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校里趣味多
之前阅读福建省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以下简称“厦大附中”)姚跃林校长的《让教育带着温度落地》和《让教育更加尊重生命》两本专著,为这位校长的情怀、勇气和实干所折服。今年(2020年)6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又为他出版了一本专著,我第一时间拿到此书,先睹为快。这本名为《教育无非服务》的新著收集了姚校长近年来写的50多篇教育随笔,全书分“服务即信仰”“服务即陪伴”“服务即幸福”上、中、下三编,作者从学校管理、家校沟通、课堂教学等方面切入,真实地记录了厦大附中全校教职员工在“教育无非服务”理念指导下,面对教育教学中的“小事”、“闲事”所传递的爱与智慧。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人真切感受到厦大附中是一所融哲学理趣、美学情趣、教育乐趣于一体的好学校。
一、学校里充满着哲学理趣。
按一般人的思维,一所建设不久的学校,就是要在校园文化上狠下功夫,让人感觉它从诞生之日起就文化厚重。建成只有十多年的厦大附中没有这样做,它没有让学校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据姚校长介绍,学校只在行政楼做了三处墙壁文化。三楼是:培育一流的教育服务品质,用合适的教育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四楼是:干部服务群众,行政服务教学,全校服务课堂,全员服务学生。五楼是:教育无非服务,服务是一种信仰。三处墙壁文化凸显一个共同的主题:服务。在姚校长看来,教育就是一种服务。好学校就是要追求一流的教育服务品质,因为它能够为每一类甚至每一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这些思考彰显了教育本质,遵循了教育规律,充满了哲学理趣,让“人”的全面发展成为了可能。
怎么提升教育服务品质呢?姚校长的体会是“生活在师生当中”,因为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之一。他在书中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个以学校为家、以师生为伴的生动故事。比如面对校园欺凌事件,校长讲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一天在操场跑步,看到两个孩子情绪、动作有些异常,是教师的职业敏感,察言观色出可能有一次欺凌事件发生。他在还没有造成既成事实的情况下果断出手,制止了一起欺凌事件的发生。事后姚校长感慨:欺凌事件解决得越快越好,这样可使受害者少受凌辱,使加害者及时受到管教,不至于在违法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那些“生活在学生中”的老师,对学生、学生家庭以及学生的“关系网”了若指掌,他们的学生就很少出问题。
学校里是不是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给点阳光就灿烂呢?姚校长在每天的陪伴中发现当下学生的眼神里有恐惧,他回忆起自己少年时的经历得出一个信条:学校和老师应努力让学生免于恐惧!可现实情况是,因为学习习惯、考试成绩、性格脾气等因素,教师对所有学生很难“一碗水端平”,而缺乏公正平等氛围的教育让很多学生心生怨恨、痛苦,恐惧也就出现了。于是,学校成了学生们害怕的地方,很多老师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变得狰狞可怕,课堂带给学生的不是开心快乐,有时还是埋怨、对立的情绪。姚校长建议,对于有一定理解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中小学生来说,该批评还是要批评,但不能营造“恐怖”气氛,让学生整日生活在恐惧中。面对学生成长这样的问题,作者在书中描写出诸多现场感极强的故事,并将哲学理趣蕴藏其中,启发读者仔细体会、深入思辨。
二、学校里浸润着美学情趣。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的前提。姚校长非常自豪地说,我们最大的教育资源和最重要的教育力量是“唯美的师生关系”,是中华民族的“和”文化。厦大附中是姚校长亲手建起来的,在硬件到位后,如何让老师们“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呢?拥有二十多年校长经验让他深知,最重要的是要让老师们对教师职业和学校文化有深刻的认同。
