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芹/冬天的印记

2020年的冬天来临。最近几天淮北突降气温,至零下十余度,让人猝不及防,心生寒意。现在条件好了,出外,防寒服穿着,进家,空调暖气开着,并不觉得受罪。办公室里聊天,几位同龄人聊到过去过冬,都唏嘘不已,我知道,他们感叹什么,于我而言,过往的冬天确是一段段美好的回忆。

滑冰

打我记事时起,每过冬天就没穿过暖和的冬衣。一身棉袄棉裤就凑合一个冬天。破了,母亲就用针线缝一缝;脏了,父亲就用毛刷刷一刷,孩子们都是那样,没谁笑话谁。村口有十几亩大的一口池塘,冬天来了,池塘就结满了冰,四周水浅,结冰就厚;中间水深,结冰就薄。放学了,男孩子们不管不顾的下到水塘里滑冰,不用滑冰鞋,一样滑得好。初学者往往摔得四仰八叉,爬起来继续滑,没有一个孩子因为摔跤哭叫。二黑滑冰技术最高,他能一只脚抬起画圈圈,还能带人滑,是我们村有名的滑冰高手。小孩子们一般不敢在池塘中心玩的,只有大点的孩子敢于走到中间去。水深的地方,冰下有白色的冰圈,我们俗称“马眼”,只要有马眼的地方,冰就薄,有经验的孩子就会躲开马眼区,到冰后的地方滑。我开始不知道,一次,滑着滑着,就到了马眼区,只听,“咳碴,咳碴”一阵冰爆声,我赶紧往外滑,可为时已晚,两腿瞬间掉到冰窟里,我吓得哇哇大叫,几个同龄的孩子也吓傻了,瞪着眼,不敢靠前。二黑闻讯赶到,只见他单脚翘起,一个优美白鹤亮翅,瞬间,把我掠出水面,孩子们都惊呆了。上得岸来,我浑身如筛糠,不敢哭,也不敢回家。早有好事者,飞奔去报信,母亲大叫着来到我跟前,一边骂着,一边挟着我,一路飞奔到家。回到家,母亲点燃一堆火,扒掉我的棉衣棉裤,把我塞进被窝,盖严被子。这才拿起湿漉漉、沉甸甸的棉衣,两只手架在火堆上烤起来。我躺在被窝里,看着母亲被火堆烤红的脸庞,我心里感到无比的温暖,这一幕,永远镌刻在我的记忆里。

钻草屋

冬天的村庄单调而枯燥。贫穷笼罩着人们。为了打发漫长的冬季,大人们三五成群,聚集在生产队的草屋里(生产队放草料的房子)拉呱讲古,天南海北,人情理短,无所不聊。孩子们则躲在一旁听,天气太冷,草屋里又不能点火取暖。孩子们就钻到草堆里,就像老山前线的猫耳洞,里面很暖和。有时,大人们聊天时间太长,孩子们不知不觉就在草洞里睡着了,大人们又没发现,等聊天结束,锁上屋门就离开了,睡着的孩子只能在草洞里睡上一夜,家中大人绝不会因孩子一夜未归而寻找。草屋里,我听到很多故事,五爷爱讲水浒,说唐,只有他是读书人,而且还开过私塾带过学生,我大伯就是跟他学识字的。五爷的故事很精彩,那个时候很多故事听不懂,也不敢问,直到后来,我上了初中,才敢跟五爷借书看,这是后话。大人讲故事,似乎是轮流转。除了五爷,他们只能讲一些家长里短的琐事,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所以,我记忆很模糊。我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人,不善言谈,有时,大人们都贺(逼)着他讲故事,他木讷着,不说话。聚会结束,父亲背着我回到家,说,儿啊,爹我嘴笨,没文化,你可要好好读书,将来替你爹讲故事呀,其实,那时,我刚上一年级,啥也不懂啊。爹搂着我,我躺在父亲的臂弯里,央求父亲给我讲故事。父亲叹息一声,好吧,爹今天就给你讲一段。记忆里,父亲的故事很模糊,大概是说一个叫薛礼征东的故事,说薛礼征东的途中,遇到一个大蟒蛇,挡住了他的去路,他拔剑斩断蛇头,讲得毛骨悚然。后来我才知道,他把刘邦斩蛇的故事套在薛仁贵身上了,我也不再追究。尽管父亲的故事不够精彩,可父亲的形象却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

