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为孩子撑腰, 首先孩子得值得相信—对河南高考答题卡被调包事件的反思
【家教智慧 第548期】
8月11日,沸沸扬扬的河南省高考试卷答题卡被调包事件,终于有了结果,河南省纪委、监察委通报检查结果:考生试卷均系考生本人作答试卷,没有被调包。
回顾整件事,大体经历了三个大阶段。一是6月25日,河南高考成绩公布,来自郑州、周口、洛阳、商丘的四名考生,怀疑自己的成绩不准,要求复核;
二是,8月6日,河南招考院公开答复复核结果,但考生和家长对结果不服,要求试卷公开,在得到的答题卡扫描件后,有的考生说作文非本人所写,有的考生说答题被涂改非本人所为,怀疑对自己的高考试卷答题卡被人调包,然后考生和家长实名向河南省纪检委和监察委实名举报,自已试卷被偷梁换柱掉了包。
三是8月11日,河南省纪委调查结果显示,考试过程组织严密,答题卡经本人认可和笔迹鉴定,均为本人所作。省招办领导也无违规违纪行为。
高考是为国选才,不仅直接关系着考生的未来,更关乎着国家的未来。高考的真实和公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1976年恢复高考42年来,从命题、保密、考试、阅卷、统分、录取等高考已形成了一整套组织严密的高考考体系,特别是近年来现代技术的运用,更使高考牢如铁桶,具有极可的高信度。
今年,河南省四名考生的“答题卡被调包事件”中,考生和家长除了想要一个“事实”之外,是否还另有(比如以此“出名”)企图,我们不得而知。
但此事给我们普通家长却是提了一个大大的醒:孩子的话要信,但更要信高考,信国家。
“答题卡被调包事件”之所以闹得沸沸扬扬,世人皆知,且直接怀疑高考组织过程的真实,几乎引发一场高考危机,就是因为,考生不但一二再,再二三地说谎,而且在“实事面前”拒不认帐,致使家长不断跟进,从申诉,到网上寻求舆论援助,最后直到实名向省纪委、监察委举报。
这中间,对于缺乏社会经验,对社会认知不够、想法简单幼稚的孩子们——虽然十八岁也是成人,但我以为在社会认知层面上还是称他们孩子比较合适,为了维护自己那点可怜的虚荣而不知深浅,我觉得尚可以原谅和理解。
但是作为家长,成人了,工作了,而且有的还是国家公职人员,且是政法系统的工作人员,身为执法者,竟然在孩子的谎言和高考公信力之间,选择宁相信孩子,而不相信高考公信力,这与情虽然可理解,但与理却是一点也不通,特别是作为政法系统工作的两位家长,不是用自己对工作的原则、方法去分析思考后做出正确的判断,反而用自已所了解工作方法程序去质疑高考,这不仅仅是对自己孩子过于相信的问题了,而失去理智,失去了判断力。作为公职人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质疑高考,质疑招考院,就等于在质疑自己。
因此,当招考院公布复核结果的时候,家长就该清醒了。但是,家长仍然选择相信孩子,在错误的方向上继续滑行,最终的结果自然是被孩子的谎言推上了悬崖绝壁,摔得一塌糊涂……
这场高考试卷被调包乌龙对我们家长有两点启示:
第一,孩子为什么敢于撒下这弥天大谎?肯定不是第一次,一定是从撒小谎开始,积小成大的;孩子撒谎为什么脸不红,心不跳,在铁的事实面前居然仍不认帐?孩子的这种“坚强”心理素质肯定也不是一次、两次,一天两天养成的,都是长期家庭教育不当的结果。因此,孩子撒谎不可怕,关键是我们家长如何对待它、引导它。
第二,四位家长如此执着地为孩子伸正正义,是因为家长实际上并不了解自己的孩子,没有走进孩子的内心,没有与孩子进行过心灵的互应。
诚然,相信孩子是我们每一个家长的通病,更不要说在决定孩子一生命运前途的高考大事上了。但是,相信孩子的前提是孩子值得相信,这不仅是孩子自己的事,更与我们家长的教育相关,孩子撒谎,原因出在大人身上!
孩子高考试卷答题卡被调包谎言被戳破,不仅是孩子高考的失败,更是家长教育的失败!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为平湖一柱公众号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