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晨韬:浮烟袅袅,水色盈盈
Art陈琦按:
“刀味、水味、木味是水印木刻三大特征。而印画过程中因水的混和,刀痕与木板的肌理被赋予了特殊意藴和性格特征,铿锵的刀痕带有水的洇化苍润,叠加的印痕呈现出透明与安宁。妙曼,空灵是许晨韬水印木刻重要特征,我们籍此可以认定他己将木印木刻中水元素运用到了炉火纯青境地。”
——陈琦
我接触水印木刻的时间并不算长,但系统的学习了水印木刻技术后,我意识到只要能够深谙其中原理和技法,水印木刻创作可以有无限的可能,而各位前辈的创作正是对这种“无限可能性”的挑战。对我而言,挑战某一种“可能性”是当下自我肯定和坚定创作信念的必由之路,我深信当技术不再是壁垒,水印木刻也就自然回归于创作思想、题材内容和表现形式上,而前文所说的水印木刻的特性在此时才会自然显现。
许晨韬《黯然销魂之四》90×90cm 水印木刻 2019
“水印木刻”,顾名思义是以水性颜料为主要创作材料的版种,如何充分合理运用水印木刻中的“水”,往往决定了水印木刻艺术家创作方向和作品的呈现风格。如陆放先生对于水印木刻温、润、晕等特点非常敏感,他笔下的以烟迷雾绕、银妆素裹的西湖为题材的水印木刻作品就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和谐。再如陈琦先生以娴熟的水印木刻技术,将墨色、肌理等元素发挥到极致,扎实的造型和绝妙的光影入画,颠覆了过去水印木刻扁平的图像形式。
可见抓住水印木刻中“水”的特性,对于水印木刻的创作是至关重要的。那么“水”的本质特性是什么呢?不同状态下的水给予我启示:水为液则清澈,水为气则弥茫,水为冰则晶莹。我想不论是哪种状态下的水,当我们进入它的微观视角——“透明”是水这种物质始终如一的特性。如何表达“透明感”是我当下从水印木刻物性角度切入的一次尝试。
许晨韬《黯然销魂之一》90×90cm 水印木刻 2018
版画领域很多版种都会使用各种媒介材料以追求“透明”的效果,例如丝网版画的A邦浆,油印版画的透明油墨等都是表现“透明感“的材料。而水印木刻表现 “透明感”的材料——“水”则更加常见,却也更加特殊。说它特殊是因为大多数透明颜料在印刷后都会留在画面中,形成一定的厚度。
例如:油印套色木刻、丝网版画在表现“透明”这一点上是直接将薄颜料覆盖在一个已经干燥了的图层上,通过反复的罩染补充,来达到丰富、润泽、透明的效果,最终颜料是附着于纸的表面,从而积累一定的厚度。虽然有时颜料的物理厚度不易被关注,但从视觉观感上却能明确的感受到色彩是浮于纸张表层的。而以水为媒介对颜料进行稀释的水印木刻,虽然水性颜料颜色本身就具有温润透明的特点,但无论如何罩染叠加,作为媒介的“水”最终会挥发,画面上也只会留下颜料的色素和颗粒。
与此同时,作为承印物的宣纸此时由于饱含水份,且能吸收细微的颜料颗粒于纸纤维之中,使得色彩深含其中,马连的压印动作使得版面的颜料与纸张的水充分融合,使得水印版画呈现出温润、水色相融的特点。由此,深浅的颜色在多次印刷后,就会趋于饱和,待纸张干燥后每一层的颜色都能深入纸张并相互融合,从而使每一次印刷的画面造型难以区分开来,浑然一体。
许晨韬《黯然销魂之三》90×90cm 水印木刻 2018
水印木刻由于“水”的媒介特性决定了它不会通过“罩染”原理来达到层层递进且每层的造型都清晰可见的“透明”,而是将在“透明感”这种视觉观感以一种共通的方式完成不同媒介的有机融合,也完成了东方哲学中“齐物”的思想理念的图像阐释。如此以来,在我的创作中对于“透明感”的追求不仅在技术上,同时在理论上也有了相应的支承。
许晨韬《黯然销魂之二》90×90cm 水印木刻 2018
我的水印木刻创作《黯然魂销》系列力求表达:当人沉浸于极端忧愁的思绪中时,灵魂犹如出窍的一缕青烟,或凝聚、或弥散。这个系列的创作于我而言有多重意图,也是我力求挑战的“某一种可能”。除了图像传达的主题,在创作中不同的画面部分也有清晰的实验目的:雕像般的人物造型是为了尝试水印木刻中光影效果在人物造型上的表现,而“烟”的造型则是我对水印木刻“透明感”的具体实验。
《黯然销魂之二》局部
在作品中,之所以用“烟”作为创作的对象,是因为我认为要想表现水印木刻的“透明感”,打破其自身的局限性,就必须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水印木刻透、薄、润、晕的特点。而“烟”的造型多样,且变化丰富,轮廓清晰而内在透明,非常适合用水印木刻来表现。
且中国古代绘画中对于烟、云、雾的表现手法也很多,其中有不少可以拿来借鉴与参考。在“烟”表现上,我主要参考的是现实中真实的烟的造型和光影效果,同时借鉴中国传统绘画中烟的形态。运用水印木刻印刷中“染”的技法,将“烟”自下而上进行从深到浅的渐变,以表现烟凝聚时的浑厚感和消散时的透明感。
《黯然销魂之四》局部
《黯然销魂之一》局部
同样的方法,我将每一缕“烟”由内而外进行从浅至深的渐变,以表现烟轮廓清晰而内在透明的特点。这样表现的另一个优点在于,当多缕烟相互叠加后,由于每一缕烟的轮廓深而内部浅,所以即使颜色区别不大,但每一缕烟的造型和走势依然清晰,多缕叠加只会增加画面的丰富度,而不会产生浑浊模糊的问题,使人感觉到接近真实的“透明感”。
在我的创作中,人物的“实在”与浮烟的“虚幻”在画面中形成对比,使得观看者能够引起更多的观看兴趣,画面节奏也更加凸显。也许在之后的创作中我会更加强调和关注这种冲突,也为我后面的创作提供了许多灵感。我希望通过不断的探索,来挖掘水印木刻作为当代艺术创作手段的可能性,同时也不断形成我自己的创作风格。
《黯然销魂之三》局部
《黯然销魂之四》局部
水印木刻犹如一座“宝藏”,想要获取它们必须接受挑战,按图索骥也许能够找到它的位置,但不断的挖掘和辛勤的创作才是我们能够得到“宝藏”的正确方式。随着我们对于水印木刻理解的深入,每一项技术的创新亦或每一种图像表达的选择都将可能是我们打开 下一个“宝藏”的钥匙,而合理地将其运用于创作,才能使我们的艺术作品焕发宝石般璀璨的光辉。我相信水印木刻还有更多的可能性正在等待我们的发掘。
关于作者
许晨韬,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致力于推广中国当代水印版画艺术
艺术家许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