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提升慢,也许是你没懂跑表背后的秘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过去几年,身边健身跑步的人越来越多开始参加马拉松,越来越多的跑者将完成全马作为对自己锻炼的目标和挑战!家里没有一两块奖牌,都不好意思称呼自己为跑者。
同时呢,这几年运动穿戴设备已逐渐普及,具有齐全数据的跑步手表几乎是所有跑者的必备装置。
如果想提升跑步成绩,拥有一只完善的跑表只是开始,真正起作用的是了解数据其背后的意义,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最终跑得更好。
请注意,「好」并不单纯地指提高速度。远离伤患,比跑得快更重要!
最近在文章的后台留言里,常常会遇到小伙伴询问关于心率、步幅的问题,比如说,在慢跑时,心率会上升的非常快,而且跑了很久也降不下来,还有的学员遇到了不会设置跑表心率的问题。
让我们来看看这位跑步研习社学员小商的故事。
我是17年开始跑步,最早跑步时用的是各种跑步App来记录自己的数据,比如说速度、距离等等。
跑步的人买装备有很多理由,训练、参加各种赛事、奖励自己PB......我也找了个跑马的理由,入手Garmin forerunner245,比起跑步时一直拿着手机,跑表的续航时间长,而且方便携带,数据也更加多样化。
买了跑表之后才发现“一入跑表深似海”,这手表和手机果然不能相提并论,功能之多、数据之复杂,步频、步幅、平均垂直振幅、平均触地时间、最大摄氧量……让我有点忍不住想研究一下。
当然,知道了这些数据,仅仅算是了解了我自己,但是该怎么解读数据,就成了我的疑惑,毕竟拥有一块跑表目的更在于怎么利用它提高成绩、改善跑姿!
今年3月份,我偶然在朋友圈看到跑步研习社的「七天玩转Garmin跑表陪伴营」,毫不犹豫就报名参加。
跑步想要效率高
步幅步频很重要
跑步如果想提高成绩,要么是加快步频,要么加大步幅,或者两者同时提高。但是步频过快,可能使心率增高;步幅过大,有受伤的风险。
对我个人来说,步频至少都是在180以上,刚开始跑步时步幅基本都是70厘米左右,所以即使步频快,但是配速也很慢。
因为身高矮,刚开始认为提高步幅对于自己来说不太可能,所以想通过加快步频来提高成绩,但步频过快确实会让心率加快,难以长时间坚持,在教练指导下通过改善髋关节的活动性、加强大腿后侧肌肉力量等方法,步幅从70厘米提高到了90-95厘米,并且基本没有大的伤痛发生。
左右平衡最根本的意义
在于降低受伤的隐患
触地时间长的一侧势必要承担过多的冲击,而且,不平衡还会造成下肢力线的异常,容易造成关节部位的损伤。
通过对比两天的跑步结果,一次跑步机匀速跑和室外慢跑,果然如老师讲的,速度加快了,触地平衡值的差就会变大,薄弱侧问题立马凸显出来, 说明了双脚的不平衡性。
对于日后弱侧腿部针对练习有很好的训练方向,加上推荐几个针对性的腿部强化动作给我带来的帮助真的太大了。
经过21讲的理论学习和实训,深刻感受到自己之前都是瞎跑,不知道有多少是垃圾跑量,之前迈出的每一步可能都在无形中伤害着自己的膝盖。
所以,把这么好的课程记录下来,监督自己,把Garmin跑表的功能挖掘出来,帮助我们改善跑步数据提高成绩。
近期「Garmin跑表7天陪伴营」开启的二期,如果你在使用跑表过程中也有以下疑问,就赶紧报名参加吧!
● 如何准确设置Garmin手表?
到手即用,不会进行个性化设置
● 如何分析跑后的数据?
跑表仅用来记录距离、配速、心率等基础数据,功能挖掘不到10%
看到训练后的数据就头疼,如触地平衡、垂直振幅等。
● 如何利用跑表预防伤痛?
解读跑表背后的数据,快速找到问题所在,让跑步更科学,让PB更有效!
● 如何利用跑表制定训练计划?
合理利用佳速度和Connect做好训练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