我的身份更像是组长或者Leader。在这个过程中,随着设计的深入,我自己也不断的在反思,和吸收以前的知识,甚至会挖掘一些新的想法。

我会跟学生有彼此观点的交换,是一个互相学习互相进步的过程。当然更多时候,我的经验丰富的多,带给学生的提升会更大一些。我自己非常享受这个过程,因为优秀的作品往往不是一个人可以成就的,我一直这么认为,能持续地与新生代交流,对我来说是非常踏实、高兴的事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