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展作者创作手记:李松老师给我的启发很大
朱志刚楷书作品我从小就对书法有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没有条件进行正规的训练,直到上中学才对欧体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练习。后来,我喜欢上了魏碑,尤其是北魏墓志。可以说,从开始写魏碑到四年前第一次参加国展,经历的时间并不太久,俨然是新手上路,凭着感觉一路写来。我以为在书法创作中,技法非常重要。看古代的名碑名帖,无论哪一种,之所以能达到什么“龙跳天门”、“风樯阵马”之境界,无非是以扎实的用笔技巧作为基础的。四年前,我在技法上并不过关,这种不过关当然逃不过火眼金睛的国展评委。因此,在九届国展以及全国首届册页书法展中我都与入展相距一步之遥——一个入展提名、一个入围。如何才能解决技法上的瓶颈?2008年国庆长假,我参加了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举办的短训班,刘文华、李松等名师的指点让我茅塞顿开。我非常赞同李松对魏楷笔法的观点。现在有些人往往轻视技巧,认为技巧是容易学的,是雕虫小技,而我恰恰觉得学书法最难的就是过技巧这一关。比如说写魏碑,很多人用唐楷的方法去写魏碑,写出来的字被戏称为“唐猛龙”,这应是典型的技法问题没有解决所造成的。“字如其人”,我的性格从骨子里说并不是一个雄强之人,所以之前对《始平公》、《龙门二十品》等用笔过方、过于雄强一路的很少写。但方笔写不好,魏碑的味道就会不足。因此,我对方笔一路的碑帖进行了大量的临习,之后再出手时,就感觉收益良多。我的书法学习还存在很多不足,但庆幸的是自己的路子走正了。今后我要做的就是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地从古人那里汲取营养,放大古人,缩小自己,通过磨砺和积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超越前行。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