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边谈艺】陈玉圃:绘画的境界就应该是这般平常心
▲ 画家陈玉圃
▼
绘画的境界就应该是这般平常心
短短四五年已经把握了宋元明清诸多大师的主要画风,在众人忙于色彩素描的年代,他却完成了以诗、书、画为核心的完整艺术训练。
然而,文化大革命期间,几次考大学和调职美术相关工作的机会成为泡影,他索性辞掉小学教员一职,在“打磨地球事业”的间隙创作不辍;经济拮据,穷得连画纸都要靠老师周济,一直支持他的父亲又与世长辞,悲痛的他把心爱之作都投入墓中。
经陈维信老师介绍从青年画家李兆彩、吴泽浩、朱学达学画人物速写,同年开始有作品在山东《大众日报》发表。
1976年,好不容易成为曲阜师范学院艺术系的兼职老师,以农民身份登上大学讲坛轰动了山东美术界,然天有不测风云,蒙冤入狱半年,教书资格再被剥夺。
被赶回农村改造的陈玉圃,跌入心灰意冷的谷底,却随着时代的变更得到平反。经过努力,1980年考入广西艺术学院为岭南派大师黄独峰教授研究生,成为中国首批国画研究生。
1988年5月应新加坡文化艺术学会邀请,在新加坡人民大会堂举办个人画展。12月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一本个人绘画专集《陈玉圃水墨画集》,同年晋升为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副教授。
2003年非典期间,学校不用上课,他就躲进家中踏踏实实地画了一大批好画。 同年中央电视台教育台播陈玉圃花鸟画讲座,梅、兰、竹、菊。
随着年龄和阅历渐长,陈玉圃将“传统”追溯至宏观层面,“绘画的源头是文化,那么文化的源头是什么?是人的根本利益。这种生存所需折射在绘画中,就是真、善、美融为一体的基本审美观念。所以学画要从源头开始,而中国绘画的审美就在文化里。”
“挣扎了十七八载”,陈玉圃在岁月的砥砺中参透了艺术的规律。逐渐形成了“画道无为”的艺术理念。
“艺术的宗旨是愉悦和净化,古人以笔墨作供养,其意并不在画。功利性是艺术的天敌,如果把艺术当作名利的敲门砖,就永远找不到真性情,而艺术的灵魂就是真性情。所以我决定坚持自己的追求,不管社会认可与否。”
找到精神归宿的陈玉圃,从世俗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创作进入更广博的天地。画境愈发平淡冲和,一股沉寂与超然升起。
“虽然现在有人把我的画当成有价值的东西,或者造假仿冒,但这些我都不太在意。”
陈玉圃的笑容风轻云淡。尽管也曾被骗,但他并不把所有过错归咎于市场,更多强调个人修为。
“可能许多人觉得我失掉了很多,但仔细想想,我没得到什么,其实也没失去,还收获了额外的充实。”
眼下,古稀之年的陈玉圃过着规律生活,放松时就画上两笔,偶尔还打打乒乓球。曾经的艰难险阻,未来的岁月且长,已经泯于一句“万事随缘”。
他不抽烟不喝酒,不喜欢应酬场合,更不喜欢繁琐,也自嘲“都说我好,但肯定觉得我不好玩儿”。
读透了人生,自然也就看懂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