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教学,让课堂活起来
幽默,作为一个美学名词,属于美学范畴,它的确切的含义,至今仍众说纷纭。然而无论哪一种幽默,其共性都是可笑性。但这种笑绝不是庸俗的说笑,也不是为笑而笑,而是一种有趣的、能打开人们智慧之门的笑。
“幽默”这个外来词的意思是人的言谈、举止有趣而意味深长。简单说,智慧大于其所用,就形成幽默。注意,幽默大于智慧,所以,幽默的人就是智者中的智者,聪明人中的聪明人,你想不想做这样的人?环顾四周,谁是这样的智者?玩笑话,书归正传,正因为这个原因,幽默是一门艺术,同理,教学幽默更是一门高超的艺术。
教师的幽默教学,是指教师能用寓意深刻而又诙谐有趣的语言进行的教学。教学幽默是老师思想气质、才学、视野和灵感的结晶,它犹如一根神奇的魔棒,常能使语言于瞬间闪烁出耀眼多彩的火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
教学幽默在课堂的运用是教师个性智慧的闪烁,是教师应变能力生动的体现。
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呆板、不懂幽默的人是很难受周围的人欢迎的。同样,一个不懂幽默的老师,也是很难受学生欢迎的。实践也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如其分地进行幽默教学,有利于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调节教与学的关系,从而得以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
三寸口舌,三尺讲台,这对于每个教师来说,真的都是一样的。可是为什么课堂的气氛却是迥然有异的——有的沉闷乏味,有的却妙趣横生?究其缘由,是因为后者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了幽默。
幽默到底有什么魔法,可以主宰课堂呢?我们先谈谈教学幽默这门艺术的功能。
一、教学幽默艺术的功能
1、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影响和增强教学艺术效果的一种非理性因素,是构成课堂教学艺术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教学幽默艺术具有快速弥漫性和情绪感染力,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课堂上的笑声会制造出积极的气氛,使‘教’与‘学’变得轻松而有效。”运用教学幽默,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教学中的思维创造活动,才能与教师一起把课堂教学搞得有声有色,才能共同创造出良好的教学艺术氛围。
炎炎夏日,下午第一节课正是昏昏沉沉的时候,在课堂上,师生间的问候,有时就给他来个“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或“免礼——平身”。大家先是一楞,继而一笑,睡意全扫,课堂气氛就活了。下午第一节课就变成上午第一节课了。
在课堂上,教师如果一味布道式的分析讲解,使学生脑神经细胞处于抑制状态,兴奋不起来,时间一长,学生便慢慢趋于沉睡状态。如果此时教师“幽默”一下,就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注意力相对集中,记忆力也就会随之加强。
例如,朱光潜的《咬文嚼字》,这是一篇学生认为比较枯燥的课文,一位教师讲了这么一则笑话:一秀才夜里被蝎子给蛰了,忙喊:“贤妻,速燃银灯,尔夫为毒虫所袭!”可连叫几声,却不见有动静。是啊,他的“贤妻”正在一边琢磨,也“咬文嚼字”呢,她是闹不懂啊。而秀才疼得实在受不住了,便大嚷道:“老婆子,快点灯!我让蝎子给蛰着了!”于是,同学们在哄笑中对咬文的可笑,就很容易弄明白了。从而进一步给大家讲明:所谓的“咬”还应看对象、分场合、讲效果。以下就自然地进行导课了。通过幽默,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和谐师生关系。人类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幽默相当于一个安全阀,在人类社会中可以起到缓解人与人之间紧张关系的安全阀,它可以冰释误会、释解责难、和缓气氛、淡化矛盾、减轻焦躁。等等等等。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儿童也不理解教师。”教育实践表明,师生情绪严重对立时,学生会拒绝接受来自教育者的一切要求,阻碍他们对正确认识的真正理解,即所谓“意义障碍”。而教学幽默是和谐师生关系、消除意义障碍的良药。
幽默教学可化“死水”为“活水”,变“隔膜”为“相融”,
“化干戈为玉帛”,避免师生之间产生较远的心理距离,更有利于课堂教学在和谐的状态下顺利完成,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幽默也可以说是情感教学的一种手段,可以消除师生因过于严肃而出现的紧张状况,融洽师生关系,教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兴味盎然。
