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三次醉酒,那次却千杯不醉,记者:他一个人打败了国民党

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最能喝酒的非周恩来莫属。

坊间流传许多关于周恩来喝酒的故事,据说,红军长征时期,周恩来曾用超过一两的杯子喝下过25杯茅台酒。

正如周恩来的为人与性格那样,在喝酒这件事情上,周恩来也一向彬彬有礼,风度翩翩。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与人碰杯时,周恩来总是面带微笑,友好地目视对方。

他从不勉强别人喝酒,对于不善饮酒者,周恩来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能喝就喝,不能喝也没有关系”。

而他自己却从来不打马虎眼,一句“干杯”说出口,周恩来必定喝完这杯酒,且从来不允许工作人员往自己的酒杯里兑水充数。

周恩来一贯很有节制,偶尔也会有失去节制喝得酩酊大醉的时候。

因为喝醉酒,周恩来还向毛主席做过检讨。

周恩来也有一次千杯不醉的经历,那一次,他喝下的酒不计其数,多于以往任何一次。

但是,他却依然神采奕奕,头脑清醒。

我们先说一说周恩来一生中鲜有的三次醉酒。

第一次醉酒

1925年8月7日下午,邓颖超从上海乘船到达广州,准备与相恋多年的周恩来完婚。

因工作实在太忙,周恩来没能亲自去码头接邓颖超,于是,接新娘子的“任务”就交给了他的秘书陈赓。

因为陈赓没有见过邓颖超,所以,临行前,周恩来给了陈赓一张邓颖超多年前的照片。

结果,邓颖超没有等到周恩来,一向聪明机灵的陈赓也没有接到邓颖超。

等陈赓沮丧地回来时,邓颖超已经雇了一辆人力车,照着通讯地址提前一步到了她和周恩来的新房。

周恩来笑着说:“好你个陈赓,居然把我的新娘子接丢了,大家看看,应该怎么罚他?”

前来祝贺的嘉宾们一拥而上,七手八脚地按住陈赓:“该罚,罚他给新娘子磕头!”

陈赓忙不迭地说:“我认罚,我认罚,给师娘磕头那是必须的。”

周恩来

在一片笑声中,周恩来与邓颖超终于喜结良缘。

他们摈弃了一切陈旧习俗,没有举行任何仪式,在“主持人”陈赓的操持下,几个亲密同志聚在了一起,热热闹闹地喝了一顿酒。

有道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周恩来那一天的情绪极好。

为了“将功补过”,生性活泼的陈赓使出了浑身解数,把简单的婚宴搞得热闹非凡。

在敬酒这个环节,陈赓不断“挑起”由头,朋友们一轮又一轮向周恩来和邓颖超敬酒。

周恩来则来者不拒,不仅喝光了自己的杯中酒,还把朋友们敬邓颖超的酒一干而尽。

这一天,周恩来喝醉了。

周恩来的“醉态”与众不同。

即使喝醉了,喝吐了,周恩来也是十分精神,谈兴甚至更浓。

那天晚上,蔡畅大姐陪着邓颖超,与周恩来谈天说地,直到深夜才告辞出来。

第二天一大早,周恩来就衣冠整洁、精神抖擞地出现在了黄埔军校。

八点整,黄埔新生入校仪式正式开始,在黄埔师生面前,他们的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依然是那样风度翩翩、气宇轩昂。

第二次醉酒

1954年初,世界和平会议之前,周恩来提前来到莫斯科,同苏联方面协商有关事项,以便在日内瓦会议上统一步调。

几轮会谈之后,中苏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形成了具体方案。

就在周恩来回国向中央汇报情况的前夜,赫鲁晓夫设宴招待了周恩来总理一行。

现在的人们习惯称俄罗斯为“战斗民族”,这种“战斗精神”同样也体现在了喝酒这件事情上。

按照“战斗民族”的敬酒习俗,敬酒者一口干了杯中酒,跟着举杯者也必须一干而尽。

所以,赫鲁晓夫讲完祝酒词,“咕咚”一口喝干了杯中酒,苏方的马林科夫、布尔加宁、卡冈诺维奇等人都实实在在地干了杯。

周恩来历来主张“入乡随俗”,尊重对方的习俗,因此也“咕咚”一口喝下了杯中酒。

周恩来在国际会议期间

接下来,周恩来致答谢词,随后举杯向苏方人员敬酒。

随着一片“咕咚”声响起,酒会很快进入高潮。

紧接着,苏联方面高级官员依次向中国“达瓦里希”敬酒,周恩来及其中方随行人员也礼貌地回敬苏联“达瓦里希”,现场气氛热烈而友好。

几杯酒下去,周恩来神采飞扬,脸上泛起了红光,但是,他的思路仍然清晰,反应依然敏捷。

周恩来举着酒杯说:“通过我们双方的共同努力,这次会议是可以解决一些问题的。”

