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传位给弟弟,留下的子孙后裔,受到太宗一脉的优待了吗?
自古以来,皇位继承多是父死子继,只有在没有儿子的情况下才会选择兄终弟及。可偏偏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是在有儿子的情况下传位给了弟弟赵光义,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历史疑案。
而赵光义即位后,赵匡胤的子孙后代又过得怎么样呢?大体来说三句话:儿子离奇死亡,孙辈衣食无忧,后代重登皇位。
故事还要从头说起,赵匡胤不传位儿子而传位弟弟,本就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对此,宋太宗赵光义上台后给出的解释是——金匮之盟。
说当年赵匡胤之母杜太后临终之时,有感于五代国祚短多因幼主即位导致朝局不稳,建议赵匡胤传位给弟弟赵光义,赵光义死后再传给赵匡胤的儿子,这样就能保证国有长君。赵匡胤于是召宰相赵普入宫记载遗命,藏于金匮中。
这就是赵光义即位的“合法依据”。但是,金匮之盟有几个很大的漏洞。
首先是杜太后去世时,赵匡胤身体健康,她如何得知儿子驾崩时孙子还是个小孩子?事实上,赵匡胤驾崩时,最大的儿子赵德昭也已经26岁,国赖长君这个理由很难成立。
其次,知道金匮之盟的只有杜太后、赵匡胤、赵普三人,宋太宗即位后,杜太后和赵匡胤都已去世,只有赵普一人还在世,所以是孤证。而且赵普在赵匡胤在位后期已经因罪被贬出京,却在宋太宗即位后突然被召回重新拜相,这实在太容易让人想到利益交换。
况且,赵匡胤原本身体健康,却在与赵光义夜饮后突然暴毙。历史上也一直有“烛影斧声”的传言,赵光义杀死或者气死哥哥的说法不胫而走,这更让赵光义的即位显得扑朔迷离。
最后就是赵廷美、赵德昭这两个金匮之盟中“法定继承人”的离奇死亡。赵光义表面上对弟弟和侄子都非常好,封赵廷美齐王,后改封魏王,官职做到中书令、开封尹、检校太师;封赵德昭武功郡王,官职做到京兆尹、侍中、检校太尉。二人都位在宰相之上。
可是,短短几年后,风云突变。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赵德昭因给太原之战的将士请功,被宋太宗无故指责,惹得赵德昭悲愤自刎,年仅29岁。
三年后,赵廷美身上也发生了相似的经历,他突然被爆出意图谋反。就这样,赵廷美被剥夺官职,魏王封爵降为涪陵县公。两年后又迁居房州,不久忧郁成疾吐血身亡,死得不明不白。
由此,金匮之盟的两位继承人都没了,皇位理所当然要由赵光义的子孙继承了。
除了赵德昭,赵匡胤还有一个儿子赵德芳,就是杨家将、包青天等小说戏曲中的那位八贤王。历史上的赵德芳,在太平兴国六年就病逝了,年仅22岁。
赵德芳的英年早逝,也让人们产生更大的怀疑。为什么能够威胁到赵光义皇位的人,都一个个不得善终呢?其余赵匡胤留下的儿子们全都年幼,长房势单力薄,自然不可能去跟皇帝争皇位。
当然了,作为宋太祖的后人,生活待遇显然是不会差的。赵德昭共有五个儿子,赵德芳有三个儿子,他们二人的后代也都加封了爵位。他们的荣华富贵自是不用提,毕竟朝廷不差你们这群人的吃穿,好好供着就行,至于权力就不必多想了。
原本太祖后人,应该只能这么碌碌无为地做纨绔子弟了,可是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变,金军攻破汴梁,将徽钦二宗和皇室成员全都俘虏北上。
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成为硕果仅存的皇子。他南渡建立南宋政权,却又发生了一件尴尬的事。赵构仅有的一个儿子赵旉是其南渡后所生,还在襁褓中便东奔西逃,以致身子羸弱,最后居然被吓死了。而赵构本人也因受到金兵惊吓,没有了生育能力。
这下好了,皇位总得有人继承啊,赵构只能开始在宗族中找养子。结果看了一圈,发现所有太宗一系的后人全被金兵掳走了,自己已经成了太宗后代中的独苗。
实在没办法,赵构最终只能找回了太祖一系。收了赵德芳次子赵惟宪的五世孙赵伯琮,和赵德芳三子赵惟能的五世孙赵伯玖二人为养子。并最终传位赵伯琮,令其改名赵昚,是为宋孝宗。
自此,皇位重新恢复到太祖一脉。值得一提的是,南宋第四任皇帝宋宁宗赵扩九个儿子都早夭,又不得不再找别的宗族即位,最终皇位给了赵与莒,他居然是赵德昭的九世孙。也就是说,绕了一大圈,最后做皇帝的还是本来应该继位的赵德昭的后人。
两宋共十八个皇帝,北宋九个,除了太祖都是太宗一系;南宋九个,除了高宗都是太祖一系。真是拿了我的给我送回来,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