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望山摩崖造像 | 中国仙“佛”并立第一窟

孔望山位于江苏省连云刚市海州锦屏山东北,属云台山脉的一支,去古海州城不过五里。至迟到康熙五十一年,此地一直濒临“海口”。秦汉至唐宋,孔望山与锦屏山皆以“朐山”为名。据传,孔子曾登临此山,东望大海,故而明代称之为“孔望山”,以至今日。

此地疑似是秦东门所在地。《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发北山石椁,乃写蜀、荆地材皆至。关中计宫三百, 关外四百余。于是立石东海上朐界中,以为秦东门。

《后汉书》记载东汉永兴二年“东海朐山崩”,秦东门应该是在此时崩塌。至宋代,《太平寰宇记》中有载:“今石门犹存,倾倒为数段,在庙北百许步。”此处的庙即为东海神庙。东汉永寿元年,东海相满君为祭祀东海神,祈祷风调雨顺,在秦东门崩塌的遗址处建起了一座庙,名为东海庙。在魏晋时期的史籍文献中,这座祭祀东海神的庙宇被又被称作“植石庙”。“植石”者,立石也。很显然,植石庙的称谓即来源于《史记》中“立石东海上朐界中”的记载。

东汉熹平元年,满君的继任者,新任的东海相任恭在修缮东海庙时,将满君建庙的功绩撰写成文并摹刻于石碑上,这便是极负盛名的《东海庙碑》。在碑阴处,任恭刻上了一段17个字的铭文:“阙者,秦始皇所立,名之秦东门阙,事在《史记》。这足以证明了秦东门和神庙的关系与位置。

从孔望山摩崖造像区域现存的遗迹和考古发现来看,首先,可以基本确定此地是东海神庙所在地。其次,如果神庙位置确定,综合前述文献,我认为《史记》中记载的“秦东门”应该也是这个位置。最后,确定神庙和秦东门的位置,有利于解决摩崖造像和附属群像的一些问题。

关于孔望山摩崖造像的内容,连云港博物馆1981年刊载的《连云港市孔望山摩崖造像调查报告》有详细的描述。关于摩崖的时代,俞伟超和信立祥先生有《孔望山摩崖造像的年代考察》一文,非常重要。在文章中,二位先生认定“这些造像应当是永寿元年到中平元年间的作品。”更进一步指出:“孔望山摩崖造像和立体圆雕, 应是东汉桓灵之时的道教寺院—“东海庙”祭坛上供奉的神像及其附属建筑雕刻。”

我非常认同这个看法,并结合神庙和秦东门的位置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大海—“秦东门”—“东海神庙”—摩崖群像构成了一个寻求“升仙”的“礼仪通道”。秦汉之际的寻仙访药已不必赘述,秦始皇为了长生不老派徐福渡海求取仙药更是人尽皆知。综合史料和历史遗迹来看,孔望山的历史遗存,应该是道教进行“神格化”仪式的宗教场所。

二,孔望山摩崖石刻的位置,显示了其处于这个仪式的起点:道士先进行参拜神像,然后通过神庙(神道)、秦东门、达到大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仪式过程。

三、孔望山的摩崖造像当为道教造像。然而受佛教东传的影响,已经出现了仙人化的佛教形象。温玉成将其称之为“仙佛模式”。俞伟超先生称孔望山“ 是一处佛道杂糅而以道教为尊的礼拜场所”是基本正确的。因此,孔望山理所当然的是中国最早的“仙佛并立”,以道教为主的摩崖石刻群,这也本文标题的来源。

有些新闻标题说:“孔望山摩崖造像石刻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佛教摩崖造像。”我觉得是不严谨的。

关于孔望山造像的题材,阎文儒《孔望山佛教造像的题材》中将一些群像定为涅槃图,还有舍身伺候图,以及佛像、力士像。我认为均不正确。巫鸿在《礼仪的美术》一书中写有《早期中国艺术中的佛教因素(2—3世纪)》,也对此进行了否定,他认为“实际上,抛开某些基本概念上的相似,很难判断在孔望山的这组造像与犍陀罗涅槃图之间有何特定的联系,甚至称不上是犍陀罗涅槃图的粗略摹本”。巫鸿还进一步指出,孔望山的某些造像,尽管他们清晰的表现出印度佛像的某些特征,却可以明确地说并非佛像。