为此,姚校长一是让校园里充满浓郁人情。在厦大附中,最美的风景是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之间关系和谐,教师本人或家里有难事,校长总是第一个出现在现场,教师之间也是能帮尽帮;有喜事,全校老师也会开心地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心意,真正做到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教师与学生关系和谐,因为校长“生活在师生当中”,绝大部分老师自觉地“生活在学生当中”,他们的内心深处时刻装着学生。所以,“老师你好!”“同学你好!”这样的问候,每天在校园里此起彼伏,让人心里充满温暖,感觉幸福。还有,校园里经常可以看到蹲下来或者俯下身子平等地与学生交流的教师,那是一道人性化的亮丽风景线。二是让校园里洋溢美学情趣。在姚校长看来,现实情况下校长给不了师生诗意生活,更给不了他们诗意人生,但一定能够通过努力帮助大家获得诗意体验。成功的诗意体验能够促进、推动大家主动寻找诗意生活,最终可能成就诗意人生。因此,他坚信校园应当是诗意的存在。即使暂时还不是,但可以尽己所能,努力营造这种“诗意”的氛围,而诗意的校园就是充满着“美”和“好”的校园。
姚校长相信,如果一个人重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懂得灵魂交流的重要性和精神价值分享的意义,从小事做起,身体力行,就一定能够在平凡的世界里寻找到美的情趣,诗意地栖居。为了让“美”和“好”洋溢校园,从门卫室的建设、教室的布置乃至厕所修建的地点,姚校长无不一一过问,尽力让学校的每个地方都恰到好处,都能引发人们美的情思和向往。另外,他鼓励师生在校园里开展文体活动,通过朗诵、唱歌、弹琴、跳舞、讲故事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师生开心快乐,让大家感到在非诗的岁月里,也要充满希望地生活着。这种仰望星空的情怀、脚踏实地的行动,体现出“唯美”情愫,令人感动和敬佩。
三、学校里洋溢着教育乐趣。
应试教育背景下,任何一所学校都会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厦大附中也不能幸免。但姚校长是智慧的,他没有让学校陷入只重视“刷题”的困境,而是强调学校“一流的服务水平和服务品质”。这样,使教育回归其本质属性,使所有的学校都有存在的价值。学校里教师的教育行为都有意义,学生认识到接受教育的必要、获得教育的快乐,身心在教育中得到健康发展。惟其如此,校园里每个人才会感到自己很重要,才会充分发挥出各自的聪明才智。老师开心地教,学生愉快地学,最终将产生“不唯质量,赢得质量”的良好效果。
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厦大附中的老师们认识到:教学工作的理想境界是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读书。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确立奋斗目标,培养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战胜困难的意志,让学生带着一种勇于担当的责任去读书。在附中校园里,无论是课堂上师生平等的交流,还是课堂外真诚的人际交往,时时处处洋溢着教育乐趣。而毅力、担当等品质的培育,也不是在课堂上喊喊口号,而是落实在一次次具体、细微的行动中。良好的师生之间使得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闲事变得多姿多彩、乐趣无穷。
学科教学要以激发兴趣为先导。姚校长从一个语文教师的角度,谈到了作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思考的乐趣。针对当前很多学生视作文为难事、苦差,没有东西可写、不知道怎么写的现实,他认为,作文不过是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下来而已,怎么会没有什么可写的?他要求语文教师要着力激发学生倾吐、倾诉的欲望。有了“写作欲”就不愁没什么可写,经常写的人能力和水平就一定会提高。他说,“写作是自我对话的最好途径,是让生活艺术化的最便捷的方式。对话自己,对话灵魂,可以纾解生活焦虑;而寻常生活即便如秋冬之旷野,但在摄影家的镜头中依然可以是美丽的,到了纸上,自然也可以成为魅力无穷的文字。”每位教师都展示出本学科的魅力,学校里一定会洋溢教育的无穷乐趣。
在厦大附中这样一所趣味多多的学校里生活、学习、工作,无疑是快乐而幸福的。这是姚校长带领全体教职员工焚膏继晷、兀兀穷年的结果。读罢全书,姚校长“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情怀跃然纸上。很为他的全身投入、以校为家的精神所感动,同时为福建乃至中国有这样的好校长、好学校庆幸。倘若有更多这样的校长和学校,我们就有信心对中国教育充满希望!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编写不易,去右下角给我们点一下“在看”吧!你的支持是我们不断努力的动力
作者:陈文,湖南省浏阳市教育局原副局长。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教育督导评估专家。《中国教育报》“2013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多家报刊签约作者。出版《漫步教研幸福路》《研究型教师导论》《教师可以更优秀》《教育必须刚刚好》等教育专著和短篇小说集《泥土生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