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能活得怎样?12岁确诊到如今87岁,他的逆转是最好的案例

12岁患糖尿病,31岁被告知生命仅剩五年,43岁辞去工程师工作,45岁考入医学院,如今已经87岁的他还在为糖尿病人解决各种困扰。

(一)

面对这个世界,我们必须有所相信,否则我们一分钟也无法生活。

战争、疾病、水火会危及生命,而阳光、水、空气是不可或缺的恩赐,因为“相信世界”,人类繁衍至今。但是,在信息泛滥的今天,究竟应该怎样“相信世界”却成为巨大的考验。

对糖尿病人来说,是相信二甲双胍,还是相信低碳饮食?是相信糖尿病必须终身带药,还是相信可以逆转?是相信我们注定离群索居,抑郁终老,还是相信糖尿病人一样可以拥有健康的生活?

有太多自相矛盾的证据告诉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或者是这也行,那也行。

(二)

前几天,在互联网平台上,有位网友的私信让我陷入了沉思,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是一位家长,他的女儿在前几天刚刚确诊了一型糖尿病,他说:

“这几天看着孩子被针扎时害怕畏缩的表情,我就难以忍受这种痛苦,为孩子的未来感到恐慌。”

我能深切地理解他的感受,因为我是父亲,也是糖尿病人。

我曾经生活在糖尿病的阴影之下,一篇又一篇地查找文献,看着众多貌似很有道理的说法,因为不知道该相信什么而彻夜难眠。

大多数人不是专家,缺乏选择“相信”的必要基础知识,相信这篇文章或者那篇文章,这个权威或者那个权威,都可能是不合适的。作为过来人,我的建议是,信谁也不如信自己。

是的,信谁也不如信自己!

(三)

低碳饮食是不是能够逆转糖尿病?

只要连续检测血糖,很容易就能得到验证。我在之前的帖子讲过逆转的标准,只要有监测数据,我们自己就能够做出判断。

从这点来说,我们还是幸运的,现在的糖友可以自己监测血糖,且这已经是很普及的事情了。但在1969年以前,却从来没有人能这样做!

一位叫理查德·K·伯恩斯坦(Richard K. Bernstein)的美国人,是有史以来第一位做自我血糖监测的糖尿病人,也是糖友中“信谁都不如信自己”的第一人。

他在12岁时就确诊了一型糖尿病,此后的20年里,他严格遵循美国糖尿病协会的饮食以及糖尿病管理指南,采用低脂高碳的方式,并同时注射大剂量的胰岛素。

由于大剂量的注射往往会导致胰岛素过量,他曾多次出现低血糖,几次还危及到了生命!

这样的方式让他的肾、心脏、眼睛等器官产生了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三十一岁的壮年衰弱得像一个老人!医生断言他的生命仅剩5年时间。

那时,伯恩斯坦已有3个孩子,最大的才6岁。他无比希望自己能够更好地活下去,直至看到孩子们成家立业。

他又开始尝试用健身的方式来改善糖尿病,可惜2年的锻炼不仅没能帮助伯恩斯坦恢复健康,反倒还让他频繁地出现低血糖的症状。

伯恩斯坦渐渐变得易怒暴躁起来,有时甚至还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怎么办?难道真的没有别的办法可以拯救自己了吗?

(四)

1969年10月,血糖仪面世了!

伯恩斯坦在一本《实验室世界》的医学设备期刊上看到了它的广告,只要1滴血就能在1分钟内测出血糖的读数。

在此之前,伯恩斯坦只能通过尿液来检测血糖,既不及时,还不准确。所以,当看到这条广告时,他就迫切地希望自己能拥有一台血糖仪。

当时这种仪器只能卖给有资质的医院和医生,好在伯恩斯坦的妻子是精神病学家,他用妻子的名义,花了650美元的代价买回了一台血糖仪。

通过血糖仪的测量,他找到了自己情绪波动的原因——是血糖大起大落造成的。为了不让血糖大幅度地波动,他决定开始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比如减少高碳水食品(米面糖)的摄入。

通过血糖的测量,他能清楚地知道每1克碳水化合物会升高多少血糖。他将每天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控制在30克左右,这使他一天24小时内的血糖都能稳定在非常接近最佳血糖值4.6mmol/l的范围内。

随后带来的改变是,胰岛素的注射量降低了,降到了之前的六分之一,健康状况也开始有了明显改观。不久之后,他发现自己的情绪稳定了很多,血糖大幅度的波动也不那么频繁了。

伯恩斯坦看到了希望!

(五)

持续的改善激发了伯恩斯坦的斗志,他决定要更深入地探索这其中的奥妙。

他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碳水摄入量,即每天吃的碳水化合物不能超过24克,早餐6克、午餐6克、晚餐12克。

这样的饮食方式他坚持了1年,血糖逐渐接近于正常,就连一些并发症都有了良好的改善。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并想要让更多的糖尿病人知道这种方式!

他把自己的经验写成了文章,试着给一些著名的医学期刊投稿,希望他们能刊登出来。可无一例外地被拒绝了,因为他没有相关的“资质”。

他甚至还受到美国糖尿病协会的打压,因为这种低碳饮食逆转糖尿病的方式触及到了协会的利益,这是绝对不能被接受的!

饱受诟病的伯恩斯坦决定为自己证言,43岁的他辞去了工程师的工作,重新学习医学课程。

功夫不负有心人,2年后,也就是伯恩斯坦的45岁时,他考入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成为了一名内分泌科医生!6年后他拥有了自己的诊所,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去帮助糖尿病人。

如今,87岁的他,每天工作12个小时,健康程度超过了大多数的同龄人!不仅出版了多本著作,还通过直播为世界各地的糖友提供帮助。

与判断各种理论正确与否的困难相比,自我监测血糖确实会更加切实可靠。即便你不是专家,但你最关注、最了解自己的健康情况,这也是我说的:信谁都不如信自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