幽默的语言,教学的谐趣,是教师教学机智灵感的闪光点。幽默可以使教师产生亲和力。教学《长征》一课,学生朗读“万水千山只等闲”后,效果不甚理想,教师笑了笑说,“我听你们朗读,总觉得万水千山太沉重了。”一句幽默的话,说出了朗读的效果,让学生在笑声中心神领会,一下子就改变了读法。课堂上良好的师生互动可以触发教师的幽默灵感。也可以恰到好处地为课堂教学增加点“佐料”。幽默有如此的魅力,教学完全可以把它请进课堂,让它为教学服务。
另外,教师机智而轻松地“幽自己一默”,有时还可使自己从容脱身,离开不愉快的窘境或不自在的情景,从而改变教学环境。
有时课上有同学因疲劳而打瞌睡,有的教师遇到这种情况,往往会勃然大怒,拍案而起,于是一场明里暗里的战争便爆发了。而一位幽默的教师却是这样做的,教师解嘲道:“我在讲台上,讲得是不堪疲惫,而大家在讲台下听的却是“疲惫不堪”。众生听之一笑,也就解除了睡意。于是便多了份理解,多了些注意。
可见,幽默乃师生关系的“润滑油”,因为教学幽默不损教师个人的尊严,也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只有“笑声会产生一种平衡的影响作用。亲切的笑声,纵令是片刻即逝的笑声,也能填平人们的地位或看法之间的鸿沟”。有如此之作用,教学幽默何乐而不为呢?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美国教育家哈·曼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而教学幽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教师如能把课讲的有趣有味,给学生以栩栩如生之感,学生就会印象深刻、难以忘怀,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探求知识的欲望、热情和动力。
据有人研究发现,如果在叙述一个概念时紧跟着举一个幽默的例子,然后再解释概念,学生的有意注意就会提高,成绩也会提高。有人曾设计过这样的实验:给285名小学生播放一组视听材料,过后请他们复述。结果发现,91%的学生对含有幽默色彩的内容记忆得更为深刻。
在众多学科中,语文课无疑是审美性较强的学科之一,按说它应该是学生学习兴趣较浓的一个学科。然而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学生厌学语文是普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是的,而枯燥无味是其中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使用幽默手段是矫正这一现象的有力措施,如一位老师设计韩愈《师说》的开场语:韩愈一生坎坷,二十岁为九品官,后屡遭困厄,到晚年才做到四品官,同学们想想,七品为芝麻官,那四品只能是“蚕豆官”了,芝麻到绿豆,韩愈一生的奋斗是多么艰难啊。更可气的事,当时还盛行“血统论”,有才但身份低微那也“无戏可唱”,因此:读书无用论“思想在社会上泛起,韩愈极为愤慨,而作了《师说》一文。这一幽默抖落了学生的疲劳,激发了听课兴趣,受到“课伊始,趣亦生”的良好效果。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般的学习单靠从道理上明白意义,不如对学习有喜好,而喜好深,就会以学习为乐,以学习为乐,就会迸发出强大的学习热情,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益。所以,老师要想增强教学效果,就应充分利用幽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求知欲。
如《林黛玉进贾府》说到迎春,文中有了一个比喻“腮凝新荔”,红润的脸颊宛如新鲜的荔枝。教师说到这里加一句:“当然是像荔枝肉,不能像荔枝壳。”又如待遇见到贾母时,贾母一把把她“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教师插一句:“谁敢不哭,哪个敢笑?”这么点一下,学生更加明确贾母的特殊地位。
二、幽默教学的要领
1、亦庄亦谐,把握分寸
“庄”指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规范性,“谐”指教学形式的情趣性、诙谐性。“庄”“谐”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只“庄”不“谐”会觉得呆板,只“谐”不“庄”又显得滑稽,只有亦庄亦谐方得幽默之妙处。有一位化学教师在课堂上绘声绘色地描述说:“构成人体的水,足以装满一只容量为45升的水桶;人体里的脂肪,可造7条肥皂;人体中的碳,可造9000支铅笔;人体中的磷,可制2200根火柴;人体中的石灰可足够刷两个鸡棚,……”栩栩如声的演说把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体“庄”是由许多化学元素构成的,这又天衣无缝地把“谐”与生活中的常见物质喜结良缘。
