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不应该怕英语!神奇的文言文语法跟英语的语法非常相似?
现代汉语与古汉语差别很大,尤其是体现在语法上差别更大。但中国为什么会有文言文?文言文是突然出现的吗?如果没有学习过文言文而看不懂文言文,是不是可以大言不惭地说文言文跟现代汉语一点关系都没有?
如果我说你文言文都没有学好,那么你英语也可能没有学好,你一定疑问这是为什么?因为神奇的是文言文的语法却跟英语的语法非常相似!(一定有朋友认为这是挑逗他的智商,非也,之所以这么说是有证据的)。
为什么英语的语法与汉语的文言文那么像呢?下面我们这一一探索这其中的缘由,因为苏美尔-古埃及早期人类文明语言对欧亚美大陆的语言都有影响!汉语系与英语系实际分家年龄仅在5000年左右!其原因就是都深受苏美尔-古埃及早期文明族群的语言影响!
很多人都有一段痛苦的学习英语的经历,中国人被英语折腾得那叫苦不堪言。现在不少家长让小孩从幼儿园就开始学英语,有多少人甚至因为英语而总是不断补考,现在哪一个学校不考英语?哪一个职称不要英语成绩?而事实上用的却很少,英语可以说是投资最大,收效最小的一门课程。多少人的幸福指数因为英语而剧降,更严重的是,英语占用了一个学生的大量宝贵时间,甚至影响了其他学科的学习。以至现在不少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大概三分之一的时间都花在准备托福和GRE上。
导致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效果不佳的原因有多种多样,诸如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得当。还有一种原因是两种语言的差别比较大。
然而,跟现代汉语相比,两千年之前的中国人学习英语就比今天容易得多,因为那时汉语的一些重要的语法特点非常接近英语。
最常见的基本句型,古汉语的语序跟今天英语的一样,都是在句子的最后位置用一个语法标记引出一个成分。这样,英语翻译成汉语,或者汉语翻译成英语,不用变换顺序,词汇上一对一翻译就行了。例如:
例一、被动句。
My window was broken by a child.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例二、比较句。
Mary is even taller than John.
季氏富于周公。(论语·先进)
例三、地点短语。
He is reading newspaper at the library.
种瓜于长安城东。(史记·萧相国世家)
例四:副词短语
I have already checked all the receipts very carefully.
谈琴书愈妙。《世说新语》
英语表示疑问也与现代汉语不同,疑问代词要放在句首,有时候表示否定或者强调也会引起这种语序倒装。咱们现在学英语,掌握这些语序变化是个难点,然而古代的人学英语再自然不过了,那时候的汉语也是疑问代词要从动词之后移到动词之前,否定结构中的代词宾语也要变换语序,强调亦是如此。虽然有所差别,汉语是把它们移到谓语之前,如果有主语的话,则在主语之后,英语则是在主语之前,但是这也不难转换,略作调整就可以了。
例四、 疑问
What do you want to eat?
客何好?(《论语·子罕》)
例五、否定
At no time was war as imminent as now.
居则曰:“不吾知也。”(《论语·先进》)
例六、强调
Only one more point will I make.
率师以来,惟敌是求。(《左传·宣公十二年》)
还有很多方面古代汉语与现代英语接近。在现代汉语里数词不能直接修饰名词,其间必须用量词来连接。这一点跟英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英语的数词则是直接修饰名词的,比如one book, three persons等。其实,古汉语跟今日英语的情况是一样的,也没有量词,数词直接修饰名词。汉语的普通量词最早见于汉代时期,那时只是极为个别的现象,经过长期的发展,其成员由少到多,直到13世纪左右,量词作为一种语法要求的规则才最后建立。下面是古代汉语数量短语不用量词的例子。
一言以蔽之。(《论语·为政》)
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世说新语·任诞》)
以上例证很大程度说明,英语和汉语的莫大关系,而如果你自己的母语都没有过关,那么学习英语更是纸上谈兵,母语是学习其他语言的基石,用现代流行语来形容,母语就是“开发商”,一个人的外语能力“规模有多少”,“楼层有多高”这个母语“开发商”已经制定好了。第二语言只能在已经开发的范围内选定自己的楼盘,不可能超出母语已经开发出的“规模”和“高度”。
英语从语言的发展角度来讲,其语法结构发展到了汉语几千年前的程度,而现代汉语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了几千年,创造出了一些新的语法结构,由复杂到简单, “把”字句。汉语从古至今都是主谓宾语序,这要归功于我们的祖先在5000年前,甚至更早的时候,就“选择”了最经济、最优秀的语序,这和我们的智慧,美德一样,都是中华华夏民族最宝贵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