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的科学引导技术,或技术引导科学,都是对科技史的片面理解
这两人都在争论些什么呀?
技术是从解决现实问题出发,又以解决现实问题结束的。技术不纠结于自洽,不纠结于系统性,如果在试错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就是好办法,至于这办法与现有理论是否一致,那不是重要问题。造桥、造房子就是这样,远在牛顿力学出现之前,人们已经在造桥、造房子了。罗马人的各种拱结构玩的炉火纯青,罗马万神殿的巨大单一穹顶到现在还是不用钢筋混凝土依然无法超越的奇迹,但他们没有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
科学史从好奇出发的,以严密工整的解释为结束的。科学不纠结于有用性,甚至没有现实问题,有逻辑完整、与观察到的事实相一致的理论,就是好理论。古代的各种数学、天文成就与其说是为了生产生活,不如说是人们为了解释自然现象与神的意志而提出的自洽理论,当然,那些是与观察到的现象一致的。牛顿、莱布尼茨、柯西、高斯发明现代数学的时候,未必有意应用于这个那个理论,这本来就是好玩的东西,是抽象思辨后逻辑严密、自洽的结果。
工业革命之后,技术发展的速度大大加快,技术的科学化是主要的催化剂。牛顿把微积分用于力学,提出完整的牛顿力学,这是经典物理的基础。以分解、分析为主要特点的现代科学方法论应用于技术实践后,各种应用科学应运而生,就造桥和造房子而言,材料力学、岩土力学、结构力学都是科学化的结果,并反过来指导技术实践。机械、冶金、化工、航空、生物工程等等无不如此,科学方法论和科学工具是从作坊式式的试错向科学发展转化的决定性因素。
另一方面,技术发展揭示了更多的未知现象和问题。贝努利方程在1738年就提出了,内维尔-斯托克斯方程也在19世纪中就提出了,但流体力学在航空、化工、冶金、地球科学等学科的发展中得到极大的发展,然后反过来成为后者进一步研究的工具。核物理受到核武器、核电站的推动,芯片的发展则极大地推动了半导体物理,这些都是是众所周知的。
单纯的科学引导技术或者技术引导科学都是对科技史的片面理解。在技术的科学化之前,这确实是两股道上跑的车,但现在已经是高度交织、高度互动的交替发展了。不应该将两者割裂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