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化斗彩到嘉靖年间的大明五彩

来源: 吴昊说瓷我们曾经说过,中国釉下青花瓷从明代永乐、宣德后,便逐步走下衰落,这主要原因,不是我国陶瓷制作工艺、烧练技术的下降,而是明代当时通往西亚的“丝绸之路”中断,“苏麻离青”料告罄,不得不采用国产青花料代替。受陶瓷青花材料的影响,明中,我国釉下青花瓷的质量明显下降,到明成化中期,景德镇出现一种新的工艺、新产品(即,青花斗彩瓷)无可厚非地取代了独霸往日瓷坛近二百年的釉下青花瓷

大图模式明成化后,正德年间,景德镇窑工为重振釉下青花瓷的辉煌,曾采用瑞州(今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一带)"石子青"料 ,但是此料色泽黑蓝灰暗,沉而不亮,达不到预想的效果。至明嘉靖时期,窑工重新起用西域进口的“回青”料,这种现状才有所改变。但是,由于“回青”料稀少,贵似“黄金”,这对于处于社会动感,经济更加衰落的嘉靖王朝,其所属的景德镇御器厂不得不渗入当地的"石子青"混合使用。我国明嘉靖青花瓷,色泽浓艳泛紫。据《江西大志·陶书》记载:“回青淳,则色散而不收;石青多,则石沉而不亮。”嘉靖青花浓重鲜艳的蓝色,应是掌握了回青与石子青恰当的配料比例的结果。相反,配料比例不同,瓷器烧成后,釉下青花呈现的颜色也不一样。由于受到青花原材料的种种限制,可见,当时的青花瓷生产,难以达到明初永乐、宣德时期的效果。

大图模式明嘉靖年间,青花瓷生产振兴无望,我国广大的窑工,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却在成化斗彩工艺的基础上,成功烧制历史上著名的嘉靖青花五彩瓷。所谓的青花五彩瓷,是釉上五彩瓷的一种。五彩瓷,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前者亦称之为斗彩,经两次烧制而成;后一种则是青花和五彩同时上釉,一次成器。嘉靖五彩瓷,在我国陶瓷史上,又称大明五彩瓷。它以红、绿、黄、紫、孔雀蓝、黑彩描画图案,其中红、绿、黄为三主色,亦有金彩等多种色彩的五彩器。生产中,明代嘉靖时期的窑工通常以红、绿、黄三色为主,以釉下青花代替蓝彩,加上瓷器产品造型丰富,布满器身的各种图案纹饰,用笔老练刚劲、灵活随意,充满动感。

大图模式现藏北京故宫的《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如上图),则是这一时间的精品。此罐肩部绘莲瓣纹一周,腹下部绘蕉叶一周,主体部分绘荷花、水藻、游鱼,整体图绘疏密有致。底部用青花楷书"大明嘉靖年制”。我国明代继各种单色釉成功之后,斗彩、五彩相继大放异彩,到嘉靖时期,其五彩瓷,较前代更是光影夺目,且产量惊人。据《明史》记载,仅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就在景德镇御窑烧造供内廷醮坛用的瓷器3万件。明嘉靖五彩纹饰,多以青花为底色,再加红、黄、蓝、绿、紫五色。不过,根据图纹需要,五色不定俱全。如,明嘉靖五彩天马纹盖罐

大图模式历史上,明嘉靖五彩秾艳热烈,填笔简朴自然,盛极一时。据考证,形成此种现象,与嘉靖皇帝本人尊崇道教、深信五彩辟邪有关。以下的五彩云鹤纹罐,色彩浓艳,画迹工整,主题纹饰以云鹤为主,充满神秘的道教色彩,从中,我们便可以了解当时宫中的盛况。

大图模式可以说,具有典型宗教文化色彩的嘉靖五彩,来源于嘉靖皇帝平日对道教五行学说的理解和参悟。作为皇宫的主人,他的思想和行为自然体现到宫中的切生活中,即瓷器的装饰也不例外。不过,他的这一行为,却无形中创烧了中国瓷业的一个新品种----嘉靖青花五彩瓷,更为重要的是,他把宗教思想和文化带进了中国瓷业界,拓展了我国瓷器的应运空间,把陶我国陶瓷审美提高到更深更广的境界,促成了中国釉上彩瓷第一个高峰期的提前到来。2000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以高达4404.475万港元成交,成为当时成交价中最高的中国瓷器,这就是对这一时期我国嘉靖五彩瓷的最好诠释。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