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mp损伤分型与MR表现
Ramp损伤最初由Strobel在1988年提出,将其描述为内侧半月板后角及其周围附件损伤的一种半月板损伤类型,但是目前关于Ramp损伤的定义仍然存在争议,一些学者将Ramp损伤定义为传统的半月板关节囊交界区域损伤,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Ramp损伤为半月板后角处的半月板胫骨韧带区域损伤,这是因为通过MRI和关节镜探查对Ramp损伤的诊断存在困难,导致对Ramp损伤的认识出现差异。
在已发表的文献中,尚未对Ramp损伤定义做出明确的描述。只能确定Ramp损伤会引起膝关节疼痛、功能障碍和运动力学特征改变。
目前公认的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的定义为内侧半月板后角的半月板胫骨韧带(meniscotibial ligaments)断裂或内侧半月板后角与后外侧关节囊移行处撕裂是造成这种损伤的主要原因。
Thaunat等将Ramp损伤进行分型,根据损伤区域的不同将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分成5种类型:
①内侧半月板后角与后关节囊区域损伤,该损伤非常靠近后关节囊滑膜,在行关节镜探查时损伤部分的活动度较低。
②内侧半月板后角上部纵行损伤,该损伤较稳定,通过关节镜前方髁间人路进行探查时损伤部位活动度较低。
③内侧半月板后角下部纵行损伤,也称为内侧半月板后角隐蔽式损伤,该损伤应用关节镜前方髁间入路进行探查时不易发现,并且由于半月板胫骨韧带的断裂,在进行关节镜探查时怀疑该损伤部位的活动度非常大。
④内侧半月板后角红区完全纵行撕裂,该损伤部位在行关节镜探查时移动的可能性非常大。
⑤内侧半月板后角红区双重纵行撕裂。
Hash等指出,Ramp损伤在MRI上的最突出 标志是在内侧半月板后角与后内侧关节囊之间插入了一个薄层的液体信号,观察内侧半月板后角与滑膜分离征象。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