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常识15---龙抬头

二月二日

唐 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

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

十字津头一字行。

 

节日介绍

日期:农历二月初二

别称:头牙、龙抬头、春耕节、农事节

简介:头牙,即二月二龙抬头,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此时,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春耕将始,正是运粪备耕之际。 二月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二月二,相传也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称'土地诞',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

历史发展

(1)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还举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

(2)唐朝人已把二月初二作为一个特殊的日子,说这是'迎富贵'的日子,在这一天要吃'迎富贵果子',就是吃一些点心类食品。宋代宫廷在这一天也有专门活动。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述南宋时,二月初二这一天宫中有'挑菜'御宴活动。宴会上,在一些小斛(口小底大的量器)中种植生菜等新鲜菜蔬,把它们的名称写在丝帛上,压放在斛下,让大家猜。根据猜的结果,有赏有罚。这一活动既是'尝鲜儿',又有娱乐,所以当时'王宫贵邸亦多效之'。不过,唐宋时的这些'二月二'活动并没有和'龙抬头'联系在一起。

(3)到了元朝,二月二就明确是'龙抬头'了。《析津志》在描述元大都的风俗时提到,'二月二,谓之龙抬头'。这一天人们盛行吃面条,称为'龙须面';还要烙饼,叫作'龙鳞';若包饺子,则称为'龙牙'。总之都要以龙体部位命名。

(4)元朝以后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各种民俗活动记载便多了起来。人们也把这一天叫作龙头节、春龙节或青龙节。清末的《燕京岁时记》说:'二月二日……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这时不仅吃饼吃面条,妇女还不能操做针线活,怕伤害了龙的眼睛。《辽中县志》记载民国时当地二月二的民俗说:'二月二日,俗称龙抬头。晨起以竿敲梁,谓之敲龙头,意谓龙蛰起陆,盖时近惊蛰之期。农家咸以粗米面作饼及馒首而为早餐。妇女于是日为童孩剃头,盖取龙抬头之意云。'这是辽宁地区的民俗,清晨要用长竿敲击房梁,把龙唤醒。同时也制作一些面食吃。 (5)明清时代时把这天称之为'龙抬头'的日子,因为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蛇、蚯蚓、青蛙等很多动物,一到冬天便进入了不吃不喝不动的冬眠状态,这便是'入蛰'了。等到了二月二前后,天气渐暖,一些昆虫动物好似被春天的阳光和春雷从睡梦中惊醒了一般,因此这节令名为'惊蛰'。百姓传说中的大龙实际是没有的,那种龙就是在蛇、蚯蚓等基础上,我们祖先想象加工出来的。二月初二前后,春回大地,人们期望龙出镇住一切有害的毒虫,期望着丰收。这就是'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除了吃面食外,还有引水入宅的活动。清人《宛署杂民》说:'都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蜓布入宅厨,施绕水缸,呼为引龙回。'这种活动是在节日清晨,人们把草木灰、谷糠等自河边、井边一路撒来,直到家中的水缸边,以求风调雨顺。仅仅有降雨还不放心,必定要把水引入家中,让雨降在自家的田地里,方才如愿。这正是小农经济意识的反映。有的地方还有耍龙灯的活动,也是求雨之意。讲求在这一天剃头,是很多地方的习俗。明清以来,在二月二还增添了'熏虫'、'炒豆'的活动。明人的《帝京景物略》中说:'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熏床炕,曰熏虫,为引龙虫不出也。'清康熙时的《大兴县志》记载,'二月二,家各为荤素饼,以油烹而食之,曰熏虫。'

(6)在北京民间,二月二有很多习俗,比如说'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老百姓要在这天驱除害虫,点着蜡烛,照着房梁和墙壁驱除蝎子、蜈蚣等,这些虫儿一见亮光就掉下来被消灭了。这一天民间饮食还多以龙为名,以取吉利,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牙',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这一天妇女忌动针线,为的是免伤龙的眼睛,就连小孩剃头也叫'剃龙头'。

节日习俗

二月初二龙抬头:

恭祭华胥氏过'龙头节',充满了崇拜龙的思想观念,以为龙治水行雨,决定庄稼丰歉,万万得罪不可。妇女忌做针线怕'扎瞎了龙眼';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车,怕'砸断了龙腰、龙尾'。

