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纸媒这么衰 资本为何偏爱鸡汤媒体?

作者:张江 来源:蓝媒汇
原创稿件,转载请授权

比起“新华网将要上市”这样举世瞩目的大动作,昨晚9时,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名称为“特别传媒”)在新三板挂牌上市的消息,简直乏善可陈。

嗯,就是那个经历15载依然矗立,并活的不错的杂志《特别关注》。

上市消息中是这样介绍《特别关注》的:《特别关注》,自2000年创刊以来,逐步构建起“激荡人生智慧,抚慰读者心灵”为内核的内容框架,形成了成熟又独具魅力的文本品质,吸引了海内外成千上万的读者。15年来,《特别关注》席卷全国31个省市的8万家报摊。创刊4年发行量过百万,5年过200万,2013年达400万,成为发行量最大的华文期刊。

当然,还有一点值得一提,这是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控股、在新三板挂牌的第二家公司,也是第一个登陆新三板的华文期刊。

除此之外,以一家传统媒体为卖点跨入资本市场,真的不多见了。看看人家排队IPO的准上市传媒大亨们,个个都攥着新概念:新媒体、大数据、云计算还有种种未来高能技术。这么看来,以鸡汤和中年男士为卖点的《特别关注》,真的没什么特别。

是的,心灵鸡汤和中年男士。

在市场上,与《特别关注》同质化的竞争的媒体,也是名声在外。比如《读者》、《知音》、《意林》等。但《特别关注》的脱颖而出在于其多出了一些时政内容,并少了一些煽情鸡汤和成功学。有知乎用户评价这本杂志——简洁、民生、大视野;读者定位在刚刚过了读《故事会》、郑渊洁笑哈哈的年龄。

无论“中年男士”的读者定位是否精准,《特别关注》还是把握了新媒体时代传统杂志的生存特性——给那些几乎不怎么使用(或懒的使用)移动终端设备人准备的纸质新闻甜点,它当然不会如澎湃新闻般严肃,也无法创造某种交互体验,但就如《老年时报》一样,在恶化的传统媒体环境中,依靠精确地定位生存下来。

甚至,这家媒体在新媒体转型上看起来确实相形见拙。《特别关注》的微博只有24个粉丝,总共发了41条微博,这个量级还没有其社科专栏主编的粉丝多;它的公众号每天推送鸡汤式的文章(你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少个鸡汤号竞争),相比那些鸡汤、成功学大号,其单篇阅读量也只有3000左右;而那个贴上“成熟人士读者文摘”的官方网站倒是有些特色,但现在的年景,网站的影响力是显而易见的。

但数字保持增长是值得肯定的。《特别关注》是一本市场化杂志,在市场不喜欢纸质媒体的情形下,鸡汤类纸媒仍旧能顽强的抗衡互联网带来的冲击,仔细想想,确实有道理。

第一点,《特别关注》这一类的媒体,多少还是受到一些网络挤压。但你仍能在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的驻站报刊点发现这些媒体的身影(甚至很多城市的普通报摊不再经营当日报纸,也会挂出来这些纸媒)。原因当然是得益于其受众群体——不愿耗费流量在长途的火车、汽车上,而这一类以鸡汤标题见长的读物,正填补了这些时间空白。

其次,纸媒的阅读习惯虽然大幅降低,但其主要受众群体中老年人仍旧对“读报看刊”抱有情怀。所以《老年时报》这样的媒体仍旧能生存并且活的还不错是显而易见的——《特别关注》亦是如此。

最后,这一类媒体的标题设置大多引入猎奇、成功、暖心,这大概算是对动不动就将社会新闻放在头条的传统媒体一种补充——毕竟生存需要正能量。

所以你看到的,传统的不能再传统的《特别关注》拎着一大群拥趸跑向资本市场,成为传统媒体圈里为数不多的资本接棒者,但接踵而至的问题是,一旦鸡汤和成功学失去了魔力,其受众人群更替为互联网一代——这些杂志的路还能走向哪?走多远?

蓝媒汇——传媒圈第一新媒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