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史话六:桓叔离世会给翼城带来转机?可外族却赶来雪上加霜
上一次“晋国史话”,咱们讲述了昭侯由于自己对叔叔姬成师的忌惮,将其一族外封到了曲沃。姬伯本想着叔叔到了曲沃以后,能够缓解他们在翼城时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却不曾想这个决定反而成了庶系族人崛起的契机。姬成师不仅没有因离开都城而失势,反而以“曲沃桓叔”的身份笼络了更多的人心。要不是心急的潘父突然反叛,做出了“杀昭侯,迎桓叔”的恶行,引发了晋人的不满,才让姬成师在“嫡庶之争”的第一次交锋中没能入主翼城。
被潘父杀害的晋昭侯
随着桓叔退回了曲沃,晋国大臣们也拥立昭侯之子姬平继位为孝侯,让晋国获得了暂时的平静。而在下刚好借着这个空档,为大家讲述了秦国、郑国发生的一些故事(郑国故事因为是连续的,所以鄙人一口气讲了三章,实际上后两章的内容是发生在此次“晋国史话”之后的,望各位读者周知),也算是给晋国这平稳期充实一些内容。
可是,正如咱们刚刚提到的,晋国获得的这个平稳期实在是太短暂了,仅仅过了八年,就有一个变故产生了。而这个变故对于他们嫡系族人来说恐怕是一次转机,因为那位在师服预言中,将给晋国带来纷扰,而在现实中也的确引发了“嫡庶之争”的桓叔姬成师亡故了。想想也是,桓叔作为预言中的“关键人物”,又是曲沃一派的领袖,他的离世想必会让身居翼城的孝侯都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但是,桓叔的离世真能给翼城带来转机么?
曲沃桓叔姬成师
结果当然是否定的,因为姬成师虽然辞世,但他还有儿子可以接任曲沃伯的职位。并且,他的儿子姬鱓(“鱓”音shan,四声,同“鳝”字)也是一位能力出众的庶系领袖,这便是在历史上与桓叔同样有名的曲沃庄伯。这真是好容易熬过了严冬,又赶上了倒春寒,让孝侯心里有苦说不出。然而,孝侯自己有苦水倒不出,史官们却帮他留下了印记,《竹书》就用了“(平王)四十一年春,大雨雪” 这样一条关于异常天象的记载,把晋国当时的处境告诉了后人。各位看看这到了春季才降下的“大雨雪”,是不是就像孝侯的心一样拔凉拔凉的呢?
嫡系一脉熬过严冬,又遇倒春寒
但晋孝侯自己心里拔凉拔凉的还只是个开端,由于庄伯的接任,让曲沃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使得嫡庶双方的实力差距更加明显。因此,史学界从曲沃庄伯接任开始,对晋国嫡系一支又有了一个新的称呼“翼侯”。这正说明了,这个时候的晋国实际上已经相当于有两位国君在统管国家,嫡系“晋侯”已经不能再代表整个晋国,只配屈尊为“翼侯”了。
另外,在下还想多分享一个有趣的题外话,即曲沃庄伯姬鱓在《竹书》中被记成姬鋋(“鋋”音为chan,二声)。这除了“鋋”和“鱓”在读音上接近以外,“鋋”这个字还有铁柄短矛、刺杀的意思。这个含义与之后咱们要讲到的,庄伯连续多次进攻翼城,甚至刺杀了孝侯的事件不谋而合。或许正是编撰《竹书》的史官,特意以“鋋”来替换掉了庄伯的本名“鱓”,来暗表他刺杀国君的行为吧。
《中华大字典》中对“鋋”字的解释
