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百度一下才知道郎木寺其实是一个镇。我们就叫它郎木寺镇吧,这样比较符合我们的习惯。郎木寺镇里有一条河,就是下图这条河,看着不大,和普通乡镇里的河也没有大的区别和特色。
可是这条河却是甘肃省和四川省在这片地区的分界河,叫白龙江。郎木寺镇是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和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共同下辖的一个小镇。我在郎木寺镇旅游的时候,经常傻傻地不知自己是在哪个省?因为在这里“一桥跨两省”和“一步跨两省”的情况经常发生。
格尔底寺之所以在西藏声名远播,因其寺佛殿内供奉着该寺第五世格尔底活佛(1681-1775)的肉身灵塔。肉身灵塔被供奉在山顶的佛殿之内,门口时常有虔诚信徒有人顶礼膜拜,殿内也有很多人在转经。格尔底寺,系四川阿坝地区格鲁派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寺院之一。赛赤寺与格尔底寺隔着白龙江遥遥相望,郎木寺天葬台位于该寺西北300多米处。这里独特的藏族丧葬文化习俗,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来这里探秘。
格尔底寺景区大门口还有一个郎木清真寺。郎木清真寺的宣礼塔与寺庙的佛塔,相距咫尺,相映成趣。每天寺庙早祷的钟声敲响的时候,也是清真寺晨礼呼唤“班克”声响起的时间。
南北对望的两大寺院佛号长鸣,“煨桑”的袅袅香烟弥漫山川,气势恢宏的寺院佛塔与俊俏飘逸的清真寺宣礼塔并坐于小镇的蓝天下,这是小镇的神奇之处。郎木寺镇古称“南番中心”,素有“东方小瑞士”、“甘南香巴拉”之美誉。郎木寺镇2005年3月甘肃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5年10月被中央电视台命名为“中国魅力名镇”,2006年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甘肃省批准为历史文化名镇。
郎木寺镇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因一本《西藏的地平线》而享誉世界,这本书的作者叫罗伯特·埃克瓦尔,是一名美国传教士,在三十年代时曾在郎木寺生活过。埃克瓦尔的书中写到:“远处,在地球和天空连接处,苍白阴暗的流雪勾画出地平线的轮廓,夏天,这里绿草如茵,草丛里点缀着斑斑点点,野罂粟花在翩翩起舞”。
埃克瓦尔在书中对郎木寺镇的生动详细的描写,为外国人了解郎木寺打开了一扇窗,郎木寺镇成了西方人格外牵挂的东方秘境。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能游览格尔底寺和镇上的街道了。
路两端是僧人的住宿区,一路上可以看到来去匆匆的他们。据说,这里还是寺院的学院区,现有闻恩学院、续部学院、时轮学院、医学院、印经院。
格尔底寺到了。赭红色的庙宇高大雄伟,前来朝圣的人们表情虔诚。
寺前有一个广场,养了一大群鸽子,人们在给它们喂食。
纳摩峡谷里,金碧辉煌的庙宇掩映在郁郁葱葱的古柏苍松间,白龙江的清流从峡谷里潺潺流淌,日夜吟唱着动人的歌谣。
这里还有一个草坪,鸟语花香,空气清新,风景优美,让人心旷神怡。
一个僧人到白龙江边洗锅,我感觉画面很美,我抓紧时机按下快门。
一个穿着红色条纹衣裙的小女孩正在过桥,我抓紧时机按下快门,我感觉这张照片很美,小女孩就像童话世界里的小仙女。
相传溶洞内曾有一猛虎,莲花生大师来此降妖伏虎,并教化佛法,猛虎得道成为善良的仙女化身。
溶洞口好矮,人必须弯腰才能钻进去。溶洞里面比较宽阔,人可以站起来行走,但是,有点黑。
打开了手机的手电筒,在溶洞里的最高处,可清晰看到一个钟乳石,像一尊坐着的女神,栩栩如生,这就是仙女了。藏民们把她看成是保护生灵、为民解除病魔的女神,经常前来磕头跪拜,祈求平安。
当地人还喜欢用钟乳石上流下来滴水洗头,给孩子洗脸,并且在一块光滑明亮的石头上挨着肚皮来回磨擦,据说这样能消灾去病,尤其治胃肠病,我也喝了几口这样的水。
出了仙女洞,我在峡谷里,反方向地拍了一张照片,拍到了远处的山。据说远处的山叫红石崖,在甘肃境内,也是本地的一个风景点。
我很喜欢这张照片,我认为它最能表现郎木寺镇的灵秀。
牛粪饼上墙也是这里的一个景观,一路上,我一直在猜牛粪饼的用途。
郎木寺镇街上,街道两边都是木门木窗的铺面,以经营工艺美术品、佛文化用品、饮食、旅馆等等的为多。
这里的餐馆,经营川菜和甘肃菜的都有,感觉经营川菜的要多点。镇上还有西餐馆和酒吧,但是老板抱怨,疫情期间生意不好,因为不见了外国的背包客。
在一家藏族大饼店买了几个才出炉的大饼,如青稞大饼、红糖大饼和椰蓉夹心大饼,很好吃。
神奇的郎木寺镇,一桥跨两省,几个民族,几种教义,和谐包容,安定团结。风光绮丽,人文丰厚,是一个旅游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