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直讨人“嫌”,其实讨人嫌的是假耿直,魏征告诉你什么是真耿直

俗话说“耿直讨人嫌”,诚然,耿直的人在任何场合都不会被欢迎,因为这些人不会“说话”,总是将最好的话用最糟糕的方式说出来。其实对于“耿直”一词,我们还是存在诸多误解的,因为我们平时讨厌的“耿直”只是假耿直,而非真正的耿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你是否会遇到过以下经历?在公共场合中,当你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观点时,有人当面反驳你并揭露你的私人秘密;在愉快的氛围中,有人不合时宜地大声喧哗或者提出一些非礼要求。以上这些破坏气氛者,其实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耿直”之人。俗话说“顺情说好话,耿直讨人嫌”,耿直的人总是会不分场合、时间、人物的“哪壶不开提哪壶”,着实会令在场之人尴尬无比。

有人认为,耿直是一个优点,起码能证明此人不会拐弯抹角,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人。其实您如果抱有这种想法,绝对是大错特错的,为什么呢?因为您看到的耿直,其实并不是真耿直而且假耿直,不客气一点来说,就是“没心机”或者“缺心眼”。耿直不是盲目否定别人的观点并以此为荣,更不是挖苦、嘲讽对方而获得自己的成就感与满足感。

孔融让梨的故事尽人皆知,但孔融的结局却很少有人知道,孔融后来成为了北海太守,却被著名的奸雄曹操诛杀。相信不少人都会痛恨曹操心狠手辣,慨叹孔融命运的悲催,其实您大可不必为孔融鸣不平,因为孔融的结局完全是自己“作”出来的。

孔融素来以“耿直”著称,常常仰仗自己的才华对别人进行挖苦。曹操曾在军中宣布禁酒令,但孔融性嗜饮酒,对禁酒令心存不满,此后曾多次公然顶撞曹操。建安十二年,即公元207年,曹操下令派兵北讨乌桓,对此孔融讥笑他道:“大将军(曹操)远征,萧条海外,从前肃慎不进贡木苦矢,丁零偷盗苏武的牛羊,可以一并讨伐啊!”,言外之意就是嘲讽曹操的穷兵黩武。

曹操官渡之战大败袁绍之后,曾将袁绍的儿媳甄姬掳来,并想将其许配给自己的儿子曹植。可曹操生性风流,见甄姬貌美如花,随即想将其留在自己身边享用。孔融对此大加讥讽,将曹操比作古代暴君,专做抢自己儿子媳妇的丑事。此语令曹操大为恼火,当即指使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奏孔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将孔融处死并株连其全家。孔融一张“耿直”的嘴,害惨了自己的家人,他为自己的假耿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明代嘉靖朝有一位臣子名叫夏言,为人向来耿直固执,甚至多次在朝堂上与嘉靖皇帝争吵,令皇帝本人心存怨恨。夏言曾力谏皇帝发兵收复河套地区,甚至为此不惜出言得罪权相严嵩。如果按照当时明王朝的军事实力来看,收复河套虽然能扩大国土面积,却仍需要耗费庞大开支,嘉靖皇帝也不愿意费力不讨好。但夏言却一再坚持,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之势,直到最后,在严嵩的挑拨下,嘉靖皇帝才不得不狠心下令杀死夏言。夏言的“耿直”其实就是固执,一种不合时宜的固执,自取其祸也在情理之中。

汉朝功臣樊哙,曾是汉高祖刘邦的患难兄弟,但此人向来鲁莽憨直,说话不分场合,多次令刘邦下不来台。刘邦因此而十分恼怒,况且樊哙还是吕雉的妹夫,可谓是大权在握,一旦造起反来必然会十分棘手,因此准备将其杀掉以绝后患。幸亏后来陈平与周勃在抓捕樊哙的过程中“留了一手”,否则的话,樊哙的脑袋可就搬家了。毫无疑问,樊哙的耿直也是假耿直,是粗鲁蛮横的一种表现,引来杀身大祸绝非不可理解。

真正的耿直是什么?真正的耿直,是能够针对他人提出合理性的建议,无论对方是不是愿意倾听,也要做到自己的本分,绝对不会在权威面前让步半分,唐朝的名相魏征就是如此。魏征的耿直才是真正的耿直,他为国为民,心中从没有一点私利杂念,而是试图与君主心贴心的交流,不粗鲁、不固执,以循循善诱的方式对皇帝加以引导,让对方不会因为自己的耿直而厌恶自己,也不会因为别人的谄媚而迷失自我。

俗话说:“顺着好吃,横着难咽”,假耿直不可取,也不是用来证明自己有异于他人的资本,只有真正的耿直才值得人们敬佩,它才是一个人情商、智商的完美结合与体现。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