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血(学)结(捷)缘
01
近日大学同学几家小聚,席间闲聊,同学爱人说,“我去年献血了,这可是受你的影响啊!”我给她竖了个大拇指,这一刻,她为自己自豪,在第四个本命年,奉献自己的一份热血,回报她的是救人的成就感和奉献社会的满足感。我为自己骄傲,又影响了一个人加入献血队伍。
之前她并未向我咨询献血的注意事项等,也未见她发朋友圈,要不是这次聚会,我不会知道她已经成为一名献血者。我们先前因同学的缘分而相识,现在因共同献血,又多了一层缘分。
我一直自诩为一名献血圈的超级传播者,受我影响加入无偿献血的人应该不少,有些人我知道,有些人一直隐藏着身份,有些人本来也不熟悉,也无从知道。我们之前可能是同事之缘,师生之缘,或者是跑步之缘,而他们参与无偿献血之后,又多了一层献血的缘分。另一种“血缘”。
02
这几天还另有一场小聚,高新献血屋的阿杜约了老王老师(王学捷)、小王老师(王荣波)等献血者,还有高新的两名年轻的工作人员小周和大刘,一起聊聊。主题是想探讨如何把献血者团结起来,建立为献血者服务的机制。阿杜还有想把血小板积分积攒起来做公益,让公益延伸的想法。因为时间短,准备不充分,这两个话题都没有讨论出什么结果,公益组织的建设非一日之功,大家也不太纠结,重要的是,大家聚在一起聊聊,聊一些献血的话题,也有献血之外的话题,这种缘分就很难得。
我说,我们这些人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因血结缘,荣波重复了我这句话,说这是一种高尚的缘分,老王接了一句,“咱们确实是因'学捷’缘”,又重复了一遍,“就是王学捷这个学捷。”大家冁(chǎn )然而笑。血结与学捷谐音,用到这个场合竟然如此恰当,我们能够坐在一起,确实也是因他的缘分。
03
先说说我,我跟老王的缘分始于1993年12月4日,我人生的首次献血,他肯定地说,当年山东轻工业学院的献血活动是他组织的。细节我记不清了,只记得有大巴车把我们班的十几个人拉到省血液中心院内,我献了200毫升,至于扎针疼不疼,那些记忆都模糊了,但记得有一大盒香脆的饼干,当了一个礼拜的早点。这次献血,只记得有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至于哪个是老王,肯定是没印象了。
后来大学毕业后做辅导员工作,我的学生成立了无偿献血志愿协会,那是在1998年前后,经常组织开展校园献血活动,他们跟血液中心对接的联系人,就是老王,那时还是小王。那时轻工学院的无偿献血组织名气很大,被称为献血110,血液中心需要用血,特别是临时紧急用血,只要一个电话打到学校,我们立刻通过协会组织发动,很快就能补上需求。老王很自豪地说,在无偿献血开展的头几年,学校,机关单位献血热情特别高,血站是绝对不缺血的,有时还得压制一下同学们的献血热情。
后来我离开学生口,联系就少了。虽然自己从2000年之后也一直坚持献血,但没有遇见过老王,老王的名字也记不住,偶尔跟献血车上的人聊起来,说跟你们王主任熟悉,他们都对不上号,王主任不是女的吗?我也搞不准了,莫非把老王的姓也给弄错了?就不再问起,看起来,跟老王的缘分似乎断了。
2018年起,我又开始做校园献血宣传工作,最初只组织大学城献血屋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招募和志愿服务工作,献血屋志愿者实践基地揭牌仪式上,认识了献血办公室副主任王淑荣,也就是工作人员说的女王主任。后来王主任希望我们把校园集中采血的志愿服务工作承担起来,推辞不过,就接招了,5月那次校园宣讲,王淑荣带队过来,同行的竟然有老王,他已经退居二线,主要帮着做献血者招募工作,近20年未见,看起来还是原先的样子。
后来有过几次交流,又得知老王该退休了,以为就退出采血一线了。没想到2019年高新献血屋组建,中心主任老张把老王请出了山,还是做献血招募工作,但献血的内容变了。
老王很快邀请我去高新体验一下,当时我住市区,去那里也方便,10月14日邀约,19日我就去了,高新虽然刚起步,但环境和服务都很好,特别是有老王在,有人陪着唠嗑,体验超级好。(无偿献血的尝新之旅)。后来,三个机采点虽然是雨露均沾,但明显去高新的次数多了起来。
这段时间只要有人表达出有献血的意愿,特别是捐献血小板。我就会动员他去高新献血屋,我觉得去他那里我放心。不需要我陪伴,只需交代给老王,老王肯定会培养出一个固定献血者。同事盛莉就是其中之一。
老王特别喜欢凑缘分,经常搞什么“四同”“五同”什么的,比如同年同月同日生同血型的两个人,他会约他们一起同日献一次血,还有崔建友老师的五人学雷锋小组,帮他们策划着搞了几个“五”,最近又谋划着“六同”……搞这些小聚会,也是为了让献血者多交流,让献血者多一些缘分。
他知道我忙,献板的时间不自由,每次我去献板的时候,他会有意识地约上一两个献血者过来,见见面,认识一下,王荣波、阿杜都是被他约在一起而认识的,高新的固定献血者,我大多都认识。
04