俗话说:'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所以大人小孩多在这天剃头理发,意思是剃'龙头',以显尊贵、图吉利。其实,'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一说实为讹传,其中的'死舅'其实是'思旧'的变音,这种说法的起因也与沈阳有关。清朝成立后,当时不少人为怀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剪发以表示'思旧',但又不敢公开与清朝政府对抗,于是就有了'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并一直流传下来。

祭龙:

在过去,龙抬头节是祭祀龙神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到龙神庙或水畔焚香上供祭祀龙神,祈求龙神兴云化雨,保佑一年五谷丰登。不过,在很多地区,特别是南方,人们也把二月初二作为'土地公生日',举行社祭,祭祀土地神。

撒灰:

这一节俗,由来已久,直到今天,许多乡村地区仍然流行。撒灰所用之灰,一般是柴灰,也有用石灰或用糠的。具体做法,各地不同,大致为:将灰撒在门前,谓之'拦门辟灾';将灰撒在墙角,意在'辟除百虫';将灰撒在院中,作大小不等的圆圈,并象征性地放置一些五谷杂粮,称做'围仓'或'打灰囤',以祝丰年;将灰撒在井边,呼曰'引龙回',以求风调雨顺。撒法各地不尽相同,一般是从井边开始,一路逶迤撒来,步入宅厨,环绕水缸,灰线蜿蜒不断,甚为有趣。

熏虫:

进入农历二月,天气渐暖,各种昆虫开始活动,有些昆虫对人的健康是有害的,所以二月二这一天,人们纷纷摊烙煎饼、燃烧熏香,希望凭借烟气驱走毒虫。

击房梁:

就是用木棍或者竹竿敲击房梁,以惊走蛇、蝎等毒虫,毋使为害。有的地方流行敲击炕沿,目的与敲击房梁相同。

炒蝎豆:

这天比较盛行的风俗是炒蝎豆。潍县、莱州等地称作'报捷',谐音爆蜇,据说吃了炒蝎豆,一年不被蝎子蜇。郓城等地称作'炒蝎子爪',孩子们边吃边唱道:'吃了蝎子爪,蝎子不用打。'蝎豆一般用黄豆炒制,有的蝎豆还粘上糖面,有的在盐水中泡过,香脆可口,还有的把面棋子和蝎豆一块炒,花样甚多。吃蝎豆不仅可以辟蝎,还有人说谁要是吃了七家的蝎子爪,谁就能长命百岁。除胶东部分地区外,其他各地的二月二都流行此俗,不过,在蝎豆之外又加上了瓜子、爆米花等,这是炒蝎豆风俗的一个新发展。

吃'鼓撅':

二月二这天大多数农家都吃'鼓撅'(手搓面条),俗称'顶门棍'。为什么吃'鼓撅'?有人说,吃了'顶门棍',把门顶住,邪祟不入,一年太平。有人说,过春节大家都吃闷了、玩昏了,吃一顿'鼓撅'顶灵性,就开始干活过日子了。也有在二月二这天吃搅团的,说是给龙糊鳞整甲,使龙抖擞精神升天降雨。' 还有在这天炒豆子的习俗,民谣曰:'二月二,龙抬头,家家锅里嘣豆豆,惊醒龙王早升腾,行云降雨保丰收。'有人还在附近的药王庙里烧香叩头,祈保平安。

炒玉米:

传说中每年二月二炒玉米的传统,就是纪念玉龙为解人间乾旱之苦,甚至不惜冒犯天条。传说玉龙因不忍人民受乾旱之苦,义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并立下规条,只有金豆开花才会予以释放。人民因感激玉龙义举而齐集一起炒玉米,因样子像金豆开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错,并释放了玉龙。而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亦保留了下来。

节日传说

起源传说1: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

起源传说2:说武则天当上皇帝,惹恼了玉皇大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见民间人家的哭声,看见饿死人的惨景,担心人间生路断绝,便违抗玉帝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次雨。玉帝得知,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到次年农历二月初二,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传说有误,武则天是唐朝时期人物,玉米是明朝才传入中国的,那时哪里来玉米种子?) 龙王抬头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声向玉帝喊道:'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于是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从此,民间形成习惯,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就爆玉米花吃。

