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到“颈肩痛、肩周炎”,艾灸取穴大不同!

将象和,您专业的、靠谱的艾灸指导老师!

01

颈肩痛是经筋病的一种,又称伤筋病证,主要是在经筋分布之处的筋肉挛急、掣引、痹通、转筋、强直、弛缓、体节不用等症。
《诸病源候论》云: “由体虚,腠理开,风邪在于筋故也。邪客机关,则使筋挛;邪客足太阳之络,令人肩背拘急也。”可见风邪、内虚为主要致病因素,同时邪气作用的部位在于经脉。
《灵枢·本藏》云: “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也。”风寒邪气客于经脉,则致脉络血凝气滞无法濡养筋骨、舒利关节。
灸法可借艾灸之火使气血运行通畅,正气得复,邪气得去。
《神灸经论》曰: “灸者,温暖经络、宣通气血,使逆者得顺,滞者得行。”
艾灸取穴
1、风池穴
在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风性轻扬,易袭阳位。在外感风寒时,选用风池可以温经散寒,祛风通络。风池是经络气血凝滞之所在,循经灸之,血行气顺,经脉自然通利顺畅。
2、阳陵泉
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阳陵泉是八会穴之筋会,为治一身筋病之要穴,《针灸集成》云:“筋会阳陵泉筋病治此”,此穴的用法在《针灸甲乙经》有记载:“阳陵泉者……刺入六分,留十呼,灸三壮。”可见,不论针刺或是艾灸,皆可发挥此穴舒筋、壮筋的作用。
3、阿是穴
是指在病痛局部或与病痛有关的压痛点(敏感点)作为腧穴。在颈肩部选取压痛最明显的地方作为阿是穴,取其“以痛为腧”之意。
艾灸方法:点燃艾条,以温和灸法循经脉走形自下而上依次施术于各个阿是穴和风池穴,以穴位感受到温热而不灼痛为度,每穴20分钟;然后艾灸双侧阳陵泉,每穴20分钟,艾灸同时缓慢活动颈部。每日1次。
经验分享:也可以在阿是穴和风池穴、天宗穴、肩井穴拔罐5~10分钟后再施以艾灸20分钟至局部皮肤发热,继而再用拇、食、中指用力按揉、拿捏上述穴位,待各穴区出现酸胀得气感时,再向深部做环形按揉 5~10分钟,并嘱患者活动颈部,若疼痛未缓解,再按、拿阿是穴、风池、肩井穴,手法由轻至稍重,使颈部气血通畅,肌肉放松,则症状可解除。每次按揉 20~30分钟。上述综合措施,效果会更好。

02

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是发生在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键、滑囊的广泛性、退行性病变。肩周炎初起多为疼痛,日久则会发生粘连,重则出现肌肉萎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
中医认为,人过五十便正气渐损,营卫失调,阳气虚弱,肝肾不足,气血虚弱,以致筋脉肌肉失去濡养。如恰遇风湿寒邪外侵,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脉络不通故发本病,或久病气血亏虚,不荣则痛。
《素问·痹论》说:“凡痹之类,逢寒则虫,逢热则从。”艾灸治疗之原理在于提高了局部的温度,使之经络舒通,气血畅通,从而达到温经散寒,活络止痛的目的,病程越短,疗效越好,病程越长,疗效越差,对年龄小者效果好,年龄大者差之。
艾灸对于疼痛或粘连情况较轻的作用比较好,粘连较重时应先用其他方法松解粘连,然后再艾灸帮助恢复。
艾灸取穴
1、肩髃
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有通经活络,疏散风热的功效,是肩部疾患的常用穴。
2、肩髎
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主治荨麻疹,肩关节周围炎,脑血管后遗症,肋间神经痛等。
3、肩贞穴
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可通经活络,主治肩胛疼痛,手臂不举,上肢麻木,耳鸣及肩关节周围炎等病。
4、阳陵泉
5、条口穴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8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条口穴是治疗肩周炎的有效穴。灸之可通阳明经气,驱散邪气,活血通络而止痛。
操作方法:取坐位,全身放松,在上述穴位用艾条温和灸,或者用艾灸盒。每个穴位约20分钟左右,5天1个疗程,中间间隔2天,进入下一个疗程。一般两个疗程会见到不错的效果。
经验分享艾灸同时配合功能锻炼,是治疗肩周炎的基本法则。治疗期间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通过肩部的肌群和上肢肌肉运动,增强关节的适应能力,增大肩关节活动范围,最初幅度要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运动造成损伤。包括爬墙摸高、画圈、健侧手牵拉患侧手、弯腰晃肩、外旋、梳头、后伸摸背、抗重力锻炼等动作。
有选择性地选用锻炼方法,并注意质量及活动强度,在疼痛能忍受的情况下进行,以防止肌肉拉伤和加重病情

艾灸,是治疗肩颈痛和肩周炎的常用、有效方法,但是取穴和方法有差异,希望大家能够辨证施治,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