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相关人事考辨
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相关人事考辨
朱利民 吴婷婷
三、 唐人刻记题记中相关人事考
( 一)佛光寺是皇家功德寺
唐代制度规定,只有皇帝赐额的寺院才可称寺。唐代有皇家专建的功德寺,也有皇家和官吏捐施兴建荐福寺。私人建寺不得名“寺”或“院”;私人佛堂只能称招提、兰若。 唐宣宗登基后,下诏重修各地废毁寺院。 宣宗大中元年闰三月 敕:“会昌季年,并省寺宇。虽云异方之教,无损致理之源。中国之人,久行其道,厘革过当,事体未弘。其灵山胜境、天下州府,应会昌五年四月 所废寺宇,有宿旧名僧,复能修创,一任住持,所司不得禁止。” 题记在当心间南侧《祈愿文》:“奉为国敬造佛殿柒间……”晚唐或五代僧人五台山巡礼记:“又到佛光寺, ……有大佛殿七间: 中间三尊,两面文殊普贤菩萨。弥勒阁三层七间:七十二贤、 万菩萨、 十六罗汉”。“佛光寺……常住院上层是经藏,于下安众,日供僧五百余人。房廊殿宇更有数院,功德佛事极多,难可具载。 ”敦煌第61号窟宋代壁画绘有五台山“大佛光之寺”。可见佛光寺是皇帝诏令修建的,可容纳50 0 多位僧人的官寺。
( 二)修葺人员考证
①愿诚,是位有官方背景的文化僧,更是修葺佛殿的发起人和主持人。
愿诚“神情朗秀,虽为官学生,已有息尘之志,宜于山中精勤效节,礼行严为师,太和三年落发,五年具戒。会昌中随例停留,惟诚志不动摇。及大中再崇释氏,遂乃重寻佛光寺,己从荒顿,发心次第新成。 ”“美声洋洋,闻于帝听,飚驰圣旨,云降紫衣。”愿诚交通权贵,筹措善款,呗赞之声,闻于帝听。于是乎便有工部尚书、太原尹、北都留守、御史大夫、河东节度、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 河东监军使元、助造佛殿泽州曹参军张公长组成的佛殿修葺班底。
②解读“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佛寺职事有寺主、首座、殿主 、藏主、庄主、典座、维那、监院、侍者等。“寺主”是佛寺的总负责人,“殿主” 则是管理佛殿的负责人。
敦煌莫高窟第130号窟甬道南壁题记“都督夫人太原王氏”,比照太原王氏出资建造之例,那么“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是何等身份?
终唐一代,“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就是宰相。宰相牵头, 由工部尚书、太原尹、北都留守、御史大夫、河东节度、泽州曹参军组成的修葺班子,是为了却愿诚高僧的心愿?还是借他人酒杯浇胸中之块垒?
仅从字面考证“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不难得出长安于宝应元年改称上都,佛教徒常言长安为上都。
若从句读关系上释读或有新得:“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佛殿主与宁公遇非同一人。唐代捐资寺院者,以“佛殿主”为名者甚少。东大殿前的石经幢,立幢年代是唐乾符四年。落款“施主昭义军节度使检校兵部尚书兼御史大夫赐紫金鱼袋毕诚”,说明当时把出资捐献者称为“施主”。佛殿主既不是佛寺职事,也不是“施主”,看来佛殿主身份特殊。
宁公遇,女,长安人,未嫁。宁公遇在唐代文献与笔记小说中均无记载, 加之宁公遇的做派贵比王侯, 依次推理, 佛殿主是品位高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京官,宁公遇或是受佛殿主委托亲莅佛寺送供香火的女施主。在敦煌《五台山图》壁画中的河东道山门外, 绘有朝廷的送供使的图画, 称为“送供天使”;唐朝元庆元年,河东节度使裴度曾奏五台佛光寺出现“庆云”,因此“上遣使供万菩萨”。可见唐代确有送供使到五台山佛光寺做供养。
