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心种德出英才 ——西陂耕心堂的红色印记
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西陂镇古村落苏维埃广场附近,有一座很特别的土楼叫耕心堂,处于西陂村的中心地带,为西陂林氏十八世林道全(隐叟房)所建,占地面积约二千平方米。其特别之处在于它的结构,大门、中堂与正楼呈反方向而建,大门、中堂乃坐东南朝西北,正楼乃坐西北朝东南,大门、中堂与正楼并不在同一条中轴线上,稍微错开一些,以便开大门,这是三堂两落五凤楼的一种变异形式。中堂背后,再有一栋长方形楼房;正楼背后,隔着一条石路,又再有一座与正楼反方向的两堂附属建筑德仁堂。全楼房间近百间,厅十多个。
耕心堂大门
佛语中,常常把心称为心田,认为心藏善恶种子,随缘滋长,如田地生长五谷荑稗。耕心就是耕耘心田,即加强内心修养,抑制恶的种子,发扬善的种子,以结出善果。
耕心堂大门对联曰:“耕以礼,种以义,有穀固基业;心能修,性能养,安居衍子孙”,“耕以礼,种以义”从成语“礼耕义种”化出,“心能修,性能养”从成语“修心养性”化来。“礼义”代指儒家核心思想“仁义礼智信”,“耕礼种义”是儒家思想的培养手段;“修心养性”是儒家德育思想的基础。耕心堂“礼耕义种”“修心养性”的优良家风,培育出了许多优秀人才。土地革命时期红色军医林彤庆林峻望父子,即是其中最为著名者。
族谱记载:林采香(1830-1888),讳志渶,字绍芹,号采香,乃耕心堂建造者林道全之三子林愧瞻之长子。林采香生子五,林彤庆排行第三。
林彤庆(1862-1937)字守成,号炤斋,又号心如,曾去台湾投军,医官学校毕业,武职四品花瓴顶戴,曾随清政府台湾军务帮办(原黑旗军首领)刘永福部在台湾抗击日本侵略军,后返家乡,为家乡医疗事业、公益事业和革命事业作出过很大贡献。墓碑上的石刻文字为:“清四品顶戴花翎守备、西河廿一世考宽惠心如公墓。”墓联为:“心田行众善,如海福裔孙。” 守备是正儿八经的武职将官,正五品,但林彤庆是享受四品待遇的守备。只有有功之臣,或者对朝廷有特殊贡献的人,或者在战场上立功的人,才会被朝廷赏赐顶戴花翎(五品以上)或蓝翎(六品以下),花翎自然比蓝翎更为珍贵,这充分说明林彤庆作为军医将官是立了大功的。
人们口耳相传,林彤庆掌握一整套军医医疗技术,尤其在枪伤、刀伤、骨科方面造诣特高,在实践中调制出枪伤、刀伤、骨伤等特效药剂,摸索出治疗无名肿毒、痈、疽等疑难杂症的单方、验方,掌握了在火线上利用简易设施动大手术甚至不动手术刀而取出肉中枪弹的绝招,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抢救成千上万伤病官兵,战功屡屡。后人赞曰:“心如之为医,技艺绝伦;心如之为人,有口皆碑。”并为之铭曰:“心如林公,性直且刚;抗击外夷,赴火蹈汤;习医治病,济危扶伤;泽被军伍,德播海疆;热心公益,慷慨解囊;英名永垂,万世流芳。”
红四军入闽之后,在闽西掀起了红红火火的土地革命热潮,西陂是闽西苏维埃政府直属第一区太平区的区直机关所在地。1929年后,苏维埃政府特聘林彤庆负责医疗卫生工作,由他培训出一批战地医疗卫生员,成为他的得力助手,为红军、赤卫队、游击队的伤病员治伤医病。为此,林彤庆带领儿子林峻望及徒弟等一批人在西溪堂设立了红军伤员救助站。
1927年秋,中共西陂支部成立,林峻望在支部书记林修富、组织委员林绍豪、宣传委员林昆海介绍下,年纪轻轻就入了党,担任西陂乡苏维埃宣传委员、共青团支部书记,并当选共青团闽西代表大会代表。1929年后,红军伤兵救助站设立时,沈集升担任站长,林彤庆带领林峻望及徒弟负责为伤员治伤、敷药、包扎后,再抬经虎岗、上杭等地,用接力运输,直送到红军医院。特别是1932年红四军东征漳州,全县动员一千多群众去漳州支前,搬运战利品和抬伤员,红军伤员救助站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耕心堂大门
2012年新编族谱还记载:林彤庆之子林峻望(1912-1993),人称“顶满先”,医术精湛,悬壶济世。现存一方由二十八位里人赠送的匾额是最有力的佐证,匾额正文为“著手成春”四个大字。解放后,林峻望被安排在高陂卫生院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林峻望被评为革命五老人员,享受定额补助;1993年林峻望去世后,他的墓联为“峻岭风光秀,望门世泽长”,其妻子享受革命五老人员遗属补助。
林峻望长子林亿群(1937- ),1962年青岛医学院毕业,医学教授。林亿群之子林联星(1968- ),山东昌潍医学院毕业,青岛市骨伤医院副主任医师。
耕心堂还出了一位烈士叫林忠望(1898-1934),是林峻望四服内的从兄,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闽西游击队班长、排长,1932年正式编入红十二军。1934年在上杭蓝溪黄潭村倚天寨与敌遭遇战中壮烈牺牲,时年37虚岁。1958年由上杭县政府重葬于倚天寨山岗上,2001年经上杭县政府、永定县政府批准,迁回西陂前头岭安葬,供后人瞻仰。林忠望烈士承嗣子林亿兆(1938-2017),1964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分配在公安部工作,后调首钢总公司,是公安部持证爆破专家。
林峻望堂兄林楼望(1905-1957)则于1951年被评为永定县开荒和首批种烟劳模,十分光荣!
新中国成立后,耕心堂总共培养出四十多位大学生,其中不乏高级别的专家学者,也有政界人物和经济界人物,二百多口人中,中共党员有二十多位。而今,耕心堂年久失修,已经有所损坏;西溪堂则由于是红军伤员救助站旧址,上级拨款维修,焕然一新。“西陂耕心堂,耕心种德出英才”,我们衷心希望耕心堂这一红色军医林彤庆林峻望父子及红军烈士林忠望的老屋早日修葺一新,为西陂古村落的保护开发,打造“红色西陂,土楼水乡第一村”增添光彩。
来源:红色闽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