信立祥在《孔望山摩崖造像中的道教人物考》中把三尊主像定为太平道教的神像,但是其认可了阎文儒涅槃和舍身饲虎的说法,认为道教强调“升仙”,佛教强调“涅槃”,将佛教的两幅图像分布在道教两侧,“极有可能当时的人们把涅架图和舍身饲虎图理解为升仙图, 才将它们刻在那里的。”我认为,通过士大夫传播的佛教,不太可能将佛教思想与道教进行这么无缝的对接,显得不合常理。

因此我认为,孔望山的主像只能定义为道教神像,至于究竟是谁?因为缺少榜题,将其解读成“老子化胡”的老子看起来似乎是合适的。

上图是所谓的涅槃图。

引人注目的孔望山佛教因素是人们争议最大,研究最多的内容。巫鸿认为孔望山造像中存在着佛教因素,包括孤立的“佛像”,高肉髻的特有标志等。这说明佛教因素此时已经达到海州地区,在公元2-3世纪深刻影响着本土宗教——道教。因此孔望山摩崖石刻是一种佛教与中国传统神仙并存的,如同温成玉所言的一种“仙佛模式”。可以更进一步的断定,这里的“佛”仍是道教里的仙,只不过是具有糅合了佛教因素的中国神仙而已。

如此就不难解释孔望山,这一历史现场的种种迹象了。一个祭祀海神的道教庙堂,断然不会奉祀另外一个截然不同宗教的“神”。无论是统治阶级,还是主持仪式的道教一方,亦或是老百姓,怎么能容许一种“异教”居于祭祀的中心位置。所以,这是一个具有佛教因素的中国传统神仙形象。

孔望山的几尊圆雕也非常引人关注,一个是大象,一个是蟾蜍,还有一个就是所谓的东海庙碑的底座。在汉代,蟾蜍被作为月精,居于月宫之中,南阳汉画馆的嫦娥奔月,或许可以解释成“升仙”。人们把蟾蜍作为一种瑞兆,有辟五兵,镇凶邪,助长生,主富贵之功。而大象并非是佛教中的大象,这是频繁出现在汉代艺术中的祥瑞题材。巫鸿也指出,大象在商周艺术中绝不陌生,并不能以此说明这个题材源于佛教,他更是举出了张衡《西京赋》中“白象行孕”的例子。

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这只白象和蟾蜍或许是东海神庙庙前神道的遗物。当然,这需要更多的考古发掘来进行佐证,现在只能是一种猜测。

孔望山还有龙洞,上有宋、明题记,足见当时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山顶还有杯盘石,也是汉代遗物,时间关系没有上去找寻,留给下次了。

孔望山摩崖石刻群像虽然表现的不是正统佛教概念,而是中国传统文化吸收只鳞片甲的佛教元素的结果,然而这些石刻的出现与刚刚萌发于2-3世纪的中国佛教艺术是密不可分的。是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传入,还是沿着陆上丝绸之路进入海州,学界众说纷纭,尚无定论。就我肤浅的认识来看,应该是经僧侣和普通信众不遗余力的传播佛教思想的结果,佛教因素被僧侣和信众携入本土宗教中,和这些宗教信仰相结合,才能生根发芽,不断壮大。

如果是这样,我们后来所见之敦煌、云冈、龙门诸石窟规模庞大的佛教造像,也不过是历经千辛万苦,长途跋涉传入中国后,在本土宗教的力量夹缝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结果。

佛教选择了海州,这个靠近佛教史中屡屡提到“大事件:楚王英奉佛之事和笮融所建之浮屠寺”的发生地——彭城。佛教选择了他在中土最早的一个立脚点之一,小心翼翼的将自己的形象铭刻在孔望山——这个奉祀海神的太平道神圣的庙堂之上。

此后的佛教,大放异彩,如梦如幻的石窟寺遍布华夏大地,谁能想到,那个海之滨,山之崖,庙堂之上的孔望山,才是所有的源头。

您的转发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0)

相关推荐

  • 中华艺术瑰宝——大足石刻

    中华艺术瑰宝--大足石刻 摄影  阳光脚步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是唐末.宋初时期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儒.道教造像并陈,是著名的艺术瑰宝.历史宝库和佛教圣地,有"东方艺术明 ...

