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成龙的动作之路
上个世纪,香港嘉禾公司因偶得李小龙,从而打败了曾经的功夫片领头羊邵氏公司,颠覆了曾经以套招摆拍为动作片标准的格局,把功夫片向前推进了约一百年,使功夫片进入了新纪元。然而,不幸的是,天妒英才,李小龙竟猝然离世,嘉禾公司的招牌一夜丢失,正当他们急着满世界寻找下一个“李小龙”时,一个动如脱兔的年轻人进入了他们视野,他,就是成龙。
年轻的成龙
成龙并非突然出现,早在李小龙还威震天下的时代,银幕上就已经有他的影子了。他在李小龙的片子中演了一些用来“挨揍”的小角色。如:在《精武门》中,被李小龙一脚踢飞的日本武道馆长替身就是成龙。还有在《龙争虎斗》中,被李小龙抓住头发用擒拿技法杀死的某路人甲打手也是成龙。成龙后来自己回忆在拍摄《龙争虎斗》时,被李小龙挥出的棍子误打到了脸,顿时失去感觉,过了一会才觉滚烫,然后才是疼痛。当李小龙跑过来问他疼不疼时候,他还捂着脸假装说不疼。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下等龙套演员,竟然在日后成为了中国第一个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演员。
被寄予“李小龙接班人”厚望的成龙,并未走上李小龙的宗师之路。而是发挥了自己特长,走向了动作喜剧的道路。成龙的功夫电影,与世界上任何一位动作明星都不同。他有着自己非常鲜明的幽默特色,这在戾气丛生的功夫电影中是十分罕见的。成龙赖以成名的就是这一特色,然而也就是他这一特点,引来了很多人的争议。在李小龙之后的功夫影星中,人们对于各位动作大神的战斗力的排名大概是这样的:甄子丹>李连杰>成龙。也就是说成龙被认为是最不能打的功夫巨星。
成龙曾在《龙争虎斗》中饰演打手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上面那个排次是正确的么?其实,影迷之所以排出这样的位次,并不只是对几位武术家的个人喜好问题,也不是在讨论几位艺术家个人到底谁打架厉害的问题。而更深层次的是对几种不同武术风格的不完整认识的问题。
一般情况来说,影迷们会认为:甄子丹所代表的是擂台搏击术,是实战的代表,所以这种武术最能打。李连杰是中国武术套路代表,套路武术虽也能打人但是以表演为主,所以战斗能力一般。而成龙代表的是杂耍表演,所以战斗力最差。但是,这个问题如果是这样思考就真正出了大问题。事实是,擂台搏击术虽然真实,但是主要应付的是徒手和单对单情况,并且主要是在空旷、宽阔、平坦的地形进行。可很多武术其实在设计时并不是在这种假设上进行的,而是要面对更复杂的街头情况。试想,如果一群手持砍刀的暴恐份子来袭之时,是用拳击对付更好还是抓起一根棍子对付更好?答案显而易见,拿上一根棍子就能使人安全系数倍增。而身为全国武术冠军的李连杰正是一位器械高手,甄子丹曾回忆在片场与李连杰比试棍术,结果两次都是李连杰“占了便宜”。再试想,如果在一个地形比较复杂的场合遇到危险,歹徒从四面涌来,如果能逃掉最好,一旦逃不掉,能合理的利用手边的物品,比如,杯子,椅子、沙发、门、高低不等的铁架等保护自己同时适时又能有效打击对手才应当是最优策略。而此种情况下,成龙大哥的“街头无限制+跑酷+精神淡定”则更有可能首先获得安全。而这就是成龙动作除了幽默外的最大特点。所以,成龙的功夫除了能用来观赏还是颇有其实用意义的。下面我们看一下成龙武打风格到底有哪些合理之处:
《A计划2》
1 合理利用手边环境与资源。
电影《A计划》1和2是成龙巅峰时期的作品,这两部电影可谓群星璀璨:成龙、洪金宝、元彪、黄曼凝、张曼玉、刘嘉玲、关之琳、吕良伟、陈慧敏等悉数登场。该片在动作设计上完全打破了以往任何一部动作片的套路,让人耳目一新。以前的动作电影,无论对手有多少人,主角都一定是以大无畏的精神以一敌百。而《A计划2》中的成龙,则可以做到“多人”同时反攻,他能充满想象力的利用各种环境和手边物品,机智的化劣势为优势从而战胜强敌。让环境做帮手是成龙的拿手好戏。虽然,电影是一种夸张的艺术表演,但是这种打斗思路却值得人深思和借鉴。而《A计划1》中也有这样的设计,比如:经典的小巷追车戏,成龙骑自行车逃跑,后有追兵,成龙随手敲了巷子边上的一户人家的窗户,待屋内人开窗时候正好用窗户拍倒了后面的追兵的场景,让人哈哈大笑的同时,也传达了真正街头打斗的要义,那就是利用一切资源打败敌人,保护自己。这一战术思想,除了成龙,在国外的《谍影重重》和《飓风营救》中也有体现,马特·戴蒙在打斗时除了使用他快如闪电的Kali格斗术外,也对周围环境和物品的利用做到了极致讲究,比如,用书盖住对手的头进行砸拳,这一举动令很多观众不解,难道是保护演员?其实不是的,打过架的都知道,用书盖住头去砸,书会使砸拳的力量扩散使得被揍的一方容易产生眩晕,而且书本也可以遮挡对手视线。而《飓风营救》中连姆·尼森,对车门、杯子等物品也都有所利用。这一打斗方式似乎并不符合传统动作影片中的,地上有枪都不用的君子打斗法,但却是最真实的街头打架的表现。而此种风格的动作电影,已经成为了最前沿的对动作的表达方式。虽然各街斗打星的打斗风格和表现手法各有不同,但其内核原理是一致的。当然,不得不说,成龙大哥的打斗更加充满想象,这在视觉表现力上更胜一筹。
