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瓜
记录这个物种,我是一万个不愿意,五味杂陈呀,可是无数次想起这只红瓜,还是记录一下吧。
关于红瓜,说来话长。那是一年前的事吧,当时对葫芦科的植物并不熟,可时不时能见它的身影,五角星的白花,蔓生的青藤,还有小巧玲珑的瓜。好奇的我当然要验证其身份,当确认植物志称之为红瓜时,心里总觉得怪怪的。
那是因为我乡下有种著名的特产,我们一直就称之红瓜,或者红瓜子,这名字早已在心中根深蒂固。可能是因为家乡的水土和地势原因,附近也就我们村种的红瓜最好吃,最饱满,因此享誉附近城乡,每到中秋时节收成之日,总是供不应求,价格也每年递增,目前已达35元/斤,还未必找到正宗的。在我读大学时,当时颇有远见的村主任想取“棠下红瓜”之名以发扬其光大,村书记还找我设计了一个包装袋,沿用至今。
来看看我爸拍来的包装袋和包装箱(非广告用途,也不打马赛克了)。
正是不久前在丹霞紫不语家里,看到他们端红瓜子招待我们,我才知粤北地区也有培育,只是它跟我乡下品种相比,果实没那么饱满,味道也有差异,售价约15元/斤……
跟好友雨羽说起这个事,再去翻阅资料,才顿悟。
原来我们乡下的红瓜,在植物学叫籽瓜,也叫喜籽瓜、打瓜,葫芦科西瓜属西瓜的变种,是一年蔓生草本植物,籽瓜最初是籽肉两用型,经过长期栽培和不断选择,形成了籽粒饱满、仁厚味香,以籽粒为主要产品的栽培种。
说到这,心里那些的诸多不愿意也只能怪自己对几十年根深蒂固的名称太上心了。
那这个名正言顺被称之红瓜的又是什么呢?这才是今天要介绍的主角。
前文所述权当唠叨,还是说回《中国植物志》里的红瓜吧。
红瓜,葫芦科、红瓜属攀爬型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瓜不大,拉个藤,像个小老鼠,有些地方叫它老鼠瓜,也有人叫它金瓜、老鸦菜、山黄瓜。
如同豆科是豆世界一样,葫芦科就是瓜的乐园,各种瓜:冬瓜,南瓜,西瓜,北瓜(真有这个的),黄瓜,丝瓜,甜瓜……数不过来了,毫无疑问,红瓜就是葫芦科的物种。
来插个问题,有什么瓜不是葫芦科的呢?当然有,傻瓜呗。哈哈!玩笑归玩笑,事实还真有,比如木瓜是蔷薇科的,地瓜是旋花科的……细想,植物学也是挺好玩的一门学问。
红瓜干嘛叫红瓜呢?跟朋友开玩笑说,黄色的瓜叫黄瓜,青色的瓜叫青瓜,那红瓜肯定就是红色的啦。还别说,成熟的红瓜,人家的果浆真是红色的,看图。我猜它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信么?(我又想找人打赌了,赌五毛,谁应赌?)
对我来说,红瓜是寻常货,几乎每天散步都能遇到它,很明显,它是逸生的,散生于坡上灌丛中或疏林中,喜壤土疏阴处。路边的围墙是它最喜欢待的地方。
某天,在家不远排水渠的一株大树上,开满了白花,我以为是稀奇货,赶回家拿个相机一看,才发现它居然爬满了整株树顶,并堂而皇之在上面开花结果。
碧绿的叶子如图,五角卵圆形。
看它的花,五角星形状,白色,排列在叶腋下,花通常单性异株,单生或组成总状花序或聚伞花序;花冠钟形,裂片分裂至中部;雄蕊合生。
再看它的果,果实为椭圆形或圆柱形,为浆果,熟时鲜红色。有趣的是,成熟时它的果是从尾部来开始红的,然后慢慢向头部漫延,红色的部分要是你不经意捏捏,准是轻易就爆开。爆开后是什么样子呢?好奇的我也尝试捏了下,差点就弄脏我的衣服了,如图。
资料说它有药用功能:味甘;苦;微涩;性寒有毒。归肺;肝;脾经。有清热解毒;化瘀散结;化痰利湿之功效。
据说叶子和果实还可以吃,你去试试?我就不试了!
叶子常见的吃法有凉拌,做汤和生吃几种。一般摘取新鲜的嫩叶和蔓稍,再加点萝卜白菜之类的,再挤点青柠檬汁小辣椒拌在一起……
至于那小瓜,一般吃青绿没长熟的,就着臭咸鱼吃,下饭。也有拿来切成丝,和着一些豆芽火腿之类直接夹到法国长棍面包里吃,听说味道是很不错的呢。也可拿来泡成咸酸的,香脆可口,可当一般的餐前小菜或者零食食用。如果长熟了,那瓜就带点甜味,反而不好吃了,给小孩子玩玩,或者解解馋,还是不错的。
不过这瓜有一定的毒性,少吃为妙。
红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