苦读

时光荏苒,转眼上完了小学。我爱读书,阅读丰富了我的大脑,开阔了我的视野。我坚持读到了初中,和我同龄的孩子大多辍学回家务农了,而我却坚持下来。初中生活清苦而充实,我一心想跳龙门,尽管清苦而不自知。临近毕业的那年冬天,天寒地冻,大雪深数尺,学校离家五六里,一来一回要耽误很多时间,我和几个同学商议,向学校借一间屋,住校学习。四五个同学纷纷响应。我们一起去找校长,校长二话没说,就答应给我们几个腾出一间宿舍。我们欢天喜地,利用课余时间打扫宿舍,清除垃圾。说是宿舍,其实是一间仓库,没有窗户,只有一扇木门,泥墙,草顶,没有床。我们从附近抱来豆草,搭成地铺,各人回家带来自己的被褥,又从学校借来几张破课桌,一间宿舍完工。白天,我们在教室里学习,夜晚我们就回到宿舍秉烛夜读。一次,校长来查夜,发现我们点着煤油灯读书,感觉这样太危险,就取消了宿舍夜读的行为。隔天,校长不知从哪找来一只马灯(汽油灯),说,只准用马灯照明休息,不准许用马灯夜读,想想也是,校长还不是为了我们的安全着想吗?后来我们几个同时考取县高中,这间宿舍和马灯,就永远留在我的回忆里。

再后来,我读书求学直至大学毕业,一路走来,经历了数十个冬天。其中,有暖冬,亦有寒冬,但都没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记,唯独少年时期的冬天记忆清晰,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乡情吧。

作者简介:


李端芹,男,淮北市濉溪县人,中学高级教师。系淮北市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新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业余从事文学创作,网络发表散文、小说、杂文数百篇,有多篇稿件被市县报刊采用,出版文集《山风吹来》《那飘雨的日子》。现供职于淮北市濉溪县城关中心学校。


【别忘了点“在看”哦】

(0)

相关推荐

  • 2018,再见

    2018,再见 2018年的最后一晚,我们全家漫步在文化城西广场,欣當"济源市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成就展."路灯明亮,霓虹灯闪烁,"伟大的变革,奋斗的时代"几个 ...

  • 孩子视角: 2020 我们想对世界说 ......

    [留美学子]第1966期 国际视角的精选文摘 教育·历史·人物·旅游·读书·财经 Memories 专栏 |2020 我们想对世界说... /// 天涯海角,我们的青春 引文 在这场长达半年的抗疫期间 ...

  • 聪明作文:无题(许左)

    无题 文/许左 悦城有一条溪水,溪边住着一个打渔为生的老渔翁,他无儿也无女.有一天,他在溪边打渔时,发现上游漂来一个木盆,里面有一个可爱的小女孩,老渔翁把小女孩抱回家,当成自己的女儿养,乳名阿菡. 兰 ...

  • 【原创】内蒙古|云裳:卫校生活漫忆

    原创作者:云 裳|内蒙古阿拉善盟 卫校生活漫忆 在我们人生的故事里,总有一些幕景.音调足够特别,难以忘怀.当记忆的闸门有时不经意的打开,那些人生中难忘的片段,便扑面而来,而那最清晰.绚丽的片段,充滿诚 ...

  • 刘帆《马灯》阅读答案

    马灯 刘帆 雾峰山下,有一户人家,家里有个传家宝,附近人家基本上都知道. 山里人烟稀少,住户大多散落在各个平坝之处.有峡谷山涧,溪水流泻.怪石嶙峋,树木繁森.山下一片开阔处,池塘水清,树木葱茏,有传家 ...

  • 你,听过鬼故事嘛?

