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成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中国第一女刺客成功的一生
打造最具人文精神的自媒体公众号
老杨品谈 平民观点 仅供参考 草根之言
时事解读、文化寻源、常识科普、历史趣谈
电影《一代宗师》章子怡出演的宫二原型就是民国传奇女子施剑翘
老杨品谈>>>>>
一个人成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中国第一女刺客成功的一生
■文 | 老杨
每一个人都是有追求的,每个人都不想碌碌无为地终老一生。
成功是每一个人的理想,但成功与否在每一个人终老一生时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在离开之前觉得无憾事可言,有的人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怨天尤人。
成功没有量化的指标,成功只是一种心态,如果你不用到死就能做到心无挂碍,你就成功了。当然生在纷繁的世界里心无挂碍是很难的,没几个人能做到,死之前能安然闭眼,也算是成功。
我说的这些成功都是广义的成功,在平时我们一直追求的成功是心理和生命意义之外的、带有目标性的成功,可以称做狭义的成功。
无论是广义的成功,还是狭义的成功,想成功就要有两个必要的因素。
坚持下去的精神和宽广的胸怀。
这两个因素经常是矛盾的,坚持下去一般追求的是“有”,而宽广的胸怀是让你做到“无”。心中没有“有”就很难坚持,胸怀中没有“无”就很难宽广。
人的一生是一个追求从“有”到“无”的过程。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就有了生命,但除了父母给的生命,你什么都没有,从这开始“有”成了活下去的第一目的。要离开的时候,无论你有了什么,也将全部失去,就连生命都没有。如果这个时候你还抱着“有”不放,就会死不瞑目;如果你能胸怀一切,哪怕你什么都没有,你也会了无牵挂,死而无憾。
今天和大家聊一个奇人,她用一生诠释了坚持下去的精神和宽广的胸怀,是常人的一生,也是奇人的一生。
她的名字叫施剑翘。职业:女刺客、居士。
施剑翘的原名叫谷兰,深谷幽兰为什么成了翘剑所指,这要从民国时代的军阀混战讲起。
施剑翘的父亲叫施从滨,安徽桐城人,15岁投清军,后入袁世凯的北洋新军。中华民国成立后,民国3年(1914年),任镇江镇守使、第一混成旅旅长,驻守镇江。民国5年(1916年)成为山东督办张宗昌的部下,张宗昌对施从滨很器重。
张宗昌算是民国军阀中最混蛋的一个,被称为“狗肉将军”、“混世魔王”,我在老杨品谈中多次提过。
1925年秋,奉系军阀张宗昌与直系军阀孙传芳为争夺安徽、江苏的地盘展开战争,时任奉系第二军军长、前敌总指挥的施从滨奉山东督办张宗昌之命迎头截击。施从滨率军南下时,孙传芳曾连发三封电报要施同他合作,但施不予理睬,反而孤军深入。在皖北固镇的交锋中兵败受俘,被孙传芳枭首于蚌埠车站,示众三日。
孙传芳当时任五省联军总司令,张宗昌是张作霖的手下,也是依靠张作霖起家。
施从滨被杀时施剑翘年仅21岁,立志为父报仇,手刃仇人。
施剑翘从小受父亲宠爱,深居闺阁,还缠过足。虽然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但在家中有私塾老师教授学问,对古文诗词颇感兴趣。13岁时当家管事,18岁时毕业于天津师范学校。
被俘牺牲无公理
暴尸悬首灭人情
痛亲谁识儿心苦
誓报父仇不顾身
这是1925年得悉父亲惨死的确切消息后,施剑翘所作明志诗的后四句。
作为一个裹足女子,弟妹又都年幼,施剑翘先是将报仇的希望寄托在堂兄施中诚身上。施中诚也在张宗昌手下,担任烟台警备司令这一要职。但此后施中诚却反劝其打消复仇念头,因为想杀孙传芳太难了。施剑翘因此与施中诚断绝了兄妹关系。
在父亲遇害三周年的忌日上,痛苦的施剑翘母女惊动了前来借宿的同乡人施靖公。施靖公时任山西军阀阎锡山部的谍报股长,是施中诚的军校同学。施靖公表示愿意承担报仇雪恨的大事。
为了给父亲报仇施剑翘以身相许,嫁给了施靖公,并同他迁居太原。
到了1935年,施靖公被提拔为旅长,而报仇之事却一拖再拖。施剑翘在要求施靖公为父报仇遭拒后,与其一刀两断,带着两个儿子返回娘家。
对于施剑翘来说活着的目的只有一个——报仇,坚持的下去的方向也只有一个——手刃孙传芳。
十年过去了,一个弱女能有这样的坚持,已是无人能敌了。
施剑翘有感于十年中空付许多心血而父仇未报,吟诗“翘首望明月,拔剑问青天”,并从此由“施谷兰”改名为“施剑翘”。并把两个儿子的名字由“大利”“二利”,分别改为“佥刃”和“羽尧”,组合起来便是“剑翘”。
这一年施剑翘的弟弟施则凡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国,他带回一把日本军刀,发誓要手刃孙传芳。施剑翘却一反常态,反对弟弟为父报仇。她是不想弟弟出意外,报仇是她一个人的坚持。
为了报仇施剑翘通过手术放开了裹着的双足,并练习枪法、暗杀等功夫。从此一个弱女子、一个人妇走上了刺客的道路。
她一边练习着暗杀的功夫,一边打听孙传芳的消息。
当施剑翘打听到孙传芳兵败寓居天津的消息后,立刻前往天津。这一年农历九月十七日是施剑翘的父亲遇难十周年这天,她到天津日租界观音寺为父亲举行纪念法会。从受邀前来的富明法师(富明大德)口中得知孙传芳已是天津佛教居士林的居士。
