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短暂的一生(五)
本文作者:郑书喜
16
知青情
一九七六年,乌兰察布盟盟运输公司的子弟对口要来察右中旗巴音人民公社插队下乡。公社党委研究决定,统一居住北林场。经过一年多的修筑,北林场已全部准备就绪,只等集宁大批知青入住。
九月秋高气爽,盟运输公司的大轿车拉着知青、知青家属、盟运输公司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一行七八辆大客车浩浩荡荡来到巴音公社西水泉村。道路两旁,夹道欢迎的人群敲锣打鼓、挥舞彩带,欢迎远道而来的知识青年及知青家属。人山人海,场面热烈隆重。公社大院来自各大队的社员群众隆重集会,欢迎集宁知青来巴音公社下乡插队。时任公社党委书记的侯志高致词:“热烈欢迎知识青年来我社下乡插队。”知青代表讲话,林场场长讲话。
会议圆满结束后,盟运输公司宣传队举行了文艺演出。宣传队着装新颖,乐器先进美观,演员整齐精干。大幕未开,咚咚锵、咚咚锵,紧锣密鼓,有节奏的开场锣鼓震耳欲聋,响彻公社院内。悠扬的笛声、婉转的胡琴声悦耳动听。一曲二人台牌子曲《万山红》,把观众听得如痴如醉。大幕拉开,报幕员清脆甜美的女中音,让人耳目一新。啧嘴抿唇,伸手点赞,点头称是,高声叫好。第一个节目父女《逛新城》演员一出场,大家便赞叹不已,这城里人和农村人就是不一样,她们见多识广,一招一式,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让我们这些老土庄家汉,感到非常新奇时髦。她们普通话清脆悦耳,扮相甜美俊俏,一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俊男靓女个个洁白清秀,面容娇嫩美艳,比较我们这些农村庄户人,那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悠扬的唱腔,甜美的嗓音,精美的词段。“电线杆子行对行,纳金日夜发电忙,接起线来家家亮,拉萨日夜放光芒呀,阿爸唉快快走,看看拉萨新面貌,快快走来,快快行呀,噢呀呀呀!”一曲唱完,又上演一曲《老两口学毛选》。一曲又一曲,两个钟头的节目,很快结束。
父亲他们带着全体知青在北林场安家落户,就此开启了一段与知识青年同甘共苦的战斗历程。
17
同甘共苦
父亲与林场其他几位场长、回乡知识青年、下乡插队知识青年一起在北林场响应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号召,掀起了抓革命促生产的二次高潮。大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打井修渠,扩建水浇地,精修机耕路,路两面挖坑栽树,全面实行路、林、渠、田四配套。大寨式的梯田,田成块,林成行,渠成网,路路通。大搞植树造林,绿化田间地头,绿化林场居住周围,让空地变绿洲,让土丘长林木,绿荫洒满林场。田间场部绿树成行,空气清新。北林场建设的像兵营式农庄。四排新房,前后各两排,虽不豪华,却干净整齐。人是人的居住地方,畜是畜的养殖地方,井水不犯河水。养猪养羊养鸡养兔全面饲养,落实到人,专门负责饲养。既求数量,也要质量。想要让远道而来的知青有家的温暖,让受苦人有劳动的能量,就得想办法让他们吃饱吃好。平时改善生活能闻到荤腥,吃到肉。过时过节,能心满意足地吃够自己养的猪肉羊肉,鸡肉鸡蛋。做好这些生活细节,就得下功夫,花大力气,饲养好这些牛羊猪鸡。
北林场的全体员工,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是回乡知识青年,一部分是城里来的下乡知识青年。他们中人才济济,积极要求进步的青年众多,一支由男女知识青年组成的文艺宣传队经常到各大队生产队巡回演出。知青们劳动一天后,晚上回去,还得到排练室排练节目,现代革命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二人台小戏等。这些节目紧跟时代脉搏,广大社员喜闻乐见。宣传队的演员不辞辛苦,在排练室一丝不苟地精心排练。司鼓的、拉弦的、吹笛的,大家齐心协力精雕细刻,认真细心地演绎每一个角色,揣摩每一个角色的内心世界。成功出品了好多优秀节目,比如当时的《秀姑劝夫》《卖碗》《卖菜》《逛新城》等二人台小戏,这些节目形式灵活多样,活泼新颖,脍炙人口,深受广大社员群众的喜爱。宣传队中不少队员多才多艺,王三虎、王贵林、王孝、王平、王文清、王金堂、宋志丽、石金兰、李改林、季英、康乐文、陈河江等。他们在当时巴音公社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宣传队演员名人。
正当林场的工作步入正轨,场领导和场职工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取得一系列成绩之际,父亲因前几年运动摧残,身体状况不容乐观,潜伏的病祸慢慢袭击身体的多个部位,父亲不得不放下手头工作,回家养病治疗。
18
病魔缠身
