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宫斗是争宠,男人宫斗是夺权 ——闲聊曹魏宫廷政变:李丰谋刺司马师

曾经说过,古代社会是泾渭分明的君子小人社会,体制外的小人(老百姓)对体制内的君子特别是帝王的生活知之甚少,充满幻想。

他们的幻想只能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渴望的生活目标出发,陕西老农幻想的皇帝生活是天天肉夹馍、羊肉水盆。四川老农幻想的是顿顿回锅肉、蹄花儿汤……

幻想中唯一也是最艳羡的共同点是皇帝每晚可以搂着不同的女人睡觉。

再加上古代史书中充斥着无数的宫廷阴谋、宫闱秘事,不光刺激起小人的好奇心,体制内的君子们也津津乐道。

正史那么记,野史、文人笔记添油加醋地那么说,评书、戏曲更是无中生有地那么编,以至于国人特别笃信阴谋论,迷恋宫斗剧。

其实治国不是靠阴谋,阴谋迟早会暴露,是靠阳谋。

本文是聊淮南三叛系列中的一个插曲,是想以此说明除了淮南三叛以外,还有反对司马家族的。当然,也顺便满足一下大家对宫廷政变的好奇之心。

历朝宫斗虽然花样百出,但本质不外乎以下两点:女人宫斗是为了争宠,男人宫斗是为了争权。女人争斗更变态(成百上千个女人去争一个男人的宠,不变态才怪),男人争斗更惨烈。

古代政权交接时期最不稳定充满变数。前人的余威还会留存多久,后人是否有能力迅速树立威望,安稳人心时局,延续前人的事业。

司马师是在司马懿死于淮南一叛后接任的,虽然司马懿在处理淮南一叛时“穷究其事”,不惜扩大事态,强力打压拥曹派势力,但淮南一叛引起的不满情绪不利影响并没有完全消失,随着他的死亡,有没有可能死灰复燃,星火燎原呢?

因此,司马师执政初期的局势非常复杂,也非常危险。事实上如果不是东吴诸葛恪急功近利的话,司马师真有可能被推翻。

司马师执政第二年(252年),魏吴之间爆发东兴(今安徽含山县)之战,魏军惨败,国内棺材都不够安葬阵亡将士。

接位就遭遇如此惨重的失败,司马师的处境可想而知。起码是威望会受到损害,能力会受到质疑,不能迅速地修补损害,纠正质疑,让其长期存在下去的话,司马师还能统治多久?

关键时刻,是东吴诸葛恪急功近利的愚蠢行为挽救了司马师。

此时孙权已死,孙亮继位。诸葛恪以大将军之位兼任太傅为辅政大臣,他成了吴国的曹操、司马懿,其权势和地位比司马师还牢靠。

东兴之战更是极大地提升了诸葛恪的威望,他本来应该借此大好时机来巩固权势,打牢根基,获取更大的政治利益,可是他却急功近利,不顾群臣反对,征兵二十万,联络蜀汉姜维,决定明年春再次北伐。

253年春,诸葛恪进攻合肥新城,结果惨败。此战使其失去民心,回国不久即遭吴国宗室,后来成为权臣的孙峻杀害。

诸葛恪是个典型的智力超群的高智商文学青年,作清客、幕僚谈天说地可以,作政客、将军治国领军不行,只会误国,害人害己。他爹诸葛瑾认为,他不是给家族带来大兴,就是给家族带来大祸。叔父诸葛亮也认为他志大才疏。

拜诸葛恪所赐,司马师终于从东兴惨败的危机中缓过气来,消除了外部危险,没想到内部却出事了。公元254年初,爆发了一场针对司马师的宫廷政变。

这次政变的主谋是少帝曹芳,前台主角是中书令李丰,配角是皇后父亲光禄大夫张缉、太常夏侯玄;群众演员是黄门监苏铄、永宁署令乐敦、冗从仆射刘宝贤等。

政变目的是铲除司马师,以太常夏侯玄作辅政大臣。

少帝曹芳已经在位十四年,长成青年了。和每一个这个年龄段的青年人一样,曹芳也精力充沛,雄心勃勃,想干一番大事,特别不甘心被司马家族挟持,想除掉司马师。

李丰,字安国,冯翊东县(今陕西大荔县)人。其家是当地望族,父亲李义官至谏议大夫、执金吾卫尉。(三国另有两个李丰,一个是袁术部将,一个是蜀汉李严的儿子)