起源传说3:二月初二,相传二月初二是轩辕黄帝出世的日子。

起源传说4:龙王因思念失去的女儿,因此总是农历二月初二这天从海底抬头进去,望着失去女儿的方向,以寄思念。

民间谚语

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二月二'也是农村的农事节,农谚曰:'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也有一些地方春旱,春雨贵如油。倘春雨充沛,预示着一年的大丰收。所以又有农谚道:'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在北京民间有民谚说'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龙抬头这一天进行驱虫活动的习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二月二在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惊蛰前后,此时各种昆虫包括毒虫的活动开始频繁,为了避免毒虫的伤害,人们举行一些含有驱虫意味的活动。如用棍棒、扫帚或者鞋子敲打梁头、墙壁、门户、床炕等,以避蛇蝎、蚰蜒、老鼠等虫物。通常还要念吟唱歌谣,如'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不露头。'(天津)、'二月二,敲瓢碴,十窝老鼠九个瞎。'(江苏)

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二月二'也是一个企盼学业有成的日子。过去私塾先生多在这一天收学生,谓之'占鳌头'。学生们也会念叨:'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二月二,接宝贝儿,接不来,掉眼泪儿:'二月二'还是一个媳妇回娘家的日子。旧俗规定,媳妇正月里得住在婆家,出了正月才允许回娘家。所以民间又有'二月二,接宝贝儿,接不来,掉眼泪儿'的民谣,表现出父母盼女归的心态。

(0)

相关推荐

  • 你知道二月二龙为什么要抬头,家家户户为什么要炒豆子吗?

    二月二,是出了正月后的第一个节日.在节日气氛越来越淡的今天,对这个节日的印象,完全来源于儿时的记忆.但也仅限于记住了一句歌谣:二月二,龙抬头,万岁皇爷使金牛,正宫娘娘来送饭,保佑百姓五谷收.此外,就是 ...

  •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作者 :儒风君 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的好日子. 俗话说得好"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了,小仓流." 这是一个吉祥的节日,红红火火的正月已然过去. 人们从此振奋精神,努力赚取一年 ...

  • 节日庆典(15)

    节日庆典(15)

  • DCS七大常识15大问题

    说到DCS的操作,不少工程师都关心应该从哪儿学起?实际应用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其实,DCS是现场施工的平面体现,真正要学还是应从现场学起,然后和DCS的操作界面对应起来.今天就简单的说说 DCS系统的 ...

  • 建议收藏!冬虫夏草基本常识15问,这些一定要了解!

    很多朋友冬虫夏草买回去后,有很多疑问没弄明白,比如一天吃多少克.有什么功效.有什么副作用.怎样保存等等,今天就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冬虫夏草的经典15问,几乎所有人们最常关心的疑问都在这了,保证看完之后不再 ...

  • 生活小常识15条

    生活小常识15条

  • 节日常识4---腊八

    腊 日 唐 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节日介绍 日期:农历十二月初八 别称:腊八节. ...

  • 节日常识5---冬至

    减字木兰花 冬至 宋 阮阅 晓云舒瑞.寒影初回长日至. 罗袜新成.更有何人继后尘. 绮窗寒浅.尽道朝来添一线. 秉烛须游.已减铜壶昨夜筹. 节日介绍 日期:公历12月21.22或23日(冬至日一般都在 ...

  • 节日常识6---寒衣节

    相和歌辞·怨诗 唐 张汯 去年离别雁初归, 今夜裁缝萤已飞. 征客去来音信断, 不知何处寄寒衣. 节日介绍 日期:农历十月初一 别称:寒衣节.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 简介: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 ...

  • 节日常识8---中秋节

    望月怀远 唐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节日介绍 日期:农历八月十五 别称:中秋节.团圆节.八月半.月节 简介:秋 ...

  • 节日常识10---七夕节

    鹊桥仙 宋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节日介绍 日期:农历七月初七 别称:七夕节 ...

  • 节日常识11----端午节

    ​端午即事 宋 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节日介绍 日期:农历五月初五 别称:端午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