居士林是佛教居士们学习教理、开发智慧、弘扬教义、净化身心的活动场所。差不多是为俗家弟子开的佛教学校,居士就是佛教的俗家弟子,这个学校的学生。
孙传芳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失败后,看到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张学良易旗,投靠了蒋介石,便无心政治,到天津隐居。
但孙传芳直系老大的身份还是很有影响的,九一八之后日本人看中了他的身份,想请孙传芳出山,为日本人做事。
在天津的土肥原贤二和冈村宁次开始拉拢孙传芳投靠日本。冈村宁次和孙传芳是在日本军校里的同学,冈村宁次利用同窗关系多次登门,动员他出任伪职,而孙传芳作为中国人的良心尚未泯灭,内心还是不愿意当汉奸,因而严词拒绝。
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4月,孙传芳在天津组织佛教居士林,自任理事长。
施剑翘得知孙传芳组织佛教居士林,随后化名“董慧”,委托一位女居士介绍加入了居士林。施剑翘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孙传芳的身貌、口音及活动规律,知道他每周三、六必到居士林听经,随即做了刺杀的具体安排:将准备好的《告国人书》和遗嘱印制出来,打算在行刺后散发;并把11月13日(星期三)定为替父报仇的日子。
1935年11月13日,正是讲经日,前来听经的孙传芳端坐在佛堂中央。施剑翘本来在靠近火炉的后排座位,离孙传芳较远,她以背后的炉火太热为由要移到前排去。看堂人允诺后,施剑翘来到了孙传芳身后。待众居士闭目随富明法师诵经,施剑翘悄悄拔出勃朗宁手枪,对准孙传芳的后脑勺射出了第一发子弹,紧接着又朝他的太阳穴和腰部各射一枪。
一个统治过全国的大军阀就这样死在了一个无名的弱女子枪下。
施剑翘的坚持得到了结果,这些年她心中的“有”是仇恨。
当天下午,《新天津报》发出号外,报道了“施从滨有女复仇,孙传芳佛堂毙命”的特大新闻。次日,天津、北平、上海等各报都以头号标题刊载了这一消息,全国轰动。
施剑翘刺杀成功后便投案自首。
案件被移送到天津地方法院检察处。施剑翘对杀人供认不讳,讲了经过和原因。按照当时的法律,施剑翘的行为应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死刑。在法庭上,施剑翘详细陈述了自己艰难的复仇历程,最后说道:“父亲如果战死在两军阵前,我不能拿孙传芳做仇人。他残杀俘虏,死后悬头,我才与他不共戴天。”这一案件,天津地方法院一审判决为有期徒刑10年。
看来民国那时的法律还很人性。
当时女权意识正在中国兴起,施剑翘的事迹传遍了全国。1936年4月13日,《新天津报》刊登了她在狱中写的文章《亲爱的同胞,赶快奋力兴起吧》。此谋杀案在当时引起极大轰动,报章、杂志争相报导,称赞她为“女中豪杰”“巾帼英雄”,要求政府特赦。
一切希望都是坚持出来的,坚持能让没有希望变成有希望。
在全国妇女会和冯玉祥、李烈钧、于右任、张继、宋哲元等这些大人物的帮助下,1936年10月14日施剑翘被特赦释放,只在狱中待了11个月。
这真是个奇迹。
特赦后抗日战争爆发,施剑翘随当军官的弟弟先后移居湖南和四川。目睹日本飞机肆意轰炸、百姓蒙受灾难的悲惨情景,她主动面见县长,请缨开展救灾工作。1942年,施剑翘发起捐献飞机的倡议,得到各界的响应,她捐出了自己的所有金银首饰,被选为献机委员会指导长,最终募得3架飞机的资金。为此宋美龄特地通过冯玉祥在重庆约见施剑翘,并邀她到全国妇女慰劳总会工作,被施剑翘婉言谢绝。
这时她就懂得了什么叫“无”,什么叫放下。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施剑翘在苏州的安徽同乡会馆创办私立从云小学,自任校长。从云小学招收的绝大多数是工人、城市贫民子弟,也有部分孤儿和流浪小孩。
1946年6月至1947年3月间,周恩来、邓颖超撤离南京到达上海。施剑翘为解决办学经费到沪上募捐,曾造访周恩来、邓颖超的居住地。在此期间,她和周恩来、邓颖超、董必武有过多次接触。
1948年4月27日,苏州解放,施剑翘率领学校师生走上街头扭起秧歌、敲起锣鼓,欢迎入城的解放军。当时解放战争仍在进行,施剑翘于是送两个儿子参加解放军,分别进入第二野战军及第三野战军的军政大学。
1952年,施剑翘将倾其心力创办的从云小学移交给苏州市人民政府管理。此时疾病发作,她赴北京到协和医院检查,被诊断为子宫癌,手术后前往五台山疗养。同年移居北京,后以居士身份在碧云寺修行。直到1979年去世,终年74岁。
施剑翘从有仇恨,到有胸怀,到放下一切。她用坚持和胸怀走完了自己成功的一生。
当然还有一说,当时国民党害怕孙传芳投靠日本人,毕竟孙传芳和冈村宁次是同学,不能没有这个担心,决定除掉孙传芳以绝后患。国民党军统局利用了施从滨之女施剑翘为父报仇的心态,通过各种渠道使施剑翘得到了一支勃郎宁手枪,借刀杀人。
有没有这种可能呢?有。历史就是这么一个有意思的东西,里面藏着无数的机缘巧合。但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从“有”到“无”的过程。
人生不过三万天,
行走江湖几十年。
看淡成败荣辱,
追求快乐一天。
关注身边小事,
感受世界万千。
快乐时光尽在《老杨品谈》。
草根谈世事,凡人品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