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这地方漏粉条要添加大麦芽,结果排队者每天络绎不绝
每到春节前,河南孟津县朱仓村里的四、五个漏粉条作坊就开始生火搭灶,主漏者手端粉瓢,边敲边漏,而四邻八乡的乡亲们则车拉肩扛着自家的红薯淀粉,在粉坊前排起长队,等待漏粉条。据了解,朱仓村漏粉条与别的地方不一样,需要添加一种东西,而添加后,漏出的粉条不需上冻就可以直接晾晒,且天然纯正、筋道耐煮。
朱仓村位于洛阳北邙山上,因祖祖辈辈种植红薯而传承下来一手制作粉条的独特技艺。“手工漏粉条的工序在北方都大同小异,都要经过打浆、漏丝、煮熟、捞丝、冰冻、晒丝等,但我们这里却不需要冰冻就可以直接晒,晒出来的粉条根根都不粘连,这是我们最独特的地方”,40岁的漏粉人朱西锋对摄影师介绍。
朱西锋漏粉条已20多年,他说:“我们村在打浆粉时要加入大麦芽糊,这种纯天然的添加物是我们祖上发现并传下来的,加入大麦芽糊后不用再加其它任何东西,漏出来的粉条能直晾晒。”图为放在作坊边上的大麦芽。
据了解,大麦芽在放入浆粉前需要用碾子或蒜臼将其碾打成糊状。
图为一名男子正在用碾子碾大麦芽。
“春节前是漏粉条的旺季,每天来漏的人都多,我们早上4点就要生火烧锅、和粉,一直干到晚上9点左右。一个班要有五、六个人才能完成整个工序,特别是我们端漏瓢的,一只手要端近十斤的漏瓢,另一只手要不停地敲打,抖动敲打的快慢、用力大小都必须恰到好处,不然漏出的粉条粗细不均匀”,朱西锋说,“这个活一般要三个人轮流干,十几分钟一换,即使这样干一天下来也是胳膊酸庝。”
漏粉条大概持续两个月左右,期间每个作坊都要加工十多万斤红薯。图为在作坊前排队等待漏粉条的乡亲们。
图为粉条漏出来后,漏粉人把冷水缸里的粉条用手整理成束串到专用木杄上。“端漏瓢是漏粉条最累且需要技术的活,拿的工钱也最高,一般一个月能收入万元左右”,朱西锋介绍。
图为漏好的粉条经过凉水清洗后被直接挂起来晾晒,这是朱仓村漏粉条和别处不一样的地方。
图为晒干的粉条。这种粉条粗细均匀、颜色略白,食用时口感纯正、劲道耐煮。我国地大物博,百姓聪慧,很多发现和创新都出自民间,大河乡土致力于探索和介绍这些民间生产生活经验,为人们开启新思路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