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元朝人所写的诗,就因为写得太好,《全唐诗》误将其收录
我们学习唐诗,用得最多的选集自然是清人蘅塘退士所编的《唐诗三百首》。实际上,那是为了节省时间,将唐诗中最为脍炙人口的诗篇选入其中。如果论到数量,无疑是康熙年间的《全唐诗》最为丰富。它一共收录了二千八百七十三人的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诗。但是,它也存在着好几个问题,其中一个是将数百首其它朝代诗选入,这首《题龙阳县青草湖》便是如此:
这首诗的作者叫做唐珙,字温如,知道他的生活年代,自然就能断定此诗到底是不是唐诗。在《全唐诗》中,唐珙的注释为晚唐人。实际上,唐珙是元末明初人,他的父亲叫做唐珏,是南宋遗民,曾经与义士一起,收敛过被盗掘的宋陵遗骨。而且唐珙的生平事迹虽然少,但在《御选元诗》、《元诗选补遗》中都有一定程度的介绍。
更为关键的是,这首《题龙阳县青草湖》的诗,在以前的唐诗选集中都没有被收录,而元人赖良编撰的《大雅集》中首次出现此诗。
因此,完全有理由判定,这首诗就是《全唐诗》的编纂者弄错了。而且这种错误不止一次,在《全唐诗》中竟然多达数百首。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呢?除了唐珙的名气确实不大,不引人注目之外,这首精彩绝伦的七言绝句,有着明显的唐代风格,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题龙阳县青草湖》中的龙阳县,就是湖南汉寿,而青草湖,实际上就是洞庭湖,因此它还有另外一个题目叫做《过洞庭》。诗中的第一、二句,就展现出作者不同凡响的功底。“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将历史与眼前之景巧妙地结合起来。它不仅以拟人化的手法来形容洞庭湖,更是穿插了神话故事,让人眼前一亮。
第一、二句中,诗人明面上是说秋风起,将洞庭湖水吹得衰老许多,而一夜愁死,又让湘君多了白发。洞庭湖都老了,本该是永恒不灭的神女湘君也老了,可见作者利用这种新奇的手法,营造了一个多么悲凉的场景。
如果说前两句,是以虚写实,那么后两句则是以实写虚,其实是在描述醉酒后的状态。“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说的是在入夜之后,诗人喝得伶仃大醉,然而他随着客船飘荡在洞庭湖之上,明亮的银河倒映在水中,作者完全分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在洞庭湖上泛舟,还是在银河之中划船。
在写作手法上,我们见过很多诗歌是在前半段极尽渲染繁华,后半段陡然画风一转。然而这首诗可谓是先抑后扬,它先说清楚悲凉之感,然后将梦境描绘得如诗如画,如此美好。这就形成了巨大的落差,这种落差不用作者明言,我们都能理解,那就是告诉我们,这样的美景,只能出现在梦境之中,要想得到它,还是只能借酒消愁,逃离现实社会。
这首诗的写作手法极其高超,它虚实结合,带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色彩。读起此诗,我们会伴随着作者,产生一种莫名的惆怅。在如此空灵的诗歌世界中,带着梦幻般的色彩,却有千般无奈和愁情,这无疑就是此诗给我们产生的惊人震撼力。
其实,在此诗之前,洞庭湖的诗歌层出不穷,李白都曾经写过《游洞庭湖》: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李白的粉丝太多,小珏一般不敢乱说,但是在此我不得不发表个人的意见。那就是单单比较这两首诗,唐珙的《题龙阳县青草湖》甚至要超过李白的《游洞庭湖》。它得到的不光是想象力上的胜利,更是诗歌意境上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