可从“助造佛殿泽州曹参军张公长”题记中找出佛殿主身份的只鳞片爪:泽州,地处太行山南端,史称“河东屏翰”“冀南雄镇”。 隋开皇三年因建州获泽河旁,改为泽州。 唐武德三年始称晋城县,后数易其名,或称晋城,或称丹川。 唐代首都或陪都所在地有“府”的建制。开元元年改雍州为京兆府,洛州为河南府, 并州为太原府,“牧”由亲王挂名遥领,“尹”实际主政。如京兆尹、河南尹、太原尹。 府尹之下有少尹、录事参军事以及六曹参军事,诸曹参军分掌各州府的军政、财政、刑法、农田以及户粮诸事务,只是品秩略高而已。“助造”是帮助佛殿主监督工程的。任用泽州曹参军张公长担任“助造”,一则防止负责工程的官员假公济私 保证工程质量,二则六曹参军谙知风土、人情,会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这恰恰说明“佛殿主”权力无孔不入。
可从唐人笔记小说中寻觅出佛殿主身份的蛛丝马迹:韦昭度《读皇室运寻》、令孤《贞陵遗事》 载唐武宗为争夺皇位,派宦官加害光王,宦官仇公武搭救光王出长安。宣宗避难期间受齐安禅师关照。宣宗即位时,齐安已死,便敕赐谥号悟空大师,御制哀诗悼念。《中朝故事》《北梦琐言》 《避暑漫钞》均记有光王避难江南遁入空门之事。
亦可从唐宣宗家事窥探宁公遇身份之端倪:“初, 琮尚永福公主,公主与帝食,怒折匕箸,帝日:此可为士人妻乎?”宣宗令四女广德公主下嫁于琮。永福公主终身未嫁,一心向佛。敦煌壁画或画卷里常有供养者侍坐。佛光寺佛坛南端天王旁等身供奉女塑像,应是宁公遇的写真。
既然如此,唐人题记为何刻意回避唐宣宗、永福公主名讳呢?帝王出家,公主遁入空门与唐代官场规则相左,为唐代士大夫阶层所垢病,执笔人李行儒行春秋笔法为王者讳。
一言以蔽之,唐宣宗援引开元二十八年永穆公主为其父唐玄宗建造净土诸像,舍钱于清凉寺之例,特命永福公主修茸佛殿。宣宗此举可谓毕四功于一役:报谢佛恩;掩饰避祸;安慰亡灵;补偿父爱。
③功德主、功德使,朝廷专设管理佛教事务的特殊行政官员。
在“安史之乱”后,随着宦官势力的扩大,宦官因此取代世家大族成为佛教的护法。除管理之外,功德使还负责修建寺塔、铸造佛像以及举办盛大佛教法会等。担任功德使、 功德主的均为宦官 。元监军是重修佛寺的功德使。中唐惯例是宦官任监军,节度使犯事,监军与之同罪。
④“功德主故右军中尉王”新解。
贞元中,宦官充任神策军护军中尉,时号为“两军中尉” 。 会昌六年,武宗疾大渐,左神策军护军中尉马元贽立光王为皇太叔。唐宣宗被宦官救,被宦官立。唐宣宗即位便召翰林学士韦澳、宰相令狐绚议定解决宦官政策是有罪必究,有缺不补,待其自然消耗,以至于尽。宣宗为“甘露之变”死于宦官之手的朝臣予以平反昭雪,除李训、郑注外。王守澄被杀后,宦官王元宥,在唐宣宗初年任枢密使,又升任右神策军中尉,掌禁军兵权。王元宥和宦官仇士良、马元贽家族有联姻关系,而且是“食邑二千户”的大宦官家族。“充右神策军护军中尉兼右街功德使”的王元宥,功德使任上佛光寺获准重修,工程完成时过世。以他显赫的地位,加之其姻亲马元贽是辅佐宣宗登基的功臣。因此王元宥死后以“功德主故右军中尉”与“宁公遇”名列同一梁上,在情理之中。
综上所述,关于“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相关人事的节点:大中九年九月,佛殿主唐宣宗,命永福公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修葺佛殿。佛光寺修葺开工于大中九年九月,修葺落成于大中十一年二月,大中十一年十月立幢为证。
作者简介:
朱利民,男,陕西周至人,西安市社会科学院规划基金办主任,西安文理学院教授,从事历史学研究。本文发表于《西北大学学报》2012年7月底42卷地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