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说||陆游:好家风,才是一个家庭最珍贵的不动产
说起陆游,总觉得他金戈铁马,热血男儿。
还有他和前妻唐琬的爱情故事,凄美无奈。
很少有人知道,陆游在教育子女上,也颇有心得。
大家都熟悉那首妇《示儿》,响遏行云、气壮山河,是他临终前为孩子所作。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其实,陆游一生给孩子写了100多首诗,时常告诫子女要于国有用,于家尽责,于义无暇,于德不亏。
他在四十多岁时写下第一则家训,一直到八十余岁,经过多次修改补充,完成了26则《放翁家训》。
他以至诚的慈父之心,以身作则,谆谆教诲。
告诉我们,家风,才是最珍贵的不动产。
1
读书,最简单的修身之法
陆游出身藏书世家,他自幼聪敏,十二岁便能作诗文。
读书守素业,蝉联二百年。
读书是陆家的传统,陆游自己就有“夜读”的习惯,他常常“挑灯夜读书,油涸亦未已”,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也不稀奇。
他一生好学不倦,71岁将自己的书房取名为“老学庵”,意为活到老,学到老。
他自己用功苦读,也立志让孩子成为博学之人。
《五更读书示子》
近村远村鸡续鸣,大星已高天未明。
床头瓦檠灯煜爚,老夫冻坐书纵横。
他告诉孩子们,人就应当趁着年少勤奋读书,不能虚度光阴。
年轻的时候肯下苦功夫,假以时日才能有所得,到年老时再去品,底蕴便越发不同。
《示儿》
人生百病有已时,独有书癖不可医。
愿儿力耕足衣食,读书万卷真何益!
当然,读书并不是全部。
最小的儿子陆子聿二十一岁那年,陆游给他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读书寄语,被后世广泛引用。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书中虽有大千世界,但书本中的知识终究浅薄,读书最要紧的是学以致用,字字微言要力行。
好的家风,一定有读书的传统。
与书为伴,便是精神富足之源,可以修身养性,安贫乐道。
不管罢官还是复官,不管清苦还是富有,都能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本心。
2
气节,最基本的做人准则
陆游生活的年代正值金兵南侵,中原大片国土沦陷。
他忧国忧民、心急如焚,对朝中以秦桧为代表的投降派恨之入骨。
他时常告诫子女:学习古人的高风亮节,不媚权贵,正直无私,时刻想着报效祖国。
即使做一个老百姓,与那些高官显爵相比,也是无愧的。
他要求子女时常检讨自己,有错必改,人不可能生来即贤,看到别人有好的行为,要主动自觉地学习。
闻义贵能徙,见贤思与齐。
做人如此,做官更是这样。
二儿子陆子龙要到吉州去任地方官,陆游特意写了一首长达52句的诗来为儿子送行。
《送子龙赴吉州掾》
汝为吉州吏,但饮吉州水。
一钱亦分明,谁能肆馋毁?
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做个君子,公正细心,勤俭廉直,报国恤民。
相从勉讲学,事业在积累。
仁义本何常,蹈之则君子。
陆游极为看重做人的气节与风骨,就算穷困而死,也决不改变自己的初衷和坚强的意志。
晚年时,回忆起曾经受诬罢官的事,告诫儿子生活再穷,也要保持读书人的节操:
《示儿》
前年还东时,指心誓江水。
亦知食不足,但有饿而死。
正所谓:“吾侪穷死从来事,敢变胸中百炼刚。”
气节,是做事的基石,是做人的脊梁,是家风中最重要的一环。
人活着,总有比生命和财富更重要的东西。
人不爱国,何以爱家,人不爱家,何以爱人?
君子之道,莫过如是。
3
谦恭,最基本的处世之道
陆游一生颠沛流离,壮志未酬,数十载的生活困苦,并没有打败心中的坚持。
他为官时,为民请命,公正廉洁。
他被罢黜时,安贫乐道,又从未忘记自己的理想。
他希望孩子们像他一样,谦恭有礼,宽容谨慎,不要被欲望左右自己的心。
提到节俭,陆游说勤劳节俭、为官清廉是美德,陆家虽是世家显族,但自己所忧虑的正是子弟的奢侈。
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放翁家训》
提到贪欲,陆游认为这是一般人都有的毛病,人之常情就是羡慕自己没有的东西,而不珍惜自己已有的。
人都有劣根,有些人之本性的事情无可厚非,如果深入去思考,其实做到不被困扰并不难。
但念此物若我有之,竟亦何用?使人歆艳,于我何补?如是思之,贪求自息。
——《放翁家训》
说到尊重,陆游告诫子孙不要以地位高低去看人之高低,不论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不要区别对待。
即使做了高官,也要懂得尊重别人。无论身处怎样的境地,都要保持恭逊。
人士有吾辈行同者,虽位有贵贱,交有厚薄,汝辈见之,当极恭逊。已虽高官,亦当力请居其下。
——《放翁家训》
谈到和人交往,陆游称自己一生没有害过人,而害他的人其情状大多可以原谅,遇到事情,不要与人过多计较,遇到利益矛盾的冲突,便避开。
假使自己有错,应学会放下。做人不能有害人之心,对于害自己的人,尽力避让。
吾生平未尝害人。人之害吾者,或出忌嫉,或偶不相知,或以为利,其情多可谅,不必以为怨,谨避之,可也。若中吾过者,尤当置之。
——《放翁家训》
谦恭、节俭的家风,引导着子女节制欲望,追求精神的富养。
它使人明白,人的幸福来自于内在,并非向外所求。
精神的充盈,远远大于物质的虚荣。
4
家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好家风的传承,往往经历几代人的呵护与打磨。
陆家在唐代“为辅相者”就有六人,“廉直忠孝,世载令闻”,到了五代,因不愿“事伪国”而弃官东徙,沦为平民。
即便为百姓,陆家也是“孝悌行于家,忠信著于乡,家法凛然,久而弗改”。
宋朝建立以后,陆家“百余年间,文儒继出,有公有卿”。
然而,这样一个显贵之家,却始终保持着清廉朴素的家风。
陆游的高祖陆轸出入朝廷四十多年,但一生没有超出日常用度之外的财产;陆游的祖父陆佃,官至尚书左丞,可生活极其简朴。
陆游也是如此。
他深知,言传不如身教,他严于律己,身体力行。
《示子孙》
为贫出仕退为农,二百年来世世同。
富贵苟求终近祸,汝曹切勿坠家风。
陆游并不求孩子们成为达官显贵,但求品德无缺,将家风延续下去。
在他的教导下,孩子们个个都知书达礼,深明大义,虽然没有像父亲那样出色,但都做到了廉直忠孝。
几个出仕的儿子都是清官,尤其是长子子虞。
他在淮西做官时,清正廉洁,颇有政声,故任满离职,百姓挽留,州郡长官上表朝廷,赞扬其政绩。
孙子辈则都是爱国之士,其中玄孙陆天骐在崖山战斗中宁死不向元兵屈服,选择投海自尽,可谓铮铮铁骨。
什么是好的家风?
陆游给了我们答案。
不在于物质上有多么富裕,而在于世代传承的气质沉淀,对精神丰盈的不懈追求,以及立身处世的底气与品格。
它看不见,摸不到,却渗到家族每一个后代的骨血中,成为家族成员之间的精神纽带,甚至成为他们的性格乃至命运的一部分。
陆游虽未给孩子们留下万倾家产,但却给他们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命脉。
一个人真正的富有,不在于家境,而在于家风。
好的家风,才是家庭真正的不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