李丰善于品评人物,在曹丕时期名闻天下。他出名时只有十七八岁,李义不想让他这么早出名,令其闭门读书,与外界断绝往来。

曹睿时期,李丰出为黄门郎,并没引起曹睿的关注。一件偶然的事情改变了李丰的命运。有个吴国人来降,曹睿随口问他:“你在江东时听说过中原名士吗?”这人回答说:“我只听说过李安国。”曹叡茫然四顾,问左右谁是李安国,在哪里?左右说就是李丰。曹叡大为惊讶,转李丰为骑都尉,给事中。

曹睿死后,他担任永宁太仆。正始年间,迁为侍中、尚书仆射。这应该算皇帝近臣了,但李丰仍然偷奸耍滑懒于政事,经常借口生病不上朝理事。

按朝廷台省规制,生病达一百天就会被解除官职,李丰就钻这个空子,装病几十天后又来上朝,过几天又病了,就这样混了好几年。这种人这种事好像现在也还有。

李丰家族势力不小。儿子列侯给事中李韬娶曹睿女儿齐长公主为妻。弟弟李翼和李伟都是郡守。(李伟也不是个称职的官员,在司马懿装病期间好酒误事,造成新平、扶风二郡混乱)

曹爽、司马懿并为辅政,李丰两边都不得罪。当时有首歌谣:“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游光,有两种说法,一是传说中的恶鬼,一是传说中的火神。意思是李丰兄弟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清净无为,但内陆里却在图谋大事,是恶鬼。

高平陵事变后,司马懿诛杀曹爽,李丰得知后非常恐惧,站立不起,软瘫在地。

司马师接替司马懿后,李丰为中书令。中书令品秩不高,但却有实权,最有利的是经常呆在皇帝身边。

张缉,字敬仲,冯翊高陵(今陕西高陵县)人,是著名的凉州刺史张既的儿子(可参阅本号《张既:曹魏西北边陲的擎天柱 ——不为人知的三国优秀将领之一》)曹睿时期曾任过温县县令,就是司马懿家乡的父母官。

曹睿时,诸葛亮多次领兵北伐,张缉将门虎子,颇有武略,上书朝廷对付诸葛亮之计。曹叡询问中书令孙资的看法,孙资认为可行。曹睿任命张缉为骑都尉,参与对蜀作战。后来以中书郎出任东莞(今山东沂水县)太守。

公元252年,少帝曹芳立张缉之女张氏为皇后,张缉任光禄大夫,位特进,妻子被封为安城乡君。

有个关于张辑官运的小故事,说曹睿认为张缉的才能足以担当重任,请了个相士来看相,相士左看右看半天,说:“他最高也只能做到二千石的官职(中级官员)。”曹睿压根不相信。

结果张辑的女儿当了皇后,按规定他不能出任高官,这是曹丕为防止外戚坐大定下的规矩,光禄大夫为比二千石,所以张辑还真只能做到二千石官职为止。

张辑性情吝啬,贪财贪官,因为女儿当皇后的原因被免去太守之职,挂一个闲职在家里无所事事,心里非常烦躁,就经常给朝廷上书提出攻打吴国、(蜀)汉的一些建议。

东兴之战后,张缉上书断定诸葛恪离死不远,司马师不解,问他原因,张缉说:“威震其主,功盖一国,想要不死,可能吗?”果然,合肥新城之战后,诸葛恪被孙峻杀死。司马师对张缉赞叹不已,认为他比诸葛恪聪明。

黄门监苏铄、永宁署令乐敦、冗从仆射刘贤等人是被李丰连吓带拉卷带进来的。这几个人都是宦官,有把柄落在李丰手里。李丰威胁他们,一旦举报,他们就会象张当那样被杀(黄门张当与曹爽通谋被杀)。苏铄等人只好听从跟随李丰。