    鬼故事                                                         文/刘述涛 小时候的夜晚,无地可去.看电影的机会十回难逢一回,家家户户也没有电视 ...

  • 高戈平:父亲,生命中永恒的雕像(二)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二刊""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 ...

  • 你最感到孤独的时刻是什么?300个孤独的灵魂,来听听他们的故事吧(全剧终)

    9月9日赶在午夜12点钟前一秒,在公主的南瓜马车到来之前,写下这样一句话,希望听到你们的故事. 一直是我在文章里叨逼叨,我看了留言才知道,原来有这么多孤独的灵魂,聚集在此. 上篇的链接在此你最感到孤独 ...

  • 【黎林】马灯

    初秋的清晨,大地呈现一片深绿的颜色,远处的天空被山边的云朵压得很低.草尖的露水消退了白天的燥热,空气显得凉爽而舒服.七点刚过,天已大亮.汽车穿过城区拥挤的柏油马路,一路向东驶去.城郊的金山坝子,几条宽 ...

  • 【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挪车/李端芹

    事情发生在"五一"威海看海的旅途中. 威海之旅的最后一站是参观海洋世界.在导游的引领下,我们来到威海市海洋馆,远远望去,海洋馆犹如一个巨大的冰箱,雄壮而美丽.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我 ...

  • 【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鞭打芦花车牛返/李端芹

    看到这个标题,估计不少读者云山雾罩,告诉你吧,这是中国一个村庄的名字,它普通的就像一粒沙子,可它的意义却又非同一般.让我慢慢道来. 春秋末期,有一个叫闵子骞的人,年少时,母亲亡故,父亲续弦再娶姚氏,姚 ...

  • 【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风雨六和塔/李端芹

    大年初一的杭州,烟雨迷蒙,天气微凉.位于之江岸边的六和塔,巍然耸立,似乎在讲述着过往的故事.驱车从余杭至之江,约四十分钟,过钱塘江大桥,一座高塔映入眼帘,那就是杭州胜景之一的六和塔. 六和塔,取佛教&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秋临越王城山/李端芹

    秋高气爽,有幸登临越王城山. 越王城山位于杭州市萧山区湘湖岸边,是个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据明嘉靖<萧山县志>载:越王城山,去县九里.其山,中卑四高,宛如城牒,吴王伐越,勾践保此拒吴,名越王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一双舍不得丢弃的皮鞋/李端芹

    暑假去杭州儿家探亲,发生一件令人啼笑的事. 临行前,我专门挑选了一双最喜欢的凉皮鞋,这双鞋是我在市里花了200钱块淘来的,咖啡色的鞋面,带齿的橡胶底,鞋码不大不小,非常适合于我,更重要的是鞋口还有一小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城市带娃团/李端芹

    城市带娃团,顾名思义,指的是生活在大城市,专门负责带娃的一些人.带娃团员,小在45岁,长者至七八十岁.这些带娃团里,又多以老年妇女为主.看吧,每过上班高峰,成群结队的带娃团从小区各个角落冒出,又赶趟似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同学一辈子/李端芹

    伏羊节近,接到老大电话,说一年一度的聚餐还定在老邱羊肉馆.我答应前往,说实在话,每年都是老大安排,确实心感愧疚,老大倒好爽:吃就吃了,哪来那么多废话. 说起老大,他的确有老大的样.很讲究的一个人,同学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天街印象/李端芹

    鼠年阳春四月,瘟疫过罢,一派欣欣向荣.早听说,南湖东烈山有天街,每每隔湖遥望,心向往之,何不去天街一游? 沿沱河路,一路向东,过雷河折南,即到天街.远远望去,天街主峰犹如一座城堡,高高耸立在淮北平原之 ...

  • 李端芹丨《那飘雨的日子》后记

    又到了飘雨的季节. 时光匆匆,距离第一本文集<山风吹来>出版已有三个年头.回想过去的三年,鲜花和汗水并存.文集的出版给我带来了一些荣誉.在县教育局董标老师的关注下,<山风吹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