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人下菜碟,我看人下菜刀
文字仅关联读书时的感悟和行走中的思考。
只需真正喜欢读书和行走的人关注。
图片来源:网络
有时候,语言和文字就如同菜刀,针对不同的人就像针对不同的菜,是削是切还是剁,刀法不一。
——关于题目
很小的时候就喜欢读书,喜欢用汉字表达。这个兴趣一直坚持了下来,坚持到如今,尽管一直被误解甚至被指责,仍然坚持着。昨天跟一个朋友感慨,生活本身充满悖论,触手可及的东西几乎全是双刃剑。这符合矛盾统一的逻辑,有人欢乐,自然有人悲伤,有人微笑,自然就有人哭泣,有人幸福,自然就少不了不幸的人……当然,有人喜欢用文字表达,自然就有人痛恨用文字表达的人,这没什么奇怪可言。
李敖曾经引用过这样一句话:“认识的人越多,我就越喜欢狗。”这句话锐利无比,话锋所及之处,多少人体无完肤。说这句话的人是被梁启超称为“近世第一女杰”的罗兰夫人,她更有名的一句话,也是她最后的遗言“自由自由,天下古今几多之罪恶,假汝之名以行!”我想,这句话从说出口那一刻起,或多或少都会遏制一下那些“罪恶”吧,至少会让那些“罪恶”之手在伸出之前多一些顾虑吧。
我们习惯用语言和文字痛恨和贬低一个人,最朴实常用的一个说法就是“猪狗不如”,习惯与此说法关联使用的另一个说法是“狼心狗肺”。看来,尽管文化背景大相径庭,但用语言和文字评价人的方式却殊途同归。只不过,罗兰夫人说得更完美一些,也更锋利一些。洞察人性、洞穿真相的语言必将充满预见力。穿越两个多世纪,罗兰夫人这句话依然寒光四射。看看你身边,有多少人披着人的外衣,却干着与人无关的事。“认识的人越多,我就越喜欢狗。”喜欢狗的人越来越多,足以反正猪狗不如的人越来越多。当然了,很多喜欢狗的人也难免被另外一些喜欢狗的人不喜欢,因为道貌岸然者,伪善者太多了。
因为喜欢感慨,喜欢用文字把这些感慨表达和记录下来,就引起一些人莫名其妙,甚至有人直接跟我说“你的牢骚未免太多了”。我不想做任何回应,我只是坚持我的。相信,这点自由还是与罪恶无关的吧。
而对那些宽容和不乏善意的询问,我还是做了尽可能接近自己内心所想的回应:
首先,这些文字单纯为了把一些不成熟甚至一些片面的想法随时记录下来,目的是以便有机会修正自己,或者有可能借此提高自己。文明到底进步还是倒退,这其实不是我应该关注的事。生活中的一些小情绪、一些小感慨只是证明我对这个人世并没有悲观失望,而是尽己所能在思考和发现。
当然,这是我一厢情愿。面对伟大的汉字,我更多时候还是受词不达意的困扰。内心深处,一直在用心思考并企图用汉字把自己的思考做个记录,这是几乎唯一的兴趣了。我觉得,针对我而言,如果强迫我放弃阅读和写字,这确实有点残酷。
我一直觉得,一个内心真正阴暗的人,他也许就没有用汉字记录他阴暗想法的勇气。但汉字本身的特点让有勇气用汉字记录内心想法的人陷入一种被非解甚至诘难的境地。这往往让表达以及记录者无可奈何。其实,不论怎样的表达方式,汉字本身都表达得比表达者要表达的多很多。
其次,我觉得用汉字表达是一种很好的自卫和抵抗的方式。每个人的内心都难免被雾霾覆盖,此刻文字就如同适时而至的风雨,将内心的雾霾一扫而光。这是对自己的尊重与善待,在一个注意力极度容易分散的时代,你的内心不会有几人关注,你的伤口也只能你自己来抚平。自救,才是治愈的最靠谱的方法论。
排遣寂寞、孤独、忧伤、失意的药方有无数种,我偏好用读书和文字表达这两味药。与很多人的借酒消愁不同,不论面对多么恶劣的心情,只要读一会书,只要用文字把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就一切烟消云散。而酒,一定要开心的时候才喝,好心情,如果再遇到一个对的人,这场酒本身就已经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可惜的是,这样的机会太少了。
说得有些远了。
关于看人下菜碟,我立刻联想到的就是“狗眼看人低”,用一双“狗眼”看人的人随处可见。在正常情况下,没有人喜欢被人用“狗眼”来看,即便一个习惯了用一双“狗眼”看人的人,也同样不喜欢被别人用一双“狗眼”看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看人下菜碟”的人是不明白这个道理的。
仔细想来,“看人下菜碟”的人基本上都具备做一条好“走狗”的素质。确实,不具备一双“狗眼”,又如何能够做一条“走狗”呢!
实际上,看人下菜碟和看人下菜刀,本质上也许并无区别。有此一念,告诫自己不论言语还是文字表达,还是尽力去委婉、随和一些,避免刻薄,远离恶毒。这样,可能会更与人这一称谓相称,而不是随时成为别人不想认识的人。
最后,蛇足一句:如果路遇“疯狗”,你会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