李丰谋反一方面来自少帝曹芳的指使,一方面来自自身心里不安,他觉得自己在中枢任职,掌握机密,儿子又娶了公主,父子内外显贵,害怕引起司马师的猜忌,受到迫害。这种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权臣自然不会放任另外的人成为权臣威胁自己。

李丰家族是否对司马师形成威胁,没有确凿证据,不大好判断,只知道李丰是这么想的。为求自保,李丰与儿子李韬密谋,让其联系张缉和夏侯玄,共同起事。

张辑和李丰是同郡老乡,张缉生病,李丰派李韬去看望,趁机告知此事。张辑知道事情的严重性,虽然答应了一起举事,但还是有所担心,要求李丰好好策划,确保能赢。

夏侯玄是征南大将军夏侯尚之子、右将军夏侯霸之侄、大将军曹爽姑表弟。曹睿时期,因为厌恶毛皇后的弟弟,不愿意和他坐一起,遭到曹睿记恨,再加上他是和何晏一样的“浮华之士”,没得到重用。

曹爽辅政后,夏侯玄才得到重用,出任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州、凉州军事,重兵在手。高平陵事变后,被司马懿解除职务,召回朝中改任太常。

司马懿死后,好友许允对夏侯玄说:“这下你没有什么可担忧了。”夏侯玄长叹一声说:“你咋这么不懂事啊?司马懿还能以通家好友来对待我,司马师、司马昭是不会容我的。”

夏侯玄和何晏是同类人,姿容美好,“朗朗如日月之入怀”。崇尚清谈,两人都是魏晋玄学的开创者。

内外同谋都有了,李丰开始行动。

第一次行动,李丰私下联络弟弟兖州刺史李翼,让他申请入朝,目的是带兵过来增强实力。司马师不同意李翼入朝。行动无疾而终。

第二次行动,当年二月,朝廷要举行册封贵人的仪式,少帝曹芳和司马师等文武大臣都要参加。李丰召集苏铄等人布置行动:“册封贵人时,诸营兵都在宫门守卫。陛下来后,你们一起率领这些兵胁迫陛下杀大将军。你们要秘密地和那些兵将商议。”

李丰一再叮嘱这些人要保密,并承诺事成之后,都封侯升官当常侍。李丰又秘密告诉了夏侯玄和张缉。张辑派儿子张邈和李丰具体联系。夏侯玄告诉李丰要安排布置周详。

大家约定,事成之后以夏侯玄取代司马师为大将军,以张缉为骠骑将军。

各位看出这个政变的漏洞在哪里了吗?李丰等人没有自己的兵,要靠守卫宫门的士兵。苏铄等人要去和带这些兵的将领商议。守卫宫廷的将领,不用说肯定是司马师的亲信,这还能保密吗?

没有兵也敢搞政变,真有勇气啊!后面来说其中的原因。

果然,司马师很快就知道了这个秘密。门客王羕自告奋勇去带李丰来见司马师。在王羕的逼迫之下,李丰只好一起去了。

司马师怒责李丰,李丰知道躲不过了,反过来指责司马师父子心怀奸佞,危害社稷。司马师大怒,让卫士用刀环将李丰砸死。然后迅速将夏侯玄、张缉、苏铄、乐敦、刘贤等抓获送往廷尉府,交廷尉钟毓(钟繇之子,钟会之兄)处置。

少帝曹芳听说李丰死了,非常愤怒,一反常态地强势追问李丰为何而死,太后害怕他得罪司马师,赶紧让人把他叫进宫,不让他追究。

夏侯玄在这件事情上究竟陷得有多深,不得而知。他应该知道这次政变,李丰派儿子告诉过他。另外他与李丰有私交,他们有个共同的朋友中领军许允。在许允身上发生的一件事可以间接证明李丰和夏侯玄的关系和夏侯玄有参与谋反的嫌疑。

政变之前,有天凌晨,有人将一块版诏(皇帝诏书的一种)交给许允的门吏,上面刻着“拜夏侯玄为大将军,许允为太尉,共录尚书事”。许允拿到版书后立即扔进火里烧了,没有上呈给司马师。(许允后来因为其他事情被流放乐浪,死在路上)

