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首席军师赵普助他代周建宋,为啥赵普三次拜相却没人能取代?

宋太祖建立北宋前后,赵普身为开国功臣又三次拜相,在其中必然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他的政策措施都对北宋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宋朝300年的统治期里,他立下的许多政策几乎一直没有变过,可见这位宰相必然有着一些过人之处。

功绩不凡

在赵匡胤还没有建立北宋之时,此时的赵普同赵匡胤一起在后周政权下效命,当时赵匡胤就觉得赵普此人不凡,于是便与之交好。但在显德六年,本来欣欣向荣的后周却因柴荣去世而停步不前。

幼帝柴宗训羸弱不堪,于是赵普等人便有了新的想法,在柴荣死后第二年便假传消息,说契丹来犯。宰相范质慌乱之下,没有分辨消息真假就令赵匡胤率兵北上迎敌,部队出城只四十里便扎营休整。
在赵普等人的一番劝说之下,起初不同意谋反的赵匡胤也被灌醉,在半推半就之下黄袍加身,发动了“陈桥兵变”。赵匡胤就这样从柴宗训手中接过了禅位诏书,建立宋朝,即位为宋太祖,改年号为建隆元年。
以往朝代的更替,又或者是叔侄兄弟间的夺权,往往都伴随着血腥和杀戮。而这一次赵匡胤代周建宋,中途没有经过任何的战斗,赵匡胤就在赵普的谋划之下建立了宋朝,丝毫没有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
但是在宋朝建立之后,周围依旧是五代十国政权林立的局面,宋朝在其中并不算多么强大的势力,此时赵普因此便同大臣们进行详细论证,为赵匡胤定下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逐步统一全国的一系列政策。
宋太祖赵匡胤一直想要天下太平,赵普便劝他收回兵权,但被赵匡胤以这些人是他过命的兄弟为由拒绝,赵普此时便提醒说,人有时候也是身不由已,想想陈桥兵变,想想自己的皇位是怎么来了,于是便有了“杯酒释兵权”的典故。

三次拜相

在北宋政权建立初期,其中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决策背后,都有着赵普的参与,可见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方面,赵普都有着超越常人的见解。

除此之外,赵普更是不惜直言犯上、据理力争,数次当着百官指出宋太祖的过错。另外因为宰相负责的就是人才的推荐和选拔,赵普提倡适才而用,但首先是要人品上过得去,不少贤能之士在赵普的举荐之下入朝为官。
依法治国是赵普的治国方针,无论是任何人触犯法律都坚持依法处理,这一点在当时那个黑暗时代可以说相当罕见。赵普能够一心为国,也是十分难得,为相期间从来没有给子孙谋过个一官半职。
但是人无完人,不是圣人怎么可能不会犯错,赵普有着一个缺点,那便是专权行事,听不下别人的意见,但又无法否定他的能力和功绩,赵普因此三次拜相
赵普之前为北宋立下莫大功劳,加上同宋太祖之间的亲密关系,成就了他敢独断专行、越权行事的基础保障,朝中一些好的建议如果不符合他的意愿,那就无法付诸实施。
赵普第一次被贬的原因,是因为专权遭人记恨,宋太祖在其他大臣的进言之下,对赵普逐渐不再加以恩宠,将其外调出京城为官。
第二次是宋太宗赵光义继位之后,赵普官复原职又担任宰相,后来因为宋太宗不忍赵普再为国事操劳,便找了一块好地方让他养老,临别前宋太宗作诗给他饯别。

半部《论语》治天下

赵普有一句话很出名,那便是“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最早出现在南宋,但是不知道真实性如何,赵普到底为何要这么说,不过半部论语理论上确实能治天下。

孔子的时代在春秋末期,面对礼乐崩坏,诸侯间相互攻伐,他一人无能为力,便因此周游列国,开门办学,借自己弟子之手去实现自己“社会大同”的理想。
但是赵普治国却不是用的《论语》,而他也绝对不仅仅只读了《论语》,这也是他被后世误解最大的地方。《宋史》说他“寡学术”,只是说他对儒家经典没有深入的研究。
如果赵普真的说过这么一句话,人们也不会在其死后才发现赵普读的是《论语》,而且二十篇明显是一整部。实际上“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象征意义,要远远大于实际意义,别说半部,一句话都能做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参考文献:

《三起三落的赵普》蔻文魁

《试评宋初名相赵普》刘琳

《从“半部论语治天下”说起》唐艺

-作者-

百川,愿作一介撰史人,笔尽中华五千年。

微信号|历史典录
(0)

相关推荐

  • 赵普与《论语》

    北宋初年的宰相赵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但绝不是一个学问家.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据说,是被赵匡胤逼出来的.在中国的皇帝里,赵匡胤应该算是比较喜欢读书并且 ...

