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形意、八卦、太极三拳合一 ——写在孙禄堂先生诞辰160周年之际
武术自由谈
不拘一格,不循常规
新角度,新思维
关键词:形意、八卦、太极、三拳合一、建构、孙禄堂、天地人、思维逻辑、变化的无限性、必然的确定性、自然的自主性、中枢。
内容提要:本文界定了三拳兼练与三拳合一的区别,提炼出孙禄堂三拳合一武学体系在五个方面的创新型成就,揭示了孙禄堂三拳合一武学体系不仅是一项拳与道合的践行体系,而且还提供了一种独到的思维逻辑和方法论。同时批评了时下一些不具有实质性创新内容的应景式思维。最后提出武学中想象力的基础和限度。
自从1915年,孙禄堂创立了他的三拳合一的武学体系以来,在武术界经常听到三种声音:
其一,高度赞誉。这种评价主要在孙禄堂生前乃至他去世后的30年间。斯时诚如1934年1月29日《大公报》所载“孙福全传”记载——“合形意、八卦、太极三家,一以贯之、纯以神行,海内精技术者皆望风倾倒。”
又如1947年5月6日《北平日报》郑证因所著“武林轶事”记载①——
“近五十年间,集太极、八卦、形意三家拳之大成者,为孙先生一人而已。……所以他对于拳术之所得,于三派中长幼两代,无出禄堂先生之右者。”
其二,抢夺成果。为此一些人把兼练三拳说成是三拳合一。于是认为三拳合一是出自那个所谓的“后门之会”。这个论调的代表人物是韩超群、马礼堂。
其三,武断贬低。认为三拳合一把形意、八卦、太极三拳都弄的不是原来的样子了。使三拳失去了各自的特性。这个论调的代表人物是徐纪。
以上三种评价中,第一种是当年职业武术界的主流评价,反映了当年武术界的公论。第二种是在孙禄堂去世后,一些人把三拳兼练混淆为三拳合一,说明他们根本不懂什么是三拳合一。至今武术界中不少人仍没有搞清楚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反映出近几十年来武术技理研究的浅陋。第三种,说明徐纪不懂三拳合一为何物,而且或出于有意曲解,或出于无知,反映出他对近代武术史及其人物认知上的陋谬。
综上,笔者感到有必要对三拳合一武学体系作一个初浅的介绍。
一、关于三拳合一的三个层次和三个基本特征:
1、三拳合一的三个层次:
下乘:三拳合一的武学体系使原有三拳的技击效能皆有提升。
中乘:三拳合一的武学体系是融合百家之艺的基础并使百家之艺的技击效能皆有提升。
上乘:三拳合一的武学体系针对的是对中国武术进行体系性的整体建构,使之技击效能提升至与道相合,立于不败之地。
2、三拳合一的三个基本特征:
三拳具有共同的技能基础。
三拳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每一次技击行为的致胜效能皆超越三拳中任何一门的效率与效果。
二、孙禄堂的三拳合一武学体系概略
孙禄堂构建的三拳合一的武学体系是他为中国武术进行体系性再造建立的基础,是孙禄堂对中国武术进行了从技击制胜到文化建设的体系性建构和体系性创新,使技击制胜与道同符,而立于不败之地。
孙禄堂三拳合一武学体系的着眼点极为深远高阔,不仅着眼于对当时武艺的技能进行总体提升,而且更关注武艺的修为对于人格的影响。孙禄堂说:
“圣人之道无他,在启良知良能,顺其自然,作到极处,而成一个全知全能之完人耳。拳术亦然,凡初学习练时,但顺其自然气力练去,不必格外用力,练到极处,亦自成一个有体有用之英雄耳。”②
孙禄堂在此指出:研修拳学的意义在于使研修者成为一个能够“志之所期力足赴之”的人③,一个向着全知全能之完人和体用兼备的英雄不断进取的人④。这是孙禄堂对其武学体系的立意。
孙禄堂三拳合一武学体系的主要特点是从五个方面对中国武术进行了整体性、体系性的创新型建设:
1、 揭示了作为中华文化最高范畴的道在武技中表现为内劲⑤,武技合于道则立于不败之地。由此孙禄堂构建了以完备内劲为统御的技击体系。
孙禄堂先生揭示的内劲,后来被证明是有生理学依据的,其生理学原理就是内稳态机制。孙禄堂先生将这一机制通过其武学体用体系拓展到技击制胜的层面。
内稳态这一机制表现为:目标差→信息传递→负反馈调节→回到目标,这样一个自动自主的适应性循环过程。内劲在这个过程中是可以不断拓展的,具有一种适应性的自主学习机制。有关其进一步的生理学原理,有兴趣者可以参见坎农的《躯体的智慧》、维纳的《控制论》、艾什比的《控制论导论》、普利高津的《从混沌到有序》及金观涛的《系统的哲学》。