讲完这个题外话,咱们继续回到故事主线中。此时,姬鱓继承了曲沃伯之位,将双方的纠葛延续了下去,那接下来是不是要爆发“嫡庶之争”的第二次交锋呢?恐怕答案会让您失望了,翼城与曲沃并没有立刻开战,反而再次进入了和睦期。毕竟庄伯刚刚接管曲沃,还需要时间来稳定局势。而孝伯这方同样是继位不久,也没有实力去主动发难,所以大家想看晋国的嫡庶内斗还要再耐心等一等。可是,内斗没有了,并不是说这故事就要结束了,虽然翼城这边暂时不会受到曲沃一方的骚扰,但孝侯的日子依然没有那么好过。在晋国周围,一个危险的外敌将目光聚焦到了他这只“肥羊”的身上。
据《竹书》所记:“(平王)四十二年,狄人伐翼,至于晋郊”,没错,这个盯上孝侯的外敌正是记载中的“狄人”。并且,从这个“狄”字咱们也能看出,他们并不是周朝王化内的诸侯国,而属于北狄范畴内的一支外族部落。可北狄的范围太广了,总不能所有北狄部落都要攻打孝侯吧,那《竹书》所提到的狄人具体指的是哪支狄人势力呢?在下认为,这个前来骚扰翼城的狄人部落应该是崇尚穿着红色衣服的赤狄。
因为,在春秋时期,晋国周边实力较突出、也最知名的北狄部落要数赤狄、白狄这两支了。其中,白狄靠近秦国,其位置在晋国西部,如果他们要攻打翼城的话,相对距离较远不说,势必还要先与曲沃一派产生交集,才能到达翼城。但《竹书》的记载当中只字未提曲沃,说明这股入侵的外敌不是从晋国的西面过来的。而赤狄这支部落,刚好聚居在晋国东部(今长治盆地一带),且临近于翼城,可以说是最符合记载的外族敌人。
春秋时期,赤狄、白狄位置示意图
那作者“闲叙”你特意提到这样一条关于外族入侵的记载,又通过分析指出“狄人”应该是居住在晋国东部的赤狄,到底有何用意呢?在下的用意其实很简单,当然是这条记载太重要了。因为这看似波澜不惊的骚扰,不仅再一次反映出了晋国当时的现状,还对晋国日后的局势变化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为了让大家也了解这段记载的重要性,我这就具体说明一下:
1、“狄人伐翼,至于晋郊”的记载用词太精妙了
各位请再细读一下《竹书》中的这条记载,您会发现其用词用字十分的精妙。一个“伐翼”的写法不仅帮助咱们分析出了孝侯所面临的外敌是赤狄,还能看出赤狄此次袭扰的主要对象只是国都翼城而不包括整个晋国,换一个说法就是遭到外敌攻击的仅有孝侯这嫡系一方。
而“至于晋郊”这半句,或许有的朋友会理解为到达晋国的郊外、边境。但在下觉得这半句话中的“晋”字,应该理解为“晋国都城”的意思。毕竟狄人如果只是骚扰到了晋国的边境,对于晋国这个春秋时期的大国来说并不算太大的威胁;只有他们能打到国都的郊外,才会让孝侯一方面临腹背受敌的窘境。那史官此处以“晋”字代替了上半句的“翼”字,除了让整条记载不会显得用词重复以外,还把翼城目前仍是晋国国都的意思准确地表达出来,各位说这条记载是不是太精妙、太用心了。
凶悍的狄人
2、“狄人伐翼,至于晋郊”的记载能反映出晋国嫡庶双方的实力
《竹书》的史官们对于这样一条字数不算多的记载,还要做到用词、用字如此精准,自然是为了向后人传递一条重要的信息。而这条重要的信息最明显的部分,就是可以反映出晋国当时嫡庶两派的实力差距到底有多大。
首先各位要了解一下“赤狄”这个部落,之所以他们在春秋时期如此有名,甚至可以成为众多北狄国家的一个代表,是因为赤狄在当时的表现十分抢眼。他们不仅在此时攻打过翼城,在日后还骚扰了邢、宋、郑、卫等国家。特别是卫国,不仅被攻破了国都,还被占领了几乎全部的国土,要不是齐桓公率领着诸侯联军帮助他们复国,恐怕卫国早早就要灭亡了。然而,这还不算完,赤狄在之后依然有动作,竟然连强大的齐国也被他们也侵袭过,您说他们是不是很嚣张。