父亲由于在多次运动中受挫,身体的各个部件损坏严重,长时间工作,身体得不到休养生息,再加工作当中吃饭睡觉没规律,迟一顿,早一顿,起五更睡半夜,倒致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一年不如一年。多种疾病缠身,面容憔悴,身体机能逐渐衰退。我们姊妹几个,把父亲送到中旗大医院,医生检查是肺心病和胃病,腰背腿肩多处受损严重,只能配些止痛药缓解疼痛,治愈的希望不大,建议回家静养调理。一纸诊断结果,把我们姊妹的心瞬间打入冰窟,从头凉到脚。这该怎么办?我们姊妹几个大眼瞪小眼,谁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把父亲送到医疗条件更好的呼市集宁再诊断一下,那是最好的选择。可是那个年代,谁家都是穷困户,刚刚能解决温饱问题,凑钱看病,那简直是天方夜谭。就这样我们无可奈何地把父亲接回了老家。眼睁睁地看着日渐消瘦的父亲,被病魔折腾得精疲力尽的身体。
父亲从中旗医院回来,我们也求过各路赤脚医生、庸医、阴阳二扎、大仙爷来家诊断看病治疗。也吃过许多中药、偏方、祖传秘方。但是收效甚微,只是说得让父亲当时高兴一会儿,过后病痛依然是有增无减。一段时间过后,父亲可能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了,他的心态一下垮了下来。心力交瘁,意志衰败,病来如山倒,一病卧床不起,我的几个姐姐轮番伺候父亲。好多父亲的同事好朋友前来探望父亲,问长问短,抚顺安慰。他手里培养出去的年轻人,听说父亲病重,纷纷提着奶粉罐头,来家眊父亲,他们来时提着礼物,走时含着眼泪。病魔无情地在父亲身上肆意横行。我们只能看着父亲痛苦的表情,听着他咬紧牙关的低沉呻吟,却无能为力,不能替父亲分担一点痛苦。看着父亲躺在病床上,我们的心像被刀割一般疼痛难受。
19
弥留之际
一九八二年春节过后,父亲的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生活不能自理,吃饭拉屎都得我们姊妹几个轮番伺候。病疼得实在不行,就给父亲买些止疼片,吃上缓解一下。病情一直延续到农历四月,父亲消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陷,面容焦黄,腿脚肿得不成样子。父亲被病魔折磨得不成人样,说话有气无力,连疼痛的呻吟都无力喊叫。
四月初九白天父亲的病突然加重,时好时坏。有时像在说梦话,低沉喃喃,语言含糊不清。有时突然好像病好了,睁开眼四处张望。当看到几个未成年的孩子,三妹、四弟,父亲好像有很多话要说,可是他只是嘴角抽动,发不出声音,几滴眼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一会儿过后,父亲紧紧地攥着我的手,缓缓地说:“书喜,爹看来是不行啦,这一关难逃。以后家里的事,麻烦你的时候还多着呢。”父亲说完话,就像是昏迷过去,闭起了双眼,又开始痛苦的地呻吟。我一边给父亲搓着腿脚,一边和父亲说话,不由得眼泪夺眶而出。父亲已经看到了我的哭脸,深情地看着我,意味深长地对我说:“别哭,以后学的坚强些,家里需要你办的事太多,要有男子汉大丈夫的样子。不要婆婆妈妈,像个女人。”父亲的一席话,让我清楚了自己的责任,看到像我这年纪的父亲,是怎样度过人生,怎样创造大家庭美好幸福生活的!这一夜总算熬过来啦!父亲病情看似平稳了一些,微闭双目静静躺在炕上。
四月初十早上,我出去担水,正在井台上拔水,忽然二姐大声喊我:“书喜,爹不行啦,快往回走!”我扔下水桶就往家里跑,父亲就像一盏灯,熬尽最后一滴油,油尽灯灭。他呼吸急促,嘴唇发紫,嘴角流下一丝鼾水,嘴唇抖动了几下,闭上了双眼,在我们姊妹几个哭喊声中,走了。这一天是一九八二年五月三日,农历四月初十。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带着满身疾病去另一个世界寻找先他二年故去的母亲!
20
呼唤
父亲为共产党奋斗终身,他一生清白,两袖清风。他的病逝惊动了好多生前好友同事前来烧纸吊唁。巴音人民公社送来幛子花圈,并委派公社党委常委、副书记张全福同志参加吊唁活动,黑土坡大队党支部组织召开了追悼会。追悼会由现任书记柴福和主持,公社党委副书记张全福同志致悼词,张书记在悼词中,介绍了父亲的生平事迹,悼词讲到:“郑日千同志曾经几下,但又被广大群众呼唤,党政委任就职。由于对党的事业忠诚,对人民群众热情周到,在位时间长,工作认真负责,作风正派高尚。享有党政群众的高度赞扬,深得民心。”这是党和政府给予一个多年党支部书记、老共产党员的关怀和慰问,是对我父亲郑日千工作业绩的极大肯定。
55岁的父亲(作者提供)
年仅57岁的父亲,被万恶的病魔夺走了生命。他带着无尽的不舍,离开了生他养他的黑土地,离开了他朝夕相伴,相依为命的儿女亲人,离开了他多年共事的同事朋友,离开了和他同甘共苦的知识青年,离开了建设奋斗的北林场。人生太多的事情未尽,父亲太累啦,他将永远长眠在巴音公社这片黑地上……
今天提笔呼唤父亲,愿天堂再没有疾病,愿另一个世界医患有方,您病散疾除,身体健康,永无病痛。父亲您放心安息吧!您嘱咐的大事小事,我已全部做到,弟已娶妻生子,儿孙满堂。妹已出嫁他乡,夫唱妇随,人丁兴旺。他们生活幸福,一切安康!父亲您在天之灵一定会心满意足。您和母亲看着我们,来世我们在这里相聚!再叙子女深情!
全文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