夏侯玄是被动接受,被抓后不肯认罪。钟毓亲自去审问,夏侯玄反驳指责钟毓说:“我有何罪?你身为朝廷官吏,却要承接大将军府的指令来审问我,哪你就替我认罪吧。”钟毓因为他是名士,志节高尚不可威屈,但审问判罚的时限要到了,就真的为夏侯玄写了招供状,写完流泪递给夏侯玄看。夏侯玄看后只是点头而已。

审讯完毕后,少帝曹芳召集朝议,一致决定灭李丰、夏侯玄、张缉、苏铄、乐敦、刘贤等人三族,其余亲属流放乐浪郡。

少帝曹芳下诏免李韬与齐长公主所生的三个儿子死罪。李韬赐死狱中,其余的人全部在东市刑场公开斩首。

夏侯玄本来可以逃过这一劫,当初在西北时,夏侯霸要投降蜀汉,临走前叫夏侯玄一起,夏侯玄说:“我岂能以客人身份苟活于敌寇之邦啊?”没有去。

李丰虽然懒散,却是个廉洁的官员,只靠自己的俸禄,从来不找其他门路赚钱养家。儿子娶了公主,李丰也经常约束告诫他不得侵夺别人的财产。

李丰历事两朝,皇帝赏赐的钱帛,他全部给了亲戚族人。赏赐给他的宫人奴仆,也都给了几个外甥。李丰死后,官府前来抄家,发现家里竟然没有一点积余。

李丰的弟弟李翼本来有机会逃往吴国。李翼的后妻是荀彧的孙女,劝李翼逃,李翼不愿逃跑,主要是保护两个儿子。当时律令兄弟犯罪,只追究连坐者,不追究连坐者的妻、子。如果逃跑被抓,则会株连妻、子。李翼以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两个儿子的生命。父爱如山,自古皆然啊!

下面说说李丰没兵也敢发动政变的原因。

其实很简单,因为这件事的主谋是少帝曹芳。曹芳经常召李丰密谈。司马师问李丰谈什么,李丰从来不说。李丰死后,皇帝一反常态地强势追问李丰的死因,也是想知道李丰有没有供出自己。最后,钟毓给李丰的定罪中也暗示这件事和皇帝有关。

如果没有皇帝的支持,就算李丰傻到没兵也要发动政变,夏侯玄、张辑也会那么傻吗?因此,这次政变失败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曹芳被废。

二月平定政变,三月,司马师逼迫曹芳废掉张皇后。九月,废掉曹芳。

废帝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件奇葩的事情。司马师最初是要立曹据。曹据是曹操与环夫人所生的儿子。郭太后一听就炸了,因为按辈分曹据是郭太后的叔叔,叔叔当皇帝,她怎么当太后呢?因此,拒不交出皇帝玺绶。

双方谈判交涉,郭太后坚持要立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曹髦。曹髦是郭太后的侄子辈,她就可以继续做太后。这和慈禧在同治死后不惜违背祖制立同为载字辈的光绪是一个道理。

对司马师来说,立谁不重要,当务之急是要尽快立一个皇帝来稳定政局,于是同意郭太后的意见,让她先把皇帝玺绶交出来,郭太后坚决不交,要亲手交给曹髦。这实际上是不放心司马师,留了一手。

协商好之后,双方配合演了一出戏,完成废帝程序。司马师带群臣上书,郭太后下诏,将曹髦过继给曹睿为嗣,登基为帝。

曹芳八岁继位,二十三岁被废为齐王。离开皇城时,群臣相送者几十人,太尉司马孚悲不自胜,其余大臣也悲伤落泪。“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李丰政变不但没达到目的,反而给了司马师废除长君改立幼主的借口,让司马师的权力更加稳固,但司马师擅自废立的弄权行为也引发了拥曹派的愤怒和恐慌,导致淮南地区再次出现反叛。

下期回到主题,继续聊淮南三叛第二场,毌丘俭、文钦群殴司马师,敬请等候。

(0)

相关推荐

  • 淮南三变(2) | 三国史后期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作者:一名路过的度度 排版:杜若 ▼ 作者为前群雄国史群员,曾用名曹髦.公孙度▼ 我们接着上一讲继续说下去.在王凌之首变被终结之后,司马懿也病死.此时其长子司马师被一干臣子拥护为大业继承者,由此司马师 ...

