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一个“假动作”骗过妈妈,引发大火:孩子调皮怎么办?

“ 我以为他关了,就没再检查,我自己应该再检查一遍的。”

前两天,在湖北来凤县,因为孩子的一个“玩笑”,引发了一场火灾……

王女士当天给7岁的儿子买了新衣服,到家发现衣服有点小,便想着出门换一件,随后让儿子关掉电烤箱的开关。

令王女士没想到的是,孩子贪玩心起,只是在开关旁边站了一下,来了个关火的“假动作”,实际并未关闭开关。当母子二人出门后,火焰开始在客厅蔓延,事后幸好消防人员及时赶到,才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小孩子的“调皮”,比如在公共场合追赶打闹、刮花别人的车……他们并不懂得这样做的后果,而大人们也会匆忙的给他们的行为下一个定义:

“小孩子哪有不调皮的啊,长大就好了。”

“这孩子天生就这么皮,随他爸。”

“皮的小孩子才聪明呢!”

……

其实,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孩子的“调皮”,也要正确的应对孩子的“调皮”。

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调皮对孩子并非百害而无一利,辩证性的看待“调皮”;另一方面,要教导孩子、制约孩子,调皮不是任意妄为的借口和理由,尤其涉及安全问题、隐私问题、诚信问题等等;在以身作则、正确引导外,还要帮助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举止及习惯。

调皮孩子≠坏孩子

下面有两个孩子,如果让你选择,你更喜欢哪一个孩子呢?

一个是大家眼中的“坏孩子”,顶撞父母、调皮捣蛋、嗜酒如命,还被人赶出办公室。

一个是大家眼中的好孩子,刻苦学习、安静听话,从未做过什么违法的事情。

相信很多家长看到这里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第二个,大家别急,听我把故事说完。

后来这两个孩子都成了改变世界的大人物,那个调皮的“坏孩子”叫丘吉尔,最后成为领导英国人民赢得二战的伟大人物;那个大家眼中的好孩子叫希特勒,最终成为发动二战的“魔鬼”。

通过例举上面的两个人,Professor想告诉大家,顽皮的孩子未必不成器,听话的孩子也许会更偏激。

所以不要仅仅以“调皮”或“听话”去定义一个孩子的好坏,在教育里多一分理性,才能少一分盲目。

生物心理学家马克·罗森茨威格曾做过一个实验,把三批遗传素质一致的小老鼠分别放在不同的环境里,给这些小老鼠分组的标准就是好不好玩。

几个月后,将这些老鼠进行对比,发现那些“贪玩”的小老鼠,大脑发育明显优于其他两批老鼠。

可见,有时候调皮反而能促进智力发育,对于孩子的调皮,我们不能听之任之,但也不能一棍打死。

尊重孩子天性,也要明确调皮的边界

大张伟曾在某节目里吐槽说:

“你看很多洗衣服广告,都是那种孩子出去玩,然后一回来倍儿脏,问妈妈怎么办,他妈妈会拿出一个洗衣粉,说:没有关系我们用这个来洗。当时我就想,谁要那个洗衣粉,我要那个妈!”

生活中,如果你看见孩子在踩水坑,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苛责、制止或是耐心教导孩子不要踩水坑?

《小猪佩奇》里面有个很经典的场景,就是小猪佩奇踩水坑。

佩奇和弟弟乔治都很喜欢踩水坑,爸爸妈妈从没有因此责怪过他们,还给他们买了两双靴子,偶尔还会和他们一起享受踩水坑的乐趣。

其实,孩子踩水坑更多时候是出于好奇,四溅的水花,是孩子乐趣的来源,也是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一种体现。

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儿上,我们要像佩奇的妈妈一样保护他们的天性,而不是遏制他们对世界的探索。当我们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才会理解孩子的做法。

但是,过分纵容孩子调皮,没有给孩子明确调皮的边界,往往也会酿成大祸。就像Professor在文章一开始分享的火灾事故,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当事的孩子不晓得安全问题,这件事上容不得一点玩笑。

因此,家长们要提醒孩子,做事前一定要思考自己的行为会不会造成灾祸或者伤害他人,要让孩子懂得这些是调皮的边界,而且还要在孩子作出越界行为后的第一时间予以管教,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

孩子是父母的镜面

之前微博上曝光了一个大爷在地铁上剥蒜皮的视频,很多网友吐槽他没有教养;与大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视频中的一个小女孩,她默默捡起了所有的蒜皮带了出去。

大家纷纷夸赞她,女孩子却说:“爸爸妈妈就是这样教我的。”

知乎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小区里的一群熊孩子总是在楼上一家人午睡的时候去敲门打扰,引起了邻居的不满。面对这样的情况,有的家长选择打一顿,说教一番,有的家长选择置之不理。

其中一位妈妈做令我印象深刻,孩子回家后她什么都没有说,只是在客厅里坐着,等孩子进屋写作业。

可每当孩子一写作业,外面的敲门声就会响起,孩子起身出去,只看见妈妈好好的在客厅坐着,并不理睬他。可是等孩子进去后敲门声又再次响起,孩子忍受不了了。

孩子大声质问妈妈:“你为什么总是打扰我写作业?你太过分了!”

妈妈却温柔的回答道:“你每天在人家午睡时候去敲门,是不是也很过分?”

妈妈的话立刻让孩子满脸通红,孩子立刻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主动找到邻居登门道歉,之后再也没有和那些熊孩子一起调皮捣蛋,还学会了换位思考。

周围人纷纷称赞这位母亲的教育方式,把一个熊孩子变成了一个好孩子。

科学研究表明,孩子还是胚胎的时候就已经能感应到母亲的情绪了,后天的教育更是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孩子顽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得不到父母正确的引导。孩子的一生藏着家庭的教养,父母不做熊家长,孩子才能不做熊孩子。

Professor点评:

提到“调皮”一词,很多家长都会认为这对孩子是个贬义词,但是通过Professor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调皮对孩子成长起到的积极作用有很多。

在生活中,可怕的不是孩子调皮,而是孩子没有底线的调皮,给孩子明确调皮的原则和底线,让孩子在调皮的天性中快乐成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