2、以易经为其拳理之源,借用《周易阐真》中丹道修为的理论,将其发展为拳理⑥。
3、提炼出完备内劲的体用法则,围绕着直中、变中、空中来完备技击技能制胜效能⑦,揭示出这一法则与儒家的诚中、释家的空中和道家的虚中之理相互呼应,即所谓诚一、万法归一、抱元守一⑧,由此上升到哲理的层面,这里所谓“一”就是“道”在拳中的具体呈现——内劲。
4、 将儒释道三家的心法与拳理相互印证、相互启发⑨,对以儒释道三家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具有一种扬弃的作用,即为中华传统文化注入了主体性精神。
5、通过构建孙氏形意、八卦、太极三拳合一的武学体系,完备了技击制胜的效能结构,同时显豁出这一武学体系不仅是一个技击体用体系,而且也是一种认知逻辑和方法论。
孙禄堂通过上述这五个方面的创新性成就构建了三拳合一、与道同符的武学体系,其具体内容在他的五部武学著作和诸多文论中都有详细论述。因其内容所涉渊宏,这里不展开介绍,有兴趣者可以去研读孙禄堂的著述。
由上可知,孙禄堂构建的拳与道合、三拳合一的武学体系有两方面意义:
其一为提升中国武艺的技击效能与道同符并立于不败之地建立了共同的基础。
其二为鼎革武术的精神、提升武术的文化价值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可知,孙禄堂创立的三拳合一武学体系具有的效能境界是那些仅仅兼练未经合一的三拳无法达到的效能境界。
三、孙禄堂建构的三拳合一武学体系对武学的启示
如前所述,孙禄堂建构的武学体系不仅是一个技击体用体系,而且也呈现为是一种认知逻辑体系以及方法论。
即通过武学体用——天——变化的无限性、地——同一的确定性、人——自然的自主性之间的关系,折射出体悟逻辑与思维逻辑之间具有认知同构关系。
孙禄堂将此称为:八卦拳属天——变中(万法归一)、形意拳属地——直中(诚一)、太极拳属人——空中(抱元守一)⑩,孙禄堂武学建立了这三者之间运动变化、相互作用达到高度统一的逻辑关系。
孙禄堂三拳合一的武学体系对这一逻辑关系呈现为:
八卦拳属天,培育万物演化之理,体用极尽变化之能。因此就变化而言,八卦拳为最,亦为此道筑基。其使太极一气感应之意通过其变化自如之功(变化的无限性)得以发挥形意协同作用之效。因此,从变化自如的层面,八卦拳连通了太极拳与形意拳这二者的功效,是使之得以最大发挥的中枢。
形意拳属地,培育格物致知之道,极尽至大至刚、协同作用之能。因此就形与意之间的协同作用而言,形意拳为最,亦为此道筑基。其使太极一气感应之意以及随感而变(应变)的八卦拳效能发挥出最终制胜的作用功效(必然的确定性)。因此从协同作用的层面,形意拳连通了太极拳与八卦拳这二者的功效,是使之得以最大发挥的中枢。
太极拳属人,培育一气运化的自然之理,极尽空灵感应中自然的自主应变之能。因此就空灵感应而言,太极拳为最,亦为此道基础。其使技击时因何如此变化、因何如此作用都有依据(自主的自然性),贯穿变化与作用的全过程。因此从空灵感应的层面,太极拳连通了八卦拳与形意拳这二者的功效,是使之得以最大发挥的中枢。
浅显的说,在接触的一瞬太极拳告诉你变或不变以及怎样变。八卦拳在未接触时告诉你如何通过变化造势,以及在接触的瞬间根据太极拳告诉你的怎样变,八卦拳提供最大程度的多种变化的可能。形意拳在与敌接触的一瞬告诉你如何产生最大的作用功效,无论是怎样变,还是这么变或那么变,当变无所变时,这是就要靠作用协同的程度论成败。形意拳提供了最大程度的作用协同的能力。当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建立在共同的技能基础上时,技击中何时变,变或不变,怎样变,如何变以及协同作用就成为一个自组织的功能体系,这个体系也因此具有了生命体的特征,即所谓灵性,这个灵性就是内劲这个机制。
变化的无限性、必然的确定性与适应的自主性之间既是一种互为动力的逻辑关系,又是一种互为中枢的逻辑关系。
孙禄堂发现了上述这一逻辑关系并以此鼎革、重构形意、八卦、太极三拳,提纯三拳各自特性,在理法上使三拳各自充分发挥各自的中枢与动力作用,相辅相成,同时又一理贯通,融通为一,这种相互作用使得致胜效能不断升华,使三者构成与道同符的立于不败之地的武学体系的完备基础。
所以,孙禄堂建构的三拳合一的武学体系显豁出一种宏深独到的思维逻辑和方法论。
那么孙禄堂为什么能够通过其武学提炼出这一宏深独到的思维逻辑,对当代人思想有何启示?