  • 诸葛诞为什么被逼上梁山?支持不绝对就是绝对不支持

    诸葛诞叛乱是淮南三叛的最后一次叛乱,从诸葛诞的角度来说,包括一部分尽忠曹魏的意思,但更多的还是自保. 诸葛诞和诸葛瑾.诸葛亮兄弟同族,算是诸葛亮的族弟,也是三国中晚期的知名人士.诸葛诞和司马师.夏侯玄 ...

  • 缉:曾备受好评,奈何心有不甘

    念老去.风流未减,见向来.人物几兴衰.开篇依然要提醒出行的小伙伴们要注意防护呀.汉末三国时期人才辈出,他们的后辈又掀起阵阵波澜.本篇就来聊聊张缉,字敬仲. 张缉是司隶冯翊高陵人,这一时期有些不少冯翊人 ...

  • 反抗司马氏

     当年曹操逼司马懿为他服务,不知想到没有,三代之后,他曾经的担心,终成现实.曹氏政权被颠覆了.司马懿是掘墓人.           曹操疑心司马懿,想杀他:曹丕信任司马懿,重用他:曹叡托孤司马懿,依赖 ...

  • 读通鉴(254)曹魏被落井下石

    读通鉴(254)曹魏为何没有忘身捐躯以扶纲常的重臣? 感悟:天下所有做大事的人,实际上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最初所得靠什么?之后维持凭什么?得天下不以道,守天下不以仁,用人才不以礼,这是曹魏这个庞大 ...

  • 《张缉传》:诸葛恪功高震主,岂有不亡之理?

    更多原创.精彩内容 这是<真·三国志>第 300 篇文章 今天来讲 张缉 注:图片皆源于<三国杀>.<阵面对决>.<三国志>及网络,以文为主. 张缉,字 ...

  • 《夏侯玄传》: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随你们写罪状吧!!

    更多原创.精彩内容 这是<真·三国志>第 295 篇文章 今天来讲 夏侯玄 注:图片皆源于<三国杀>.<阵面对决>.<三国志>及网络,以文为主. 夏侯玄 ...

  • 历史上的司马师究竟有多狠?杀妻灭族,比司马昭还心狠手辣

    司马师是一个三国后期的人物,看过司马懿和诸葛亮的争斗史大家肯定知道司马师是司马懿的儿子,在司马懿身边出生入死,并且为司马炎建立晋王朝奠定了基础,扫清宫中的曹氏残余势力. 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后控制了曹魏 ...

  • 曹叡时期的浮华案中都牵连了哪些人?

    末世多轻薄,骄代好浮华.在汉末人们重视名节,有着众多擅长品鉴人物的名士,在他们的品题下士人可以增加名望,这与当时的人才选用制度也有关.本篇来梳理下浮华案中涉及的人物. 写在前面,浮华案发生在曹叡时期, ...

  • 因为司马师的重视,他从曹魏阵营转向司马家族,只为出人头地

    作者:SPIKE 配图:鲁速 / 编辑:清懿 危急时刻,这个诸葛家的人要求先救领导,因此名声大噪 我们说过,夏侯玄无论是从能力还是资历上都绝非是曹爽一般的庸人,那么当一个有能力的人做了违反逻辑的选择, ...

  • 傅嘏[三国曹魏后期重臣,西汉义阳侯之后]

    三国时期谥号为"元"名臣 共3个词条21阅读 高柔 三国时期曹魏大臣 曹真 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傅嘏 三国曹魏后期重臣,西汉义阳侯之后 查看更多 人物生平 弱冠知名 傅嘏是傅介子的后 ...

  • 关己则乱,聪明易被聪明误

    反对司马氏的淮南三叛,最后一叛是257年的诸葛诞之叛. 这次叛乱,诸葛诞手握20来万重兵,实力最强.但面对司马昭的26万大军,却不堪一击. 精细谋划,兵力雄厚,仍快速失败,为什么? 从诸葛诞个人性格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