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四中往事:难忘的同学时代
【东平四中《母校情怀》征文精选】
难忘的同学时代
文/ 栗新立
四十年前,我和小伙伴儿们用稚嫩的双肩背着生活学习用具,满脸兴奋的来到东平四中。
四中的校门横梁上挂着“欢迎您!六级新同学!”醒目的标语。
展现在眼前的学校的一切都令我们感到新奇,巍然耸立的主席台,传达室悬挂的老钟,花样迭出的板报,一排排整齐的大瓦房,路旁的苍翠古柏,到处洋溢着老校不一样的气氛,是古朴?历史?文化?团结?青春?奋进?我想,都是的。
一句“故的毛宁……”英语的问好,引起没有见过世面的乡村少年的哄笑,笑声之余是对老师的钦佩与爱戴。
这位老师就是六级一班班主任杨永慎老师。一位学识渊博、英俊潇洒的老师。杨老师教我们文化知识,
使我们不断地增长知识财富,而且他德艺双馨,他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我们,在他的教导下,同学们的素养日渐提高。杨老师的启发式、唤醒式教育,为学生的自由发展创造无限空间。
老师常说,你的目标是什么?你的高中打算如何度过?这些问题使我们陷入对人生的思考。
在班主任严厉的管理下,数学课、外语课、理化课、语文课等,同学们都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课。作业按时完成,一丝不苟,课余时间,相互交流。
严厉的班主任,严格的校规、校纪、校训,培育了我们优秀的同学。老师倡导:“博学日新,德行天下。”超前的教育理念,使我们不仅在校受益,对于走出校门之后的我们,也能以良好的品格孜孜以求的人生态度拥抱人生,学校的教育成为我们人生成长进步的基石。
我所在的六级一班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总是力争第一,不当第二。
运动会上同学们龙腾虎跃,洒下拼搏的汗水。特别是赵秀梅同学,巾帼不让须眉,在田径赛场上英姿飒爽,勇夺全校第一。
我们还参与修建泰东公路,参与满村搞大寨田,帮助齐村收麦,到大张庄抗旱,去大巴掌柳支农, 参加校办工厂的劳动等。我们积极的参与社会主义建设,汗水洒在接山公社的每一个角落,同时我们班在每次活动中都得到学校领导的表扬和肯定。
每当举办文艺节目汇演,我们班也是最好的,节目新颖独特,别具一格。其中,英语歌唱“东方红”、“敬爱的毛主席”等大合唱,得到了全校师生的赞扬。
我们的板报有形有色,尹燕坤同学的字体工整漂亮,在他策划下,板报的设计堪为全级模范。
在参观烈士纪念馆活动中,我班选派的讲解员担当了主讲,他们绘形绘色的讲解战争场面,激动处情绪高昂,讲到战士壮烈牺牲时,悲痛欲绝,声泪俱下,讲到取得胜利凯旋时,绽放笑容,语声欢快。生动的讲解引起了参观人员的共鸣,时至今日,对当时的场景我还记忆犹新。
我们班的团支书记是一位富有朝气,青春活力的学姐,无论是工作和学习,她都是班中的表率,女中的豪杰。在她的带领下,六级一班同学积极向上。我们参加学校活动的热火朝天的场面在校园里随处可见。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无论课上还是课下,无论困难还是挫折,没有人退缩,没有人敷衍,同学们的态度永远是积极的。
东平四中六级一班的同学拥有着自由、拼搏的精神,绽放着靓丽的青春光彩。在那个“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学工、学农,也要批判资产阶级”的年代,同学们一半学习,一半劳动。但是尽管是这样,我们都为梦想奋斗着。
毕业一年后,教育政策改革,恢复了高考,许多同学通过努力踏进了高等学府,有的参了军,有的当了人民教师,有的当了白衣天使,有的成了国家公务员,还有的当了工人、农民、执法人员等。
毕业后,同学们走上了不同的行业,通过在东平四中的学习,每个同学都是一颗闪亮的星星,在各行各业的岗位上都能看到那抹任劳任怨的闪光点,都在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散发光和热。
我也始终没有忘记老师经常教诲的“博学日新,德行天下”。
走上工作岗位后,我始终坚持学习,团结同事,勤恳工作,学以致用,回馈社会。
回看母校,她用发展的眼光来教育和培养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使大家在离开学校之后依然凭借良好的心态、修养和勤于反思的习惯以及执着追求的信念,展现着优秀的一面,让东平四中六级一班精神不断得到升华。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母校承载着那段青春的光辉岁月,母校是我们心底永远的记忆,母校的校魂永远指导我们前行。
(作者:栗新立,东平四中六级一班学生。本文由作者和东平四中《母校情怀》编写组独家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特别感谢段振业先生的热心收征与精心编撰。祝东平四中——现东平县接山镇中学新老校友安康吉祥,工作顺利,生活幸福,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