他的讲话赢来一片喝彩声,紧接着便是更加热烈地拥抱,敬酒、干杯……

这时,张闻天发现周恩来的脸色有些许苍白。

张闻天知道,周总理的肝脏在长征时得过脓肿,不宜多饮酒,加上这些天疲劳过度,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他想劝周恩来别再喝了,可是,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两人端着酒杯向周恩来走来。

他们跟周恩来碰杯,然后一仰脖子,喝光了杯中酒。

周恩来正要回敬,却突然一个踉跄,身体摇晃几下。

张闻天赶紧上前扶住周恩来,可是,周恩来已经支持不住,他忽然弯下了腰,接着便吐了。

马林科夫和卡冈诺维奇一下子愣住了,他们跟张闻天一起,将周恩来搀扶起来。

“这是我们的过错,这是我们的过错。”马林科夫歉意地说:“没有照顾好你,我很不安,很内疚……”

即便在醉酒的情况下,周恩来依然下意识地保持着礼节:“不要紧的,刚才喝猛了些,也许是这段时间太累了……”

回国后,周恩来向毛泽东主席汇报了莫斯科会谈的情况,同时还就自己醉酒一事向毛主席做了检讨。

“我在宴会上喝多了……”周恩来说。

“比重庆喝得还要多?”毛泽东关切地问。

“喝吐了,回来的日期也推迟了一天。在外交场合喝吐了,这是我的错误,我要向主席,向中央检讨。”

周恩来 毛泽东

“哈哈”毛泽东笑出了声,轻描淡写地一挥手道:“喝酒喝醉了,这也不算是什么丢丑的事情”。

毛泽东幽默地说:“要是换成我,我就以己之长,攻彼之短,跟他们比吃辣子,看谁吃得过谁?”

这一次,毛主席没有批判周恩来,只是婉转地提醒他:“听说喝醉酒很伤身体的,是不是这样?”

第三次醉酒

1958年的秋天,杨勇司令员、王平政委率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官兵凯旋归来。

满心喜悦的周恩来在北京饭店设宴欢迎志愿军总部的同志。

那天的周恩来异常兴奋,秘书刚替他斟好“酒”,周恩来就发现了“猫腻”。

他“揭发”秘书道:“你们那个自产的'酒’我不喝,今天我真的很高兴,要喝就喝茅台酒!”

在场的志愿军官兵欢呼鼓掌,敬爱的周总理“动真格的”,让他们倍感亲切与荣耀。

杨勇、王平本来就都善饮,刚从前线下来的志愿军官兵们也都情绪高涨。

他们刚刚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大胜而归,党中央和毛主席、周总理又给予了他们最高规格的礼遇。

在这样的情况下,平时能喝酒的指战员酒量明显见涨,平时不太会喝酒的也有了喝酒的兴致。

而周恩来则与在场的所有志愿军代表都碰了杯。

一位出席那场宴会的志愿军将领后来回忆说:“我太兴奋了,平常我喝上一杯白酒就差不多醉了,可是那天我起码喝了半斤……”

宴会在一片碰杯声中达到高潮,包括周总理、杨勇、王平等首长在内,一个个都喝得红光满面、神采飞扬。

周恩来总理 陈毅元帅

周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注意到,总理越来越兴奋了,志愿军将士们一波又一波过来敬酒,周总理来者不拒,都是一饮而尽。

在这样欢乐的时候,谁也不敢叫停敬酒,周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只好悄悄地提醒杨勇司令员:“杨司令员,总理喝得太多了。”

杨勇随即示意将士们停止向周总理敬酒,同时建议周总理:“我们跳舞吧?”

“好,现在去跳舞。”周恩来接受了杨勇司令员的建议,挥手招呼大家:“同志们,我们去跳舞!”

随着音乐响起,周总理步入舞池。

周总理的兴致虽然很高,可是,他的步态已经明显不稳了。

志愿军文工团的女战士陪周总理跳了两曲,见周总理明显有了醉意,便体贴地搀扶他退出舞池,坐了下来。

“谢谢你,小同志,你辛苦了。”即便醉成那样,周总理对文工团女兵仍然那么尊重,依然保持着优雅和礼节。

这时,周恩来的目光开始变得朦胧,眼皮渐渐垂下,身体也一点一点地歪倒下来,最终躺倒在了椅子上。

大家立即围了上来,七手八脚,连椅子带人一道抬进了休息室。

这次醉酒后,周恩来再次向毛主席做了口头检查。

毛泽东这次不像上次那样轻描淡写,而是颇为严肃地批评了他:“不要耽误了革命工作”。

据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毛主席之所以批评周总理,其本意主要还是关心他的身体。

这一次,周恩来千杯不醉!