  • 典故之半部论语

    典出<鹤林玉露>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赵普年轻时就从军了,可是他读书不多,尤其是在其出任宰相后,在处理公务的时候,总是感到力不从心.宋太祖赵匡胤知道他的根底,于是就劝他好好读书.而赵普也十分有 ...

  • 洛阳赵普家族

    常回家看看 世受荣宠河南右族 洛阳赵普家族 宋代豪门右族.赵普,字则平,原为幽州蓟人.曾祖赵冀,为三河县令:祖父赵全宝,为澶州司马:父亲赵迥,为相州司马.赵炯举族迁到洛阳定居.赵普与赵光义一起发动陈桥 ...

  • 赵普的三次拜相背后:宋朝第一功臣与金匮之盟,说不清的恩怨纠葛

    究竟是什么事情,让跟随了赵匡胤一生的赵普,被他无情地罢免了宰相的职务呢,这里面绝不仅仅是什么贪污专权这么简单,甚至可以说这是个连当时的人都不信的理由,更不要说现在的我们. 赵普被罢免,理由只有一个,那 ...

  • 杨坚代周建隋,是运交华盖好运气,还是人谋促成个人奋斗?

    北周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周静帝宇文阐以隋王平定天下有功,天命所归,人心所向为由,正式下诏,宣布禅让.杨坚当然不会马上接受,接到圣旨,他在表现出诚惶诚恐的样子后,立即上表请辞.静帝再度下诏,之后两 ...

  • 知子莫若母,赵匡胤黄袍加身,赵母不意外。(两宋繁华往事146)

    岁月如梭. 当四娘子年近花甲,她的人生,再次迎来巨变. 公元956年,相伴40年的丈夫赵弘殷去世.终年58岁.年少时,正厅门后短短的凝视,约定了一生的缘分.40年来,身处乱世.飘若浮萍,相濡以沫.不离 ...

  • 李自成首席军师被俘虏, 清军问他是谁, 他说完4个字, 马上就被放

    李自成这个人也是存在一定争议的人,有人夸他的,也有不少人贬他的.当然这里并不是来评判他的,不可否认当初他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其实很大程度上跟他的首席军师有关. 他的军师是何方神圣?他的军师就是 ...

  • 李自成首席军师被俘虏,又成功逃脱

    李自成这个人也是存在一定争议的人,有人夸他的,也有不少人贬他的.当然这里并不是来评判他的,不可否认当初他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其实很大程度上跟他的首席军师有关. 他的军师是何方神圣?他的军师就是 ...

  • 赵堡太极拳的传承(三部分1.传入赵堡2.七代传承3.现代发展)

    初传入赵堡 温县赵堡镇北依巍巍太行山,南傍滔滔黄河水,至今已经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春秋时期,晋昭公封大卿赵公食邑于温县,在温县东15里的地方挖地筑堡居住,因此称赵堡.古赵堡有宏伟的城池,有众多 ...

  • 他是书法大师,编写的书法教材影响了几代人,水平不亚于赵子昂

    在八十年代,人们学习书法还是极少数人的事,对于一些书法爱好者来说,拿起毛笔写字,实在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那时的书法字帖也很少,如果经历那个年代的话,一定会知道有庞中华的钢笔字帖,当然,学习毛笔书法的话, ...

  • 升降散:蒲辅周和赵绍琴两代大医都赞誉的方子

    导读升降散到底是怎样的一张方子,能得到蒲辅周.赵绍琴两位大家的如此赏识呢?李老说,"余用升降散,主要掌握郁热这一关键,而不囿于温病一端",这句话应该是本文的文眼,其余的深意就留给各 ...

  • 蒲辅周和赵绍琴两代大医都赞誉的方子

    首发:中医出版 导读:升降散到底是怎样的一张方子,能得到蒲辅周.赵绍琴两位大家的如此赏识呢?李老说,"余用升降散,主要掌握郁热这一关键,而不囿于温病一端",这句话应该是本文的文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