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低,环境不好,没有良伴,人生怎么办?曾国藩告诉你一个心法,受益无穷!

曾国藩的出身很低,祖辈以务农为生,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家,可以说在家庭背景方面非常普通。

起点低不要紧,只要有贵人相助,身边有良朋好友相伴,也能快速成就事业。

但曾国藩直到去北京之前,似乎也没有遇到什么贵人和良伴。

总而言之,曾国藩的成长环境很普通,对此,曾国藩在给弟弟的信里也发过牢骚:

同学之人,类皆庸鄙无志者,又最好讪笑人,四弟若到衡阳去,必以翰林之弟相笑,薄俗可恶。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不惟无益,且大有损。习俗染人,所谓与鲍鱼处,亦与之俱化也。

曾国藩是个道德厚重之人,他的文章书信多是谦恭朴实,像这么尖刻地讽刺人,可谓少见。从中也可以说明曾国藩对这样的人有多讨厌了。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但就是在“庸鄙无志、薄俗可恶”的环境中,曾国藩不仅没有变得庸俗,反而是最终成了圣贤之辈。

什么原因呢?

这与曾国藩的一个心法有关系,他能化被动为主动,越是环境不好,越是能“出污泥而不染”。

“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社会上有很多人都会把自己的失败、平庸和不如意怪罪于出身环境,好像只要有个富爸爸,他就不会这样了。

这就是给自己找借口,为自己的无能、懒惰和懦弱找理由。

曾国藩当年要是也这样,那早就“泯然众人矣”了。事实上,环境确实可以影响人,但环境的好坏绝对不是人生成败的根本因素。

身边的环境条件不好,没有好邻居,没有好朋友,那我自己帮自己,自己救自己,看到别人不好,就越要自我检点,小心谨慎,提醒自己不能变成那个样子。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这才是大丈夫为人处世的胸怀。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出身、父母、家庭、亲友、乡邻等对人的局限也是非常大的,只是小心谨慎,其实也很难长期克服环境的熏染。

所以,曾国藩强调人生在世,要立坚卓之志。因为,“有志则不甘为下流”。

如果一个人有了远大的志向,他就不会怨天尤人,“立者自立不惧,如富人百物有余,不假外求”,然后恒心守志,断无不成之事。(突然想到一句诗: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而立志的核心在于一个“真”字:

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实在是振聋发聩,让平庸之辈汗颜。

比如大家都知道学习是好事,可学习其实很辛苦,需要时间和心力、脑力的奋斗,这会挑战人的惰性,带来生理性的不适和排斥。

所以我们的大脑最会找理由:今天太辛苦了,明天再学吧;看完这个视频再去看书;打完游戏再说;孩子太吵闹;没有书房、书桌;工作忙,没时间……

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说得就是这么一回事,能不能坚持和成功,根本在于“志”的真假。

进德修业,完全是靠自己。你管别人怎么着干嘛,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只要你立志真诚,那你要做什么,要成为什么人,都是由你自主。

最后,如果诸位觉得有所帮助,还请分享,说不定能够帮到更多人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