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教学风格,幽默教学的运用因人而异。内向沉稳型的教师可以以语言的机智性取胜,在不动声色中,“幽”它一“默”,使学生在片刻思考之后,方觉回味无穷。外向开朗型的教师不妨结合夸张的语言态势以生动性取胜。教师的幽默又常常是一种内心情绪表露过程。一个浅浅的微笑,一个姿势动作,都可以折射出幽默之光来,教师可用喜剧化的方式来制造幽默,缓解教学矛盾。如有个学生郎读时声音总是放不开,于是教师做出倾身侧耳细听的样子,并用手贴在耳背,这种幽默的姿势逗笑了同学们,那位同学也笑着放声朗读了。这种幽默的教育机智淡入淡出,意趣高雅,常常能反映出教师高尚的人品和师德。
教学幽默应把握分寸。如果一堂课幽默不断、笑声不绝,会冲淡教学内容;如果教学幽默为逗乐而幽默甚至低级趣味,就失去了幽默应具有的审美价值和教育价值。如一位老师看到有同学在打瞌睡,便当众奚落:“你们知道猪的爱好是什么吗?”这种讽刺挖苦式的幽默虽然逗乐了大家,却伤害了该同学的自尊心,这种幽默不可取。此外,教学幽默需要以良好的课堂氛围作烘托,以融洽的师生情感为前提。离开合适的气氛和情调,教学幽默是难以奏效的。一个沉闷单调的课堂会让教师的一缕幽默蒸发消散,而一个愉快欢乐的课堂,幽默会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教学幽默是一种很美的教学艺术形式,但它的美在于使用适当。适当表现在量与质两个方面。量就是要注意频率。如果一堂课幽默不断,笑声不绝,这样不仅会冲淡教学内容与目标,而且会引起学生的厌烦。教学幽默的质,就是教学幽默必须不是低级趣味的,不是单纯为逗乐而幽默,不是过分的玩笑,而是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教育价值。可见,教学幽默宜精不宜粗。
2、服务教学,契合教学目的和内容
教学幽默常常富于启发性。学生只有通过积极的思考和想象才能会意、欣赏和接受,在笑过之后又需深入思考或想象,这样就可以锻炼学生课堂思维的灵活性和想象的创造性。
教学幽默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获取知识、增长才智。如果置教学目的和内容于不顾,东拉西扯,为幽默而幽默,那就会既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又给学生以油滑之感。
教学幽默不是一大堆笑料的堆积,它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必须与教学内容和谐一致,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需要,巧妙地创作和使用教学幽默,教学幽默有助于学生加深和拓宽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在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中为说明“相信现代一切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进步”时,就举了个相声片段,多年前那首儿歌《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而在现在一些孩子眼里倒成了“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十元钱交给妈妈”。这是不是“一切”都比古代进步了呢?我看倒是这些天真的孩子受社会负面的影响,变得自私、虚伪、狡猾了。
3、联系学生实际,符合学生实际
在教学中,教师是体现幽默的主动者,学生是感悟幽默的主体。如果幽默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就难以引起共鸣,幽默就可能变形走味。教学幽默与一般的幽默艺术不同,它的场所是课堂,对象是学生。教学幽默的深浅度应与学生对幽默的理解力和接受水平相一致。如高中学生与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存在差异,初中生的抽象思维主要靠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而高中生的抽象思维已逐步进入理论型,辨证思维发展迅速,能够理解深层次的语言内涵,因而幽默运用的层次应有所不同。如果不考虑学生生活阅历、文化知识的背景差距,不考虑如何引起师生双方的心灵沟通,学生就无法领略幽默所散发出来的妙趣,幽默的审美价值也将荡然无存。
记得市一中一位教师曾经讲过《黄鹂》一课,她是联系文学史给高中学生讲的,语言很幽默,但学生不知道她说的是什么,最后,一节45分钟的公开课,只上了30分钟,教师就自动下课了。
应当指出,在教学中,因为受到学生知识水平的局限,教师使用幽默语言也就受到限制。要以学生“懂”为原则,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自然恰当地使用,而过度只会适得其反。也就是说,必须建立在自己学科的基础上,必须以导川归海为目的。否则,一味追求趣味性,便会成为无聊的插科打诨,坠入庸俗与荒诞,从而失之轻浮。
三、幽默在教学中有几种常见的方式
1、导入情境,知识渗透
