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阅读-与友人论学书(顾炎武)

比往来南北,颇承友朋推一日之长,问道于盲。窃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往往言心言性,而茫乎不得其解也。

命与仁,夫子之所罕言也;性与天道,子贡之所未得闻也。性命之理,著之《易传》,未尝数以语人。其答问士也,则曰:“行己有耻”;其为学,则曰:“好古敏求”;其与门弟子言,举尧舜相传所谓危微精一之说一切不道,而但曰:“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呜呼!圣人之所以为学者,何其平易而可循也!故曰:“下学而上达。”颜子之几乎圣也,犹曰:“博我以文。”其告哀公也,明善之功,先之以博学。自曾子而下,笃实无若子夏,而其言仁也,则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今之君子则不然,聚宾客门人之学者数十百人,“譬诸草木,区以别矣”,而一皆与之言心言性,舍多学而识,以求一贯之方,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是必其道之高于夫子,而其门弟子之贤于子贡,祧东鲁而直接二帝之心传者也。我弗敢知也。

孟子一书,言心言性,亦谆谆矣,乃至万章、公孙丑、陈代、陈臻。周霄、彭更之所问,与孟子之所答者,常在乎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间。以伊尹之元圣,尧舜其君其民之盛德大功,而其本乃在乎千驷一介之不视不取。伯夷、伊尹之不同于孔子也,而其同者,则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是故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谓忠与清之未至于仁,而不知不忠与清而可以言仁者,未之有也;谓不忮不求之不足以尽道,而不知终身于忮且求而可以言道者,未之有也。我弗敢知也。

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耻之于人大矣!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故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

呜呼!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虽然,非愚之所敢言也,且以区区之见,私诸同志,而求起予。

译文

近年来往于南方北方,因我年龄稍大一点很受朋友们推尊,向我来询问问题,算是问道于盲吧。我私下感叹一百多年以来的治学的人往往说心哪性呀(这些抽象的概念)可是迷迷茫茫弄不明白。

命与仁这两者,孔子很少提到;性与天道的道理连子贡也没听到过。讲性和命的道理,是写于《易传》中的,不曾多次地对别人讲过。别人问什么样的人是士,孔子的回答是:“自己行事要知道什么是耻辱。”孔子谈自己治学的经验,他说:“喜好古代的文化,勤奋地探索真理。”孔子与他门下的弟子谈话,所有那些所谓相传尧舜的“危微精一”的说法,全都不提,而只是说“不偏不倚地执政,如果四海穷困,上天给你的福佑永远完结了。”可叹啊!圣人要我们学习的东西是多么平易而可以遵循呀。所以说:“从浅近的地方学起而达到高深的水平。”颜渊是几乎达到了圣人标准的人,可他还说“给我更多的文化知识让我更渊博。”孔子告诉鲁哀公说,明晓善恶的能力,首先的条件是博学。从曾子往下数,弟子们论学问深厚扎实没有比得上子夏的,可是子夏谈到“仁”时候,却这样解释:“要广博地学习,有坚定的志向,提出的问题是恳切的,思考的问题是切近的。”

现在的君子们却不这样,他们积聚了宾客门人求学的多到几百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相同,就像论语里说的,“就像草木一样种类繁多,应该加以区分。”可是他们却不分差别一概只是谈心谈性。丢弃了“多学而增长见闻”,来奢求“一以贯之”的方法;抛开了天下的穷困不谈,而整天讲所谓“危微精一”的空说,这一定是他的道要高于孔夫子,而他的门人弟子一定是要比子贡贤德了,他们是跳过孔子而直接尧舜二帝的心传了。我对他们的做法是不敢领教的。

《孟子》这部书,讲心讲性也是反复恳切了。可是万章、公孙丑、陈代、陈臻、周霄、彭更所问的问题和孟子所作的回答,常常在于出仕与隐居、离职与就职、拒绝与接受、取得与付出的关系方面。以伊尹那样的大圣人,建立了使他的君主如同尧舜,使他的人民如同尧舜之民那样盛大的功德,可是他的最根本的地方却是在于千驷不顾,一芥不予,一芥不取,这样小而具体的地方。伯夷、伊尹的特点不同于孔子,但他们有与孔子相同的地方,那就是“做一件不义的事,杀一个没有罪的人,就能得到天下,他们也不去做。”因此性呀、命呀、天呀,孔子提到的非常少,而今天的君子们却说个不停;出仕与隐居、离职与就职、拒绝与接受、取得与付出之间的道理,是孔子孟子所常说的,而今天的君子们却说的很少了。他们用论语里的话说,忠于职责和品德清高还不能达到仁的境界,可是他们不知道不忠于职责,品德不清高而能谈到仁的,从来也没有过。他们用论语里的话说“不嫉妒不贪求还不算达到仁,可是他们不知道一辈子嫉妒贪求的人而能跟他谈论道义,从来是没有的。我是不明白他们的说法的。

