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中国院作品:北大附中实验中学设计 | 小中见大,历久弥新

 佳节将至,这一周,很多学生都迎来了春节前最后几天上学的日子。再次回到学校,恐怕就是下个学期的事情了。可对于这座位于美丽的北大校园中的中学,离开它难免让同学们有些不舍。
  和北大风貌同样典雅的外观,丰富的内部空间,早已让学生流连忘返,而设计出这样一个融合传统与创新的学校,也是一道不小的难题……

小中见大,历久弥新

——北大附中实验中学设计

文 / 杨金鹏

北大附中实验中学的设计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在非常局促的空间中解决教学功能,这是如今高度密集的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另一个是如何在北大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创造富有活力的场所,这是在城市历史区域处理共性与个性平衡的问题。

 小中见大的空间策略 

基地位于北大园区内,场地狭小局促,基地东北角的图书馆是需要保留改造的,200米跑道和100米直道是必须满足的功能要求。
把操场抬起来放到屋顶不失为一种方法,但周围是密集的多层住宅区,操场抬高势必影响住宅日照不说,对居民视觉和心理上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只有华山一条路了,在螺蛳壳里做道场,期望以小中见大的策略拓展无限的空间可能,提供多维的活动场所,成为丰富多彩校园生活的发生器。

总平面图

所有的教室都需要满足日照条件,中学教学楼不允许超过四层,设计首先是一道数学题和日照题。按照最规整高效的方式把图书馆、教学组团、实验室、体育室、阶梯教室以及学生活动室等多种功能体围绕操场组合成U形体量,让东西南的阳光都可以照亮每个教室,并尽量空出更大的空间给校园内部。

形体的生成与细化

学校成为教学功能的集合体

教学功能密集组合后留出的操场空间

首层平面图

1 主入口门厅 2 实验室  3 次入口门厅  4 网络中心  5 体育器材室  6 消防控制室  7 医务室  8 办公室  9 图书馆

已经无法退出一个通常意义的入口广场了。于是就内凹出一个层层叠进的灰空间,面对着通透的入口中庭,长条形建筑体量立时显出从容与生气。

教学楼主入口

入口内凹形成的灰空间

门厅的影壁,在隔与透之间,让层叠式的公共空间产生丰富的交流

已经无法再开发贵如金的地面资源了。于是就向地下发展,地下一层的体育馆前辟出一方梯形的下沉庭院,上方是抵抗侧推力的一道道混凝土花槽,形如提花梁,确有种植作用。大报告厅悬挑在半空,天上地下遥望,绿叶摇曳半空,在这个阳光洋溢的空间里欢笑的孩子们应该是幸福的。

下沉庭院

引入自然采光

教学楼屋顶设计成了种植园,供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施工期间这里成了菜园子,施工单位收了第一茬绿色蔬菜后便请校方和我们尝了鲜。

针对北大附中“走班制”的创新教育理念,我们把教学楼的楼板进行适当挖空,形成上下通透的小中庭,形成灵活流动的建筑空间和“教学组团”模块,提供多种教学使用模式,提高了学生、老师的交流机会。

剖面图

公共交流空间

小中庭提供的交流空间

传统与活力的情景对话

灰砖灰瓦的古朴典雅,是北大校园突出的特质。我们采用实体灰砖在传统砌筑手法基础上进行建构创新,通过每层设置的混凝土挑沿承载每层横砌的实体砖,并在窗下墙以竖砌出挑的方式获得精细的砌筑感。

墙身构造示意图

实体砖竖砌出挑

当时望着施工中已经泛碱的砖墙,我有一种意外的欣喜,特地嘱咐施工单位千万不要清洗,感谢他们的理解,保留了这些“老”墙的“岁月沧桑”。下沉庭院的素混凝土墙体现材料的真实和空间的纯粹,简约质朴。施工地基时挖出的几十块条石也被我们特意保留了下来,作为草坡上的石凳,保留了场地的记忆。这些质朴真实的材质使得整个校园呈现出历史的厚重,传承着北大的百年底蕴。

灰砖的外立面,承袭了北京大学百年名校的基因

室内的局部墙面延续了室外的灰砖,但是大的色彩基调已经转为白色,并且运用明亮的彩色构成,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还起到引导方向、提示管线、强调灯具、形成聚焦的作用。色彩从室内又一直延伸到室外,室内外融为一体。

室内明亮的色彩

标准走廊

标准教学空间

统一的灰色外立面中透出绚丽的室内色彩

地下餐厅中必须保留的几片剪力墙,似乎成为了开放空间中的障碍。我们灵机一动,把这些墙体进行界面强化,形成一个个就餐包厢,并以不同的颜色区分。投入使用之后,校方告诉我们,这些彩色盒子成为每个班级学生就餐时最受宠爱的专属地。

食堂里的彩色盒子

地下餐厅一侧长方形下沉庭院上方的几道彩色拱梁是和校长多次“交涉”后的产物。原本我一直坚持素混凝土效果,强调空间的静谧与仪式感。校长的一句话“你不要把这里想象成研究院”让我一下释然,当场同意,并进一步提出从橘黄到红色退晕形成“彩虹门”的想法。一拍即合。

下沉庭院的“彩虹门”

小中见大的策略,让校园生活拥有了更多空间可能和体验;青砖灰墙包裹下的白墙幻彩,使得传统与活力在此碰撞;建筑在这片充满历史的场地上再生,历久而弥新。

工程地点:北京市海淀区

建筑面积:31314平方米
建成时间:2019年

方案设计:杨金鹏   刘德   陈帅飞   李健宇  王霖硕   贺小宇
设计主持:杨金鹏   刘德

建  筑:杨金鹏 刘德 余恺 杨子孚 郭佳 王玮 代亮

结  构:张剑涛 孙亚 于健
给  排  水:王松 尹腾文
设  备:李娟 张凡
电  气:史敏 汤纪元
总  图:齐海娟
室  内:曹阳 李毅 刘奕  曹诚 李甲 刘子贺
景  观:董强  邵宗博  于超  张艳杰

建筑摄影:李季 陈鹤

(0)

相关推荐