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糖—为何胰岛素打少了,血糖反而降了?!
1胰岛素打到70多个单位,他已经失去了控糖信心!
2热心激励——他决定去制服顽固的血糖!
3收获结果——5天胰岛素量从74降到24个单位,血糖好了!
1为什么打胰岛素会出现脂肪增生?
采用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点是大家最容易忽视的,那就是注射技术不规范。”北京瑞京糖尿病医院谢良梅大夫说,“在胰岛素注射技术不规范可能导致的众多不良影响中,脂肪增生尤其需要受到关注。脂肪增生是胰岛素注射治疗一项未被深入研究的合并症,会影响胰岛素吸收和血糖控制。根据最新的‘中国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脂肪增生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研究’显示,在被纳入该研究的401例患者中,总体的脂肪增生患病率高达53.0%。与没有脂肪增生的患者相比,脂肪增生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更高,但每日胰岛素剂量却多出11单位。这表明他们反而消耗了更多的胰岛素。但血糖控制却不理想!”
2应该如何避免脂肪增生呢?
谢大夫指出,由于在增生处注射疼痛小,不少患者喜欢在同一块增生部位注射胰岛素,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相反,若按照正确的方法大面积轮换注射部位,能有效避免产生脂肪增生现象,帮助胰岛素更好地吸收。注射部位的规范轮换包括不同注射部位间的轮换,以及同一注射部位内的区域轮换:不同注射部位的轮换是指在腹部、手臂、大腿和臀部间的轮换;而同一注射部位内的区域轮换则要求从上次的注射点移开约1手指宽度的距离进行下一次注射,应尽量避免在一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注射点。一旦发现注射部位有疼痛、凹陷、硬结等现象,应立即避开该部位直至上述现象消失。
关键点:
1.肚脐周围5厘米,不能注射胰岛素;
2.每个注射点之间至少间隔1厘米的距离。
3用短针头能降低肌肉注射风险
对于针头的使用,谢大夫还指出:“使用较短的针头如4mm超细超短型针头能降低肌肉注射风险,也能更好帮助患者轮换注射部位,预防脂肪增生。此外,作为胰岛素规范注射技术的九个步骤之一,注射时正确捏皮的方法以及进针的角度,是胰岛素注射过程中的另一大难点。若操作不规范,较长的针头容易注射过深,到达患者的肌肉层,影响胰岛素的发挥。”
4一针一换也重重要!
专家还特别提醒广大糖尿病患者:除了掌握规范的注射技术,一针一换也很重要。目前市场上的胰岛素笔用针头是按照一次性使用的标准设计制造的,重复使用会影响注射胰岛素剂量的精确性,导致针头堵塞,出现打空针的现象,甚至还会引起脂肪增生。
通过这个案例,我想说说自己使用胰岛素治疗近万例病患的临床经验。
大约有20%的2型糖尿病患者终其一生会在某个时刻开始胰岛素治疗。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都需先使用口服药,当口服药已加至足量和足够多种类时,才可以考虑使用胰岛素。使用胰岛素后,原有的口服降糖药并不撤掉,或只部分撤掉。在使用胰岛素时,只要肝肾功能尚好(血肌酐水平在正常范围,即使尿蛋白高一些也可以),就应与口服药联合使用,最常联合使用的是二甲双胍。二甲双胍对70~80岁的老人来说,如果一直使用,并且肝肾功能尚好,仍然不必停药。但有时需适当减少剂量。
使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即使需要使用胰岛素,每日剂量常常不超过30~40个单位。单纯用胰岛素患者如加上足量的二甲双胍(1.5克/日,分3次),原有的剂量常需减少至少三分之一。
加量过快,虽然血糖降低较快,但有时易导致低血糖,随后会有剂量耐受,常常产生反跳性高血糖。
胰岛素每日总量超过每公斤体重0.8单位时,常常不能提高降糖效果,有时反而使血糖更高,间或夹杂餐前较严重的低血糖。
胰岛素是一柄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不仅达不到降低血糖的作用,还可能会增加低血糖,增加体重,甚至增高血压,导致心脑血管病疾病发生或加重。它并非像有些人认识的那样是“早晚都要用,越早用越好”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一种降糖药,只有使用得当,才会成为我们战胜糖尿病的利器。而且,在治疗中需要努力实现个体化、动态化(剂量需要调整)。使用胰岛素的患者不必紧张,只要耐心、细心,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您一定会成为驾驭胰岛素战车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