这是另一个讨论话题,我将专文另论。
四、孙禄堂建构的三拳合一武学体系的创新功能
孙禄堂建构的三拳合一武学体系呈现出来的——变化的无限性、必然的确定性与适应的自主性之间既是一种互为动力的逻辑关系,又是一种互为中枢的逻辑关系,这一关系体系实际是构建一切具有适应性自主创新机制的逻辑体系。
有关这方面的论述,涉及到对一系列相关系统原理的阐释,篇幅关系,不在这里展开论述。
在孙禄堂三拳合一武学体系呈现的创新机制中,想象力是这一机制激活的创新要素之一,显豁在孙禄堂武学体系的各个方面,从整个武学体系的建构,到技理技法的建构,再到具体功法、打法的创新以及训练方法的创新等,无不呈现出天才的想象力,故史载孙禄堂于武术殆有天授。
五、武术中想象力的基础与限度
在孙禄堂三拳合一武学体系的传承者中,孙存周无疑是功夫最为传奇和最具代表性者之一。
当年有人鉴于孙存周的武艺绝尘于时,向孙存周请益:技击何以大而化之?
孙存周云:规矩、功夫、想象力。
关于孙存周强调想象力在技击中的作用,刘子明、周剑南都曾对我谈起过。
然而想象力不同于胡思乱想,也不是什么头脑风暴,或什么发散式思维,这些都是当代人自娱自乐的小儿科式的自慰鸡汤。
想象力是一种富有穿透力的直觉。在技击领域中想象力的基础是对技击基本规律的掌握,即在技击规矩上身并成为自然本能、技击功夫扎实的基础上,通过充分的技击实战的经验积累掌握了技击格斗的基本规律,在这个条件下才具备在技击修为中如何去发挥想象力。
那么,如何去发挥想象力呢?
孙存周讲:反其道而行之⑪。
因此,当一个人没有掌握技击的一般规律——“其道”,也就谈不上“反其道”,“反其道”还要合道——必然规律。
所以说技击中的创新不是谁想创新就能够创新的。没有在体悟技击规律方面的深厚积淀,创新就是一句空话。孙存周能够在技击的功法、技法、练法、打法上不断创新、层出不穷,是因为他具备了创新的基础,他天赋异禀,尤其是起点高——自幼在孙禄堂三拳合一武学体系的培育下构建了创新能力的感悟图式——逻辑结构,而且他功夫下的大,实战经验丰富,修养广博深厚。
孙存周的学生刘子明曾说,孙存周在武艺上具有惊人的直觉,很大程度上来自他的想象力,此外也与他在艺术上的修养有关。一个人有没有艺术修养,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他武艺的限度,因为一个人的艺术修养会影响一个人想象力的限度。
培养一个人在技击上的想象力,一方面需要具备全面的武学造诣,建构创新能力的感悟图式,而且还要在艺术上有所涉猎,具有一定的艺术感觉、审美修养。否则,即使苦练拳脚,也难以在技击上达到大而化之的境界。
如果说建立三拳合一的武学体系离不开宏深的哲思,那么发挥这一武学体系的创新功效,则离不开艺术,是因真艺者通乎道。
注:
① 郑证因是许禹生的弟子,也是民国时期著名写实派武侠小说家,生前喜好收集各派武术名家事迹。
② 孙禄堂所作《八卦拳学》自序手稿(1916年)。
③ 陈微明为孙禄堂《八卦拳学》所作“序文”中记载的孙禄堂语。
④ 同②。
⑤ 孙禄堂《拳意述真》自序。
⑥ 孙禄堂《八卦拳学》第18章到第21章。
⑦ 同③。
⑧ 同⑤。
⑨ 孙禄堂《太极拳学》第二章“太极学”。
⑩ 同②、③、⑤。
⑪ 《周剑南武术纪实》第三章“学习孙存周先生形意、八卦之心得笔记”。■
武术自由谈
武术是我们活动的平台
武术是我们联系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