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后人讽刺李煜,失国者不殉宗社却任人宰割
前言
前几天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被誉千古词帝的李煜,他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该如何理解?
李煜的这首《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倒不难理解,本身就明白如话。这是其亡国以后的作品,充满了沉重的悲伤: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作为一个曾经的皇帝,后来的阶下囚,李煜似乎远没有悟透了“乐不思蜀”的刘禅聪明。
李煜在后期的词作中,总是表达出自己对于现实的不满和对于过去的悔恨,也因此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
一、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这首词上阙写了晚春的景色。词人娓娓道来,言语中透露出词人“风雨江山外有万不得已”之处。
林间的春花凋谢,时光匆匆而逝。在朝暮之间的风雨摧残之下,李煜感受到了这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悲哀。
也有人说,太匆匆,不仅仅指李煜曾经美好的生活,还暗喻自己偏安一隅的南唐。
清朝词学家况周颐曾经在《蕙风词话》中说过:
吾听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外,有万不得已者在。此万不得已者,即词心也。
对于亡国皇帝李煜来说,纵有多少“万不得已者“,也只能借助填词来发发牢骚而已。
但是,亡国奴的牢骚是不能轻易被人察觉的。
二、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胭脂泪,是美人的泪水,春花在风雨之中被摧残,是一种残缺的美。
这种美令人沉醉,令人伤感。眼前的残花,与过往的美好记忆,都在渐渐远去。
相留醉,也有版本作留人醉。既然留不住,那么何时还能够再度重现呢?还有重逢的那一天吗?
就如同那东流不回的江水,人生从来都是相伴着长长的遗憾,滚滚而去不知回头。
这首小令上片写春花的无奈,下片写从花转到人物,从大自然的时序流转写到人生的无奈。
整首词最不是典型的咏物词,但是词中花的形象,和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词表现手法相同。既是写花,也是写人,人有花的落寞,花有人的情感 。托物寓意,物我一体。
三、牢骚太盛防肠断
晚清学者俞陛云在《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中,评价李煜的虞美人时,说过:
亡国之音,何哀思之深耶?传诵禁廷,不加悯而被祸,失国者不殉宗社,而任人宰割,良足伤矣。
其实这首《相见欢》又何尝不是亡国之音呢?只不过这首词的故国之思,寄托在小小的林花之上,春花的坠落,美人的凋零,人生的悔恨,何尝不是因为家国的败亡而赋予诗人的“词眼”和“词心”呢?
亡国的皇帝,如李煜、陈叔宝、赵佶、刘禅等人,都没有崇祯皇帝的勇气,既然甘愿投降受辱,不妨学一下刘禅难得糊涂,或许还能苟且存活下来。像李煜这样能发出声来,有词作传世的亡国之君,到底是幸运呢?还是不幸?
主席曾经有诗赠给柳亚子: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不要总觉得上天不公,眼光要放长远一些。但是李煜的未来一片灰暗,没有什么风物值得他放眼量了。李煜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因牢骚太盛,终于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不过,这也许是最好的归宿吧。
结束语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李煜词时曾经说过: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 ),可为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王国维用这首《相见欢》为例,赞赏李煜开拓了词家境界,这是温庭筠和韦庄达不到的高度。虽然温韦二人也是著名的文人官员,但是真正的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的,还是李煜的功劳。
这小小的林花,在李煜手中,小处见大, 感慨遂深。开拓了咏物词比兴寄托之特点。
@老街味道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姜夔的情话为何凄美而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