其次,咱们要看看赤狄欺负过的这些国家都有什么特点。除了这几个国家都离赤狄的领地很近以外,还有就是他们这些国家在被侵扰前都显现出了混乱、衰弱的一面。以卫国和齐国为例:卫国被赤狄险些灭国的时候,正处于爱仙鹤如命的卫懿公执政期间,他整日里与禽鸟为伴,甚至封仙鹤为上卿,让卫国上下离心离德、国政荒废,可以说是春秋时期卫国最乱、最衰弱的一朝,所以他们被赤狄盯上了。而齐国被赤狄袭扰,发生在齐宣公继位之初,并且是“(宣公)三年秋”、“四年夏”连续两次被侵袭。而齐宣公表面上看来在位比较久,又做出过伐晋、伐鲁的行动,理应是齐国比较强大的时期。但实际上宣公之后仅一代,就发生了“田氏代齐”的重大变化,您说说看这已经被田氏完全把控的姜姓齐国内部能不出现混乱和漏洞吗?
爱鹤如命的卫懿公
综合以上同样被赤狄骚扰过的诸侯国的特点,咱们再回过头来看这次“伐翼”。赤狄能把矛头直指翼城却没有考虑攻打整个晋国,不正说明此时的晋国整体还不算衰弱,唯独孝侯所代表的翼城嫡系一派显出了颓势。那不就是明白地告诉咱们,曲沃与翼城双方的实力差距已经十分显著了,以至于外敌都在欺负孝侯而不敢觊觎曲沃。
3、“狄人伐翼,至于晋郊”的记载对晋国日后局势变化的影响更大
通过前面的说明,咱们已经了解了《竹书》的这条记载最显而易见的部分就是体现了当时嫡庶双方的实力差距。而再往深、往后挖掘,您会发现这次外族入侵对于晋国日后的局势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更大。
大家想想看,曲沃桓叔的离世按理说对于翼城一方是一次转机,而接下来的七、八年的和睦期,对于嫡庶双方提升实力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假如没有这次赤狄入侵,曲沃一派会在庄伯的带领下蓬勃发展,孝侯这边也同样也会得到提升,在日后的较量中不会败得那么惨。而赤狄的加入,刚好让嫡系一派失去了这重要的发展期,而与曲沃一方实力差距越拉越大,奠定了最终“曲沃伯”能晋升为“晋侯”的结局。
在赤狄骚扰下,孝侯一方措施发展良机
这下大家应该可以理解在下为何会认为“狄人伐翼,至于晋郊”的记载如此重要了吧?短短的一句话,不仅是当时晋国内部状况的一个写照(翼城弱被外族欺负,曲沃强没有被袭扰),还对“嫡庶之争”的最终结局造成了难以挽回的影响。那接下来,短暂的和睦期也将过去,该开讲翼城与曲沃第二次交锋的故事了吧?鄙人只能说还需要再等一下。因为进入东周时期的故事以来,在下迟迟没有提到的鲁国,在晋国第二次交锋前与周王室之间发生了一段小插曲。所以咱们下次就要去那里走访一下,看一看这个时候的鲁国到底发生了什么。
【关键词云图简史】
为了方便广大史学爱好者能快速回忆起相关的历史内容,作者“闲叙春秋”将在每篇文章结尾奉上“关键词云图简史”,通过8-12个关键词,帮助大家回忆文章内容,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本文关键词:狄人伐翼、桓叔离世、庄伯接任、和睦期、嫡系改称翼侯、外敌侵翼城、赤狄、记载精妙、反映现状、影响局势变化。
关键词云图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