大凡幽默,没有不令人发笑的,他是一种“笑”的艺术。课堂上,学生或神经高度紧张,或精神疲劳过度,或昏昏欲睡,或“神”飞室外,此时,一句幽默的话语,一个风趣的故事,常能使学生启齿解颜笑声顿起,而在笑声中对知识的渗透,可使理性的内容感性化,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再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竞选州长》一课时,先讲授了这样一个故事:“纽约州长见到马克吐温后,极端仇恨,说道‘:马克·吐温,你知道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坚固,什么东西最锐利吗?我告诉你,我防弹轿车的钢板是最坚固的,我手枪里的子弹是最锐利的。’马克·吐温听后微微一笑;‘先生,我了解的跟你的不一样啊,我说世界上最坚固、最厚实的是你的脸皮,而最锐利的呢?是你的胡须。你的脸皮那样厚,可你的胡须居然能刺破它长出来。’”这则小故事的引述,是学生忍俊不禁,其心境明显处于愉悦状态,并在一阵轻松的笑声中感受、了解、把握马克·吐温的语言特色。
2、仿拟情境,移用语言
少数同学不思学业,追求“六十分万岁”,考试不及格也无所谓。我们可以适时的点醒“商女不知红灯多,隔座犹唱一把火”,“横眉冷对书呆子,俯首甘为六十分”。如在教《在烈日和暴雨下》写祥子在暴雨中拉车挣命的情景时,当时做“坐车人”的反应是“象死在车上”,如何达到鲜明的对比效果呢?我给一变:坐车人像死猪一样躺在车上。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跃然纸上。学生哄堂大笑,在大笑之余,联想到当时的情景,增加了对“坐车人”的冷酷无情的痛恨和对祥子的同情。也使他们更深刻的了解到当时社会的黑暗,从而更加热爱新生活。
3、无中生有,故设错误
原本没有的硬塞进去,或者根本不可能有的假设其有,也能产生幽默的效果。比如《荷花淀》写到水生嫂听到丈夫把家里事托付给她时,课文写道:“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就这么一句话写出了一个中国农村妇女对丈夫的痴情,对家园的热爱,两种感情自然的统一在这朴素的话语中。为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原作的妙处,教师不妨假设一种写法与之比较。“女人定了定神,从嘴里吟出一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孩子他爹,你就放心大胆的去吧!”学生会哄堂大笑,在笑声中就会进一步领会到原作的真挚、自然、细腻。教师如果有意在教学时将一些学生易于辨析的东西错位,然后反戈一击,同样会产生幽默的效果,利于学生理解。如赏析《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这一句,学生对偏义副词“作息”的理解容易犯错,我们可以故意译成“兰芝从早到晚辛勤的工作和休息”。学生会会心的微笑表示否定,在笑声中得到提醒,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印象。
4、画蛇添足,顺手牵羊
本来无需加一个尾巴,却有意识的加上一个尾巴,也能产生诙谐的效果。再如钱梦龙在教《愚公移山》时风趣的设疑:他小小年纪和老愚公移山,他父亲会同意吗?这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的趣问无疑消除了师生间的隔阂,也让学生在笑声中理解了“孀妻”和“遗男”的文言词。有时运用学生耳熟能详的东西,如课文诗句、广告语、流行歌曲等,在适当点染一下,可造成浓郁的幽默氛围,加深学生对某些内容的理解。
5、由此及彼,以表及里
幽默是哲理和情理的统一,它不光是靠轻松取胜,而且在轻松中体现理性的内容,使听者能在笑声中得到智慧的启迪,意会到其中奥妙之所在。在讲“归谬法”这一论证方法时,一位教师从理论到理论,讲的口干舌燥,学生仍难得其要领。而另一位教师则匠心独运,讲了这样一则幽默故事:加拿大人朗宁从小在中国长大,他参加竞选洲长时,对方攻击他说:“听说你是吃中国奶妈的奶长大的,那你身上一定有中国血统。”朗宁回答说:“不错,我是吃中国奶妈的奶长大的。不过,有确凿证据证明,你是吃牛奶长大的,可见你的身上有牛的血统。”学生听了哄堂大笑。这位老师趁此要求学生弄清朗宁是怎样反驳对方的。学生由此及彼,以表入里,牢固的掌握了“归谬法”的论证特点。
此外,在教学中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口诀顺口溜、插说故事等,都可以产生良好的效果。
总之,幽默“成在舌耕,功在思考”,教学幽默是教师思想气质、才学、视野和灵感的结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分布相对均衡了,减少注意力的转移,让他们在“有趣”中“有得”是语文幽默教学的目的。适时、适地、适人、适度的巧用幽默,让学生在愉悦中启智益性,在情趣教学中乐学、爱学、学好!
教师的幽默有语趣也有意趣,有理趣也有情趣,它使学生如坐春风,使教室满屋生辉。亲爱的老师,如果您脸上挂着凝固的冰霜,请用幽默将它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