我所说的圣人之道是怎样的呢?叫做“博学于文”,叫做“行己有耻。”从自己的个人的事,到天下国家的事,都是该学习的事情。从做儿子臣子、兄弟朋友以至处理隐居出仕、人事交往、拒绝与接受、取得与付出等事情中间,都有是否耻辱可以检验的。孟子说“耻辱之感对于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不以粗衣劣食为耻辱,而以百姓男女没有受到恩泽为耻辱。所以孟子说:“一切我都具备了,反躬自问而没有愧疚。”

啊!士人不把有耻放在首位,就是没有根基的人。不喜好古代文化而广泛学习,就是空虚的学问。靠没有根基的人来讲空虚的学问,我只能看到他们天天提到圣人,可是却离开圣人越来越远了。虽然说了这些话,并不是我大胆敢言,而是姑且以渺小的见解,说给志同道合的朋友而求教他们能给我启发和指点。

(0)

相关推荐

  • 再读《论语》:雍也第六.30

    雍也第六 三十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1),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2)!尧舜其犹病诸(3)!夫仁者(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 ...

  • 孙奕《履斋示儿编》卷六

    钦定四库全书 示儿编卷六 宋 孙奕 撰 经说 作者七人 艺苑雌黄记作者七人不取包氏郑氏之说固是独取王弼之说亦非至谓伊川语録云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制法兴王之道非有述於人者也此说亦不敢从予谓雌黄未可信也作 ...

  • 如果孟子能上网,必定顶帖如潮、掌声如雷

    读<论语>,我觉得孔子是老人,平和,看清了世间事,当然也有点儿老人的怪脾气.读<孟子>,我觉得那铿锵的声音出自中年人,他威严.精悍,他必定长一脸络腮胡子,他锐利地盯着你,随时准 ...

  • 古文阅读-与刘大山书(戴名世)

    去年春正月,渡江访足下,留信宿,而足下出所为古文十余篇见示,皆有奇气.足下固不自信,而谬以仆之文有合于古人矩矱,因从问其波澜意度所以然者.仆回秦淮,将欲检箧中文字,悉致之足下,冀有以教我.会足下北游燕 ...

  • 古文阅读-与朱元思书(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1].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2],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嶂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3] ...

  • 古文阅读-与顾章书(吴均)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 ...

  • 古文阅读-与萧临川书(萧纲)

    零雨送秋,轻寒迎节.江枫晓落,林叶初黄.登舟已积,殊足劳止.解维金阙,定在何日? 八区内侍,厌直御史之庐:九棘外府,且息官曹之务.应分竹南川,剖符千里.但黑水初旋,未申十千之饮:桂宫既启,复乖双阙之宴 ...

  • 古文阅读-答翁学士书(姚鼐)

    鼐再拜,谨上覃溪先生几下.昨相见承教,勉以为文之法,早起又得手书,劝掖益至,非相爱深,欲增进所不逮,曷为若此?鼐诚感荷不敢忘.虽然,鼐闻今天下之善射者,其法曰:平肩臂,正脰,腰以上直,腰以下反句磬折, ...

  • 古文阅读-谢曾子开书(秦观)

    史院学士阁下,某不肖,窃伏下风之日久矣,顾受性鄙陋,又学习迂阔,凡所辛苦而仅有之者,率不与世合.以故分甘委弃,不敢辄款于缙绅之门.比者,不意阁下于游从之间得其鄙文而数称之.士大夫闻者莫不窃疑私怪,以为 ...

  • 『古文典籍』逸周书原文及白话文阅读

    逸周书 朝代:春秋战国| <逸周书>,先秦史籍.本名<周书>,隋唐以后亦称<汲冢周书>.先秦典籍<左传><国语>称引<周书>多次 ...

  • 『古文典籍』南齐书原文及白话文阅读

    南齐书 朝代:南北朝|作者:萧子显|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撰,记述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502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 ...

  • 古文阅读-与刘言洁书(戴名世)

    言洁足下.仆平居读书,考文章之旨,稍稍识其大端.窃以为文章之为道,虽变化不同,而其旨非有他也,在率其自然而行其所无事,即至篇终语止而混茫相接,不得其端,此自左.庄.马.班以来,诸家之旨,未之有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