阿杜说,他是被老王捡来的。老王说,“不对,你是撞进来的。”阿杜住在献血屋附近,当时的场景大概是这样的,阿杜出来散散步,看见了献血屋,没有直接路过,而是停顿了一下脚步,被老王看到眼里,上前主动搭讪,阿杜就被俘获了。但阿杜的“第一次”并不顺利,因为饮食不节制、熬夜等缘故,血液很难达标,连续两次没成功。老王就用我跑马拉松的例子激励阿杜,于是阿杜开始运动,减肥,控制饮食,一直到第3次才宣告成功。
这中间,若非老王多一句鼓励,或者阿杜的稍微犹豫,阿杜献血的缘分就难以开头了。后来,阿杜作为重庆大学校友会的一员,动员了一批校友加入进来,动员了一些朋友加入进来,他不只是一名献血者,更是成为一名献血宣传者。
王荣波也是这样,从献全血转到血小板,来到高新献血屋,就被老王粘住了,他也去过别的机采点,还是觉得高新献血屋好,其实就是老王给他的感觉好。他是一名跑者,一名创业导师,在济南市新型社会组织里有一定的影响力,经他介绍来献血小板的有十几二十个人,有好几个还是我们共同的好友,我没有影响到的人,被他动员成功了。
老王与我的缘分,与阿杜的缘分,与王荣波的缘分,让很多人的与献血有了缘分。假如没有老王的动员和坚持,就没有这两个人的倾情付出,而没有这两个人,那二三十人还会游离在献血门外。
高新献血的火爆,就是因为老王一次次用心的结(捷)缘,来一个,稳定一个,这里回头率超高,单人次贡献率超高,一月凑三次的总会有十几个。而在一些人身上,如阿杜荣波等等,形成了连锁反应,带动了献血人数和数量的大幅度的增长。2020年疫情之下,高新献血屋仍然贡献了4000多个治疗量,是年初计划数的两倍,如果总结成绩,肯定有中心的坚强领导,有整个班组的努力,但最关键的,是老王一个人的魅力。
小周和大刘也是高新献血的初创者,我常常跟他们说,他们是幸福的,刚开始就有这么好的师傅指导,起点高,肯定在无偿献血事业上取得好的成绩,这两个人也特别勤奋好学,悟性好,大刘扎针的稳准快,小周的宣传招募都展示出了优于同龄人的水平。老王对他们也给予了很高的期待,“我干供血时带的王云霞,那是一把好手,现在外采带班组,工作也是顶呱呱。”还真巧,老王守着我们夸过没几天,王云霞的献血事迹就上了山东献血公众号。(有一种浪漫叫奉献 | 血站采血护士携手丈夫同献热血)
05
老王干无偿献血45年了,论年头,超过他的,全国也没几个,论工作业绩,相对于深圳的卢亮,武汉的陈涵薇,一点也不逊色,这是我给他的评价。而老王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和为人处世,则值得每个人学习。
他常常给我们讲起当年的故事。
年轻时,领导安排跑上级给献血者要政策,得不到回应,他就泡到人家办公室,扫地打水,抽空就汇报汇报,对方挨不过他的黏糊,认真做了调查了解,肯定了他们的提议,给予了支持,靠着软磨硬泡,他到底把政策给争取下来了。
干采血时,随着大形势的变化,采血局面越来越严峻,团采越来越重要。这需要往多个单位跑,有的单位领导开始不认可,他就靠上去做功课,去说服,后来很多单位领导打心底里支持无偿献血,自己带头献血,还与老王成为了好朋友。
干供血,要在血液紧张的情况下做好调度,并不容易,是一件容易得罪人的活儿。但他跟各个医院供血科以及各大用血大户医院相关科室的主任专家处的都很好,他能急他人所急,为患者服务,有时为了调度一袋血,需要协调多所医院,而这些活儿,往往是深更半夜去做,为了一个人,打扰一片人,而被他打扰到的人都心甘情愿。血小板保存期短,只有5天,遇到偏型扎堆在所难免,但他干供血期间,没有浪费一袋血小板,他说,如果到第四天还有没用上,他就会主动联系各位主任专家,协调让他们给病人早用上,“平时血液紧张是常态,优先满足急救急症用血,有些可用可不用的,大家就会习惯性地拖一下。但如果提前用上,一个血小板有可能支撑患者平稳度过一段时间,如果用的晚了,两份血小板也不一定起到好效果。血小板只要做好统筹,不可能有剩余,统筹用好了,还能缓解短缺的矛盾。”“现在的问题是越短缺,缺口就越大,治疗窗口期越往后拖,形成恶性循环了。”
老王退休后返聘干机采,高新献血屋能干到这种局面,是一个奇迹,但如果你仔细分析他的经历和信念,这也是一种必然。
老王也是一名献血者,“我献的都是全血,不多,大概也就一万多毫升,有些时间久了,系统里也找不到。”
而对于献血者,老王常说的一句话是,别的忙我帮不上,如果需要去医院,我会尽力帮忙协调。有一位献血者的亲戚,手卷进了机器,需要紧急处理,当地医院处理不了,找到了老王,老王立即找到医院的一位专家,那位专家头天刚刚做了5台手术,下半夜才休息,一般情况下,就把这手术交给别的大夫处理了,老王说,这不行,得你亲自来,献血者找到我们,不能不帮忙。后来手术很顺利,那位专家说,老王平时给我们解决问题,而且他的这些事儿都不是为了自己,他的忙,一定得帮。
献血屋的墙上,有两面无偿献血者送给老王的答谢锦旗,老王说,我把它挂在这里,不是宣扬我的事迹,是让献血者看到,我们是一个团队,是一个整体,献血者的冷暖,我们挂在心上,这几面锦旗,是对我的信任,也是对血站的信任,是献血者对于无偿献血事业的信任。
老王生于50年代,我和荣波是70年代,阿杜是80年代,大刘和小周是90年代。我们之间没有血缘关系,却因血结缘,因“学捷”缘,而走到了一起,无偿献血路上,大家不分年龄大小,结伴同行,这是前世修成的缘分,我们要用当世的一生去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