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甘肃自驾,游庆阳北石窟寺
北石窟寺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南25公里处,蒲河和茹河交汇之东岸的覆钟山下。其开凿于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公元509年),至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北石窟寺由北魏泾州刺史奚康生主持创建,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宋、清各代相继增修,形成一处较大规模的石窟群。与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一样,属甘肃早期的一座规模较大的石窟寺,其风格与山西云冈石窟和河南龙门石窟相近,在中国佛教石代佛教圣地,全面体现了古代陇东佛教活动的兴衰与发展。也是古丝绸之路东段上的一颗艺术明珠。
北石窟寺窟群面积7500平方米,窟区总面积1.7 万平方米,现存大小窟龛308 个,造像2429身,石碑8通,阴刻和墨书题记152方,壁画彩绘90多平方米,古建筑遗迹3处。文物大多保存完整,内容丰富,是世界石窟艺术的珍品,被誉为“甘肃四大石窟”之一。1988年,北石窟寺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石窟寺窟龛分布的岩石断面南北,长120米、高20米,大小相间,可分三层雕凿,其窟龛分布密集,形如蜂房,造像均为高浮雕和圆雕,形象逼真,风格各异。
165窟
在所有窟龛中,165号窟是北石窟寺最大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洞窟,也是中国最大的“七佛窟”。此窟位于窟区正中,开凿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其坐东面西,覆斗顶大窟,窟高14.5米,宽21.7米,深15.7米,窟内造像主尊为七佛,高8米,磨光高肉髻,面相方圆,细眉大眼,鼻大唇厚,体魄雄建,褒衣博带袈裟,施无畏手印。
另有胁侍菩萨十身,高4米。前壁南北两侧交脚菩萨各一身,高5.8米。门南侧雕一菩萨、弟子及驭象奴乘于大象之上,通高3.05米;北侧雕三头四臂阿修罗天,通高3.1米。窟门外雕二天王,高5.7米身穿铠甲,两侧雕雄狮,虽年久残损,但威态犹存。
三头四臂阿修罗天
一菩萨、弟子及驭象奴乘于大象之上
窟门外雕二天王,高5.7米身穿铠甲
窟门内上部浮雕千佛,窟顶四坡浮雕坐佛、伎乐、飞天、弟子、佛塔及“游走四门”、“舍身饲虎”、“莲花化生”等本生、佛传、经变故事画面。
窟内有宋元时期的壁画和彩绘约70平方米,阴刻、墨书题记30余方,内容涉及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地名、宗教活动、寺院管理、游览观光题诗抒怀等诸多方面。
关于七佛图和七佛造像题材,全国早期开凿的其他石窟多有实例,然而完整意义上的七佛窟和七佛造像,唯北石窟寺最早、最宏伟、最有代表性,为以后七佛窟的兴建开创了先例。
北魏从太祖拓跋硅到宣武帝元属正好七位皇帝,奚康生禀“皇帝即当今如来”之义,为北魏七个正式皇帝大造七佛,一则歌颂佛教历史,加强佛教正统思想的传播,二则讨好朝廷,歌颂皇帝功德,安抚民众,巩固北魏统治政权。因而供俸七佛在当时陇东地区十分盛行。
除165窟以外,240和222号窟保存得也比较完整
240窟
该窟开凿于北周,覆斗式顶,窟高4.3米、宽5.2米、53米。窟内东、南、北侧各雕一佛菩萨。佛高2.5米,萨高2.3米。窟门内南北两侧各开两龛,龛內雕一佛二菩萨或佛二弟子二菩萨。佛像背光有伎乐壁画,西坡绘《维摩诘经》变和供养人壁画。
222窟
该窟开凿于盛唐,覆斗式顶,窟高6.0米宽6.3米、深5.3米窟内壁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佛高4.3米,磨光扁圆肉髻面相方圆细眉大眼,善跏趺坐于方台上,二弟子一老一少,高2.8米,内着僧祗支,外披通肩裟;二菩萨侍立两侧,高3米面相丰圆,高鬠短身。南北两壁上下四层,开64,龛内雕一佛二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萨。是典型的贞观样式。
图片拍摄于2020年甘肃自驾;文字资料根据“北石窟寺景区简介”和“北石窟寺导游词”删减编写。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