  • 秦东门阙与汉东海庙

    早在1983年,我市已故学者丁义珍先生就曾断言:"秦东门阙和汉东汉庙故址只能到今海州孔望山去寻找." 为了找到汉东海庙是否存在于孔望山附近的地层关系的依据,原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孙 ...

  • 中国石窟艺术新高峰——大足石刻

    世界遗产委员会: 大足地区的险峻山崖上保存着绝无仅有的系列石刻,时间跨度从公元9世纪到13世纪.这些石刻以其艺术品质极高.题材丰富多变而闻名遐迩,从世俗到宗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这一时期的日常社会生活, ...

  • 江苏这座山 有中国最早佛教摩崖造像 “中华第一象”堪称世界之最

    江苏连云港,是一座山.海.港.城相依的城市,也是<西游记>.<镜花缘>的文化诞生地,境内自然景观优美,文物古迹丰富,素有"淮口巨镇"."东海名郡& ...

  • 连云港 东海第一胜境

    连云港市位于我国万里海疆的中部,江苏省东北部,东临黄海,西接中原,北扼齐鲁,南达江淮,与日本及朝鲜半岛隔海相望.因面向连岛.背倚云台山,又因海港而得名. 它不仅是我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而且是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苏连云港孔望山摩崖造像

    孔望山摩崖造像位于连云港市南2公里的孔望山南麓西端,距海州区新建东路海州博物馆北直线距离300米左右.相传孔子曾登临此山以望东海,故名孔望山.一九八八年一月,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

  • 佛阁晴岚-挂甲山摩崖造像

    山西临汾吉县挂甲山摩崖造像位于吉县县城西南里许的锦屏山北脚下,这里背依锦屏山,面临清水河.从北魏延兴四年(474)建定阳城后,山巅建寺,山脚摩崖屡增石刻造像.其刻工精细,造型优美,被誉为吉州八景之一& ...

  • 大足石刻(寶頂山摩崖造像)──渝川黔之三

    大足石刻群中最著名的就是寶頂山摩崖造像   (手機拍攝) 2.   抵達景區氣派的「前山門」及「寶頂山牌坊」 3.   山門上題「天下大足」四字 4.   寶頂山牌坊背面為「大寶樓閣」  九對象底獅頂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充 阆中大像山摩崖造像(大佛寺)

    在阆中的大佛寺景区,有两个看点,一个是大像山摩崖造像,是全国第七批国保,另一个是状元洞读书岩石刻.       大像山摩崖造像,位于嘉陵江东岸大像山上,主体为崖峦石刻大像,这尊释迦坐佛,就天然石崖凿造 ...

  • 川-大像山摩崖造像

    大像山摩崖造像位于阆中市七里镇白塔乡状元村东,随着市区的扩大,已经划入市区范围了,造像凿于大像山腰,嘉陵江南岸.坐东向西,3龛,大小造像3700余尊,石刻题记24则. 大佛为弥勒坐佛,开凿于唐宪宗元和 ...

  • 渝-大足石刻---石门山摩崖造像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大足地区的险峻山崖上保存着绝无仅有的系列石刻,时间跨度从公元9世纪到13世纪.这些石刻以其艺术品质极高.题材丰富多变而闻名遐迩,从世俗到宗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这一时期的日常社会生活 ...

  • 第3196《奉天文刊:古韵新风》作者:荆延续 海棠山摩崖造像

    作者简介 荆延续(阿翁):原籍辽宁沈阳.自幼喜欢文学.曾任辽宁省阜新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兼市工商联党组书记.现任辽宁省经济文化战略合作联盟副主席.辽宁省河北商会终身名誉顾问.辽宁省海归国际促进商会终身名誉 ...

  • 龙鹄山摩崖造像 | 道法自然中的人间烟火

    四川道教造像大致沿长安至蜀中的蜀道和成都至雅安的南方官道沿线分布.蜀道上有鹤鸣山与玉女泉摩崖造像,南方官道上则有坛神岩.两岔河以及本文言及的龙鹄山诸窟龛零星分布.其余如安岳玄妙观等,也是规模较大的道教 ...

  • 郑山摩崖造像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去郑山刘嘴摩崖造像,最能体现"千里环山几艰阻"的行路难. 前一天,我和师弟大志刚刚逃离乡野僻壤的三台崖墓,在绵阳稍作喘息,理理发,洗洗澡,吃吃烤肉,畅谈旅途的见闻与所感.而次日,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