国人皆知毛泽东不喜欢饮酒,也不善饮酒,但是,毛泽东也有迫不得已、不得不端起酒杯的时候。

重庆谈判时期,毛泽东就碰到了这样的情况。

毛泽东在重庆四十多天,他的安全问题一直都是周恩来最为关心的大事。

除了严防国民党特务之外,周恩来对毛泽东的衣食住行等一切细节都关心备至,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风险点。

9月2日晚上,中苏文化协会举行鸡尾酒会,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应邀出席。

出席这次酒会的有苏联驻华大使彼德特罗夫,民主人士沈钧儒、郭沫若、邵力子,冯玉祥夫妇,还有陈诚、陈立夫等300余人。

当天的酒会气氛热烈,毛泽东步入大厅,大大方方地与鼓掌欢迎他的宾客们握手、打招呼。

酒会开始后,各方面人士高举酒杯,纷纷过来向毛泽东敬酒。

敬酒者大都是真心实意地向毛泽东敬酒,但是也有些别有用心的国民党人士。

这个时候,周恩来总是紧贴在毛泽东身边。

为了保证毛主席的安全,毛主席来到重庆后,周恩来让自己的卫士颜太龙、龙飞虎担任了毛主席的警卫员。

在酒会这样的场合,周恩来则亲自充当了毛主席的“警卫员”,寸步不离毛主席左右。

当人们向毛泽东敬酒时,周恩来会后退半个身位,一边聆听他们问候、寒暄,一边注视着周围的情况。

当主客双方举杯饮酒时,周恩来又会抢前半个身位,接过毛主席手中的酒杯,向敬酒者说明:

“毛主席不善饮酒,就由我来代劳吧。”说罢便一饮而尽。

周恩来就这样一杯接着一杯的往下干,尽管脸上有了红光,两眼却亮得出奇。

“我提个建议,所有能喝酒的先生都举杯,我代表毛主席敬大家三杯。”

说完之后,周恩来连干三杯,又微笑着举杯道:“当然,还有我自己的三杯。”

说罢又连干三杯,紧接着说:“我们不是赌酒,是为友谊干杯,所以不强人所难,能喝的就请先干三杯,然后继续来。”

在座的各位都被周恩来的海量给震惊了。

至此,几个不怀好意的国民党人士便缩了回去,再也不敢借酒滋事了。

周恩来那一天究竟喝了多少杯酒?

周总理款待民主人士

没有人就此做过统计,不过,据我方工作人员回忆,整个酒会过程中,前来敬酒的各界人士多达近百人……

其中,既有民主党派人士,又有国际友人、新闻记者,还有不少国民党军政要员。

第二天,重庆好几家报纸刊登了内容相似的一则报道,新闻界异口同声称:“一个周恩来打败了整个国民党!”

回到住处后,周恩来的秘书李少石问周恩来:“周副主席,你怎么一杯酒都没让主席喝呢?”

周恩来严肃地说:“我不放心啊,假如有人在酒里做了手脚,那会是什么样的后果?”

“如果主席有什么闪失,我周恩来就成了中国革命的罪人了。”

李少石看到,此时的周恩来脸颊泛着红光,满脸都写着疲惫,言语中明显带着些醉意。

但是,周恩来依然思路清晰,双目炯炯有神。

懂得些“饮酒之道”的朋友们一定知道,一个人的酒量大小很难界定,这跟身体状况、睡眠、心情以及酒席上的氛围等因素有关。

而此时的周恩来却占尽了所有的不利因素。

从毛泽东决定来重庆那一天起,周恩来就开始为谈判以及毛主席的安全问题日夜操劳,身体十分疲劳。

另外,很长时间里,周恩来明显睡眠不足。

大家都知道,毛泽东有“晚睡晚起”的工作、生活习惯。

毛泽东工作时,时不时要跟周恩来交谈、商量,毛泽东休息时,周恩来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这就导致周恩来严重睡眠不足,身体极度疲劳,长时间精神紧张。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有人向毛泽东敬酒,周恩来依然“横刀立马”挡在了毛主席的前面,毫不犹豫地饮下了一杯又一杯酒。

回延安之后,朱德总司令关心地问起周恩来为毛主席“挡酒”的事情,不由得感叹道:“在重庆这段时间里,你得为主席挡了多少杯酒啊?”

周恩来笑笑说:“我也记不清了,反正'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周恩来还不无得意地说:“好在我都应付得过来,什么工作都没有耽误。”

朱德总司令明白,周恩来的酒量即使再大,也架不住那样频繁地“连轴转”。

周恩来之所以“千杯不倒”,全赖于他强烈的使命感、责任心和顽强的意志力。

鉴于毛泽东的那次批评,周恩来后来专门为外事人员做出过“喝酒不准超过本人酒量的三分之一”的规定。

进入晚年后,按照医嘱,重病在身的周恩来不能再喝酒了。

与客人碰杯时,周恩来也只是象征性地举杯示意,不再喝酒。

但是,心思细腻的周恩来还是会如实向客人说明情况。

英姿勃勃的周恩来

这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诸葛亮是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对其一生最贴切的评价。

后人也以这八个字来概括周恩来总理的一生。

在我看来,评价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还应加上四个字-古今完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