《A计划》中的经典自行车巷战
2 跑酷逃离危险。
身法,历来是成龙的一大看家本领,戏班子出身的他在辗转腾挪上最是拿手。跑酷动作几乎在成龙的每一部动作电影中都有出现。他可以完成诸如:猫爬、反弹墙、钻栏杆、钻车窗、猩猩跳、猫扑等等一系列高难度跑酷动作。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拍《尖峰时刻》时成龙大哥已经不再年轻,可是他的跑酷动作依然轻灵流畅:上墙、转身,顺手推开摄像头动作一气呵成。现如今,提起跑酷人们会先想到是法国人大卫·贝尔在《暴力街区》中的炫目表现,而其实成龙大哥在电影中展示跑酷比他要早的多。虽然大卫·贝尔被誉为是跑酷的创始人,但是大卫·贝尔曾说过他是受到了日本忍者和成龙的影响才创立了跑酷。而泰拳明星托尼·贾也因为崇拜成龙,曾在他的《冬阴功》中借鉴了成龙的跑酷身法,上演了一出精彩的街头追逐戏。必须说,成龙大哥是把跑酷动作带入电影的第一人。而且,成龙的跑酷虽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跑酷,但他跑打结合的风格绝对是独树一帜的,快速的位移配合上他对周边环境与物体流畅使用,能使得他迅速摆脱对手的纠缠。大卫·贝尔的跑酷动作很专业,但是,他却无法像成龙那样既会跑酷又会功夫,一个人可以撑起一个电影。他必须在打星希瑞尔·拉弗利的帮助下才能完成作品。
《尖峰时刻》
成龙的跑酷身法是精彩的又特色鲜明的,但这也是使他受伤的主要动作元素,精彩总是要付出代价的。《警察故事》中在商场中的跳跃,很精彩,但代价是二级烧伤。在《我是谁》中大厦边缘的打斗以及在21层楼斜面的跳落,被誉为全世界最危险的特技。这一切都已经不再是跑酷了,而是一种与跑酷精神更为相关的信仰,成龙就是凭借这种搏命信仰一步步走红的。
《警察故事》中为了做好这惊险的一跳,成龙付出的代价是二级烧伤
3 斗志。
成龙的功夫并不是最好的,这一点在他塑造的人物形象中也可看出。
李小龙只演英雄,他的斗志源于自己盖世的武功,是一种浑然天成的傲视群雄的霸气。李连杰则酷爱塑造大侠,他的斗志源于对正义的信仰,是一种邪不压正的正念。甄子丹长于饰演亦正亦邪的街头霸王,他的斗志源于内心的狂野,是一种不羁的傲气。而成龙一般只会演一些出身底层的小角色,这些小角色武功并不盖世,没有那些精神特质。但却都有着一颗大心脏。成龙所刻画的角色都很乐观,有着坚强不屈、不畏艰辛的精神,这些都和真实的成龙颇为相似。也使得成龙塑造的角色让影迷感觉更加亲切、更加接地气。
《快餐车》中的成龙、洪金宝、元彪
也许有人觉得,打斗能力只是实力的体现,没错,实力确实是核心要素,但是斗志的作用其实一点也不比实力差。看过石天龙截拳道教学的人都知道,他在第一课讲的就是斗志。人必须要有强大的精神,去接受任何挑战才可能战胜强敌。
在成龙早期作品《快餐车》中,他在片尾面对有“喷气机”之称的世界自由搏击冠军宾尼,在开始占尽劣势的情况下,面对生死,及时调整自己的斗志与心态,用平时训练时的轻松状态与强敌进行殊死搏斗,并最终战胜对手,这对武者有着深远的启迪作用。也深刻表现出了武谚所要求的“练如战,战如练”的境界。
除了以上功夫元素,成龙当然更加是一位喜剧表演大师,以巴斯特基顿为偶像的他,在肢体表达上做到了出神入化。成龙巧妙的将功夫与肢体喜剧结合,打造出专属于他的演绎风格。在成龙的很多电影中都有着向偶像巴斯特基顿致敬的镜头,比如:《A计划2》中,牌坊倒塌,成龙戏剧化的幸免于难的一幕与巴斯特基顿在《蒸汽船》中的房屋倒塌幸免的一幕颇为相似。
《A计划2》中这一幕被认为是成龙对巴斯特基顿的致敬
而提到喜剧,中国的影迷一定会想到另一位喜剧大师——周星驰。周星驰的喜剧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加符合中国人的口味。因为,周星驰精妙的台词设计加上石斑瑜的经典配音使他红遍了大江南北。然而,语言是有民族性的,文化是有地域性的。周星驰的喜剧或许更能博得中国观众的欢心,而在西方就没那么受追捧,巨大的文化语言差异使得这一类型的喜剧注定不如成龙的动作喜剧受众程度更广。
如今,不再年轻的成龙大哥依然保持着强大的战斗输出,活跃在银幕之上,我们共同期待他能为影迷带来更多的精彩!最后,恭喜成龙大哥成为华人中首位荣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人,要知道在此之前,全亚洲也只有黑泽明、宫崎骏和蒂亚吉特·雷伊三人获